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16: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把生活中的素材变成自己作文的方法;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写作导航】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有些同学聊天谈论学校生活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这时候也开始犯难了,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
什么是选材呢?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发现才行;其次,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会有甘甜可口的蜂蜜。选材要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把生活中的素材变成自己的作文呢?
窍门一:选取真实材料。什么是真实的材料呢?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内容,亲身经历的事情,内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的材料。总之,真实的材料指的就是真人实事,真景实物,真情实感,不能是编造的或半真半假的。真实的材料才能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真实背景和本来面貌。如朱自清的《春》,作者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侧面写春的景象,春天的气息。五个段落五幅画,合起来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全景图。这幅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有形状,有声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动,还有层次分明的意境,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文章具体描写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雨和春天的人,都是实实在在的材料。
窍门二:适当加工材料。选择真实的材料来写,并不是说我们要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中的事件,“记叙或描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对材料作一些改进或加工。比如,记叙时,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等作一调整,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写,而是采用倒叙、插叙或补叙的方式叙述,这样取得的写作效果可能更好。如《观沧海》,诗人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所观的实景,然后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了宏伟意境,抒发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
窍门三:抒发真实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冰心先生也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如《济南的冬天》,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所以,真情实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打动人心。
窍门四:善于揭示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隐藏在生活的表象下,蕴含在日常的细节里,揭示生活和事件的意义,就是揭示生活和事件的道理,引导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如《次北固山下》一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诗歌的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全句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单元文题】
1.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2.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集锦】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也是极近的,极洪大的也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陆定一《老山界》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滋——啦”地响着……
——王愿坚《七根火柴》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