《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把握写景角度,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的特点。
2.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各拉丹冬的“奇美”,进而体会其中蕴含作者的感情。
3.感受自然的“大”与人类的“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不怕苦难、坚韧、顽强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各拉丹冬的“奇美”,进而体会其中蕴含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显: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
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
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
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安迪·安德鲁斯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跟随马丽华的文字去到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吧!
二、知识铺垫
1. 了解各拉丹冬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海拔6621米。各拉丹冬,藏语意思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充满未知与挑战,令人向往。
2. 积累美词
积累一组写景美词
黧黑(lí) 棱角(léng) 蠕动(rú) 砾石(lì) 皱褶(zhě) 熠熠(yì)
烁烁(shuò) 蜿蜒(wān)
积累一组写人美词
虔诚(qián) 豁然(huò) 懈怠(dài)
演绎(yì) 眩晕(xuàn) 蜷卧(quán) 敦实(dūn) 衰竭(jié)
积累一组词意
接踵而至:指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或事情持续发生。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的,不放在心上。
三、寻,走过的路
为本次旅行做一份旅行攻略图。
方法提示:自由出声朗读,圈画出文中有关时间、地点和视角转换的关键词句,理清游踪。
班级交流,理清作者行踪。
小结:时空顺序、移步换景
四、赞,见过的景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旅行攻略去到各个地方赏景吧!那同学们你们见到美景第一反应是要干什么呀?
预设:拍照,发朋友圈
过渡:那我们今天也为你见过的美景发一条朋友圈吧。
方法提示:细读文章,从攻略图中选取一处让你感到震撼的景观,发挥想象和联想,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说一段描绘性的语言。
示例:
小结:在同学们朋友圈中的描绘,我们看到了一个雄伟、圣洁、瑰奇的各拉丹冬。
四、诉,心中的情
过渡:那么对于这样的奇景,我们只描绘其形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表达我们观赏时的内心感受,下面为发的朋友圈写一条评论。
方法提示:赏读文章,从用词、修辞、句式、感官、表达方式等不同角度细品文章中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示例:
评论:借助比喻和拟人,勾勒出各拉丹冬地高峻,雄奇,看到这样的景不禁感叹雪山的神秘与雄伟,令人心生敬畏。
小结:每一幅美景都给作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山脚下眺望雪山作者感叹雪山雄伟神秘;草坝子上作者感叹自然的伟大;砾石堆上张望冰峰、冰河之景,作者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置身于冰窟,作者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再入冰塔林倾听水声,作者想象长江的故事。在作者这样的感受之中,我们眼睛看到了,也用心感受到了,这正是本文写景的好处。把对景物的描写与内心体验,心中思绪融为一体,对于景着重写神而非绘形,使得文中景物带有很强的抒情性,营造了一种诗意美。
在语言上,有精彩的描写句,精炼的哲思句,幽默的点染句。
屏显:
用语精简
句式错落
修辞形象
感官多样
下面我们再读这些文字,读出细腻的感情,读出邈远的思绪,读出诗意的美。
屏显:
(合)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男)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女)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合)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五、颂,苦难的美
过渡:在大家的朗读中,让我对各拉丹冬再一次心生向往,作者也说“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走一遭。”作者在发现的美过程中,历经了哪些艰辛,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屏显:她虽遭遇______________,却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我们发现作者反复叙写身体的疼痛,那这种疼痛是谁带来的呀?
师总结:这种疼痛正是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而且是人力并不能完全克服的,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这其实也是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也足见其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
屏显:敬畏自然、探险精神
补充作者的相关材料:马丽华是一个苦难主义至上者,一九七六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二十七年。她说:“我始终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第一百零一次我仍然选择苦难。”
插入王安石的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小结:正是马丽华敬畏自然,选择苦难,才让我们有了这次一窥自然神秘、圣洁的机缘,才让我们不光身体在行走,思绪也在行走,并且一路走一路成长。
课堂总结:
原始的美
苦痛的美
永恒的美
天地大美,人在其中。
本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次赏景之旅,更是一次心理之旅,也望同学们把这种敬畏自然、乐观前行的精神扎根于心!
六、作业
1.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游历,参考下列示例,完成《别样的游历》思维导图。
2.根据《别样的游历》思维导图,思考材料取舍及详略安排,完成写作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