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5月月考
物 理
(时间75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8-10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
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描写早春游山时沿途景观的诗句。有一雨滴从静止开始
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进入如图所示的斜风区并下落一段时间,然后又进入无风区继续运动直至落地,若雨滴
受到的阻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图中最接近雨滴真实运动轨迹的是 ( )
B C x D .
2.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墙上,左端与一质量m=0.5kg 的物块相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静止,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p=0.2。 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
右的外力F,F随x轴坐标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至x=0.4m处时速度为零,则此过程物块受到的力
F和摩擦力做功之和为, (g=10m/s ) ( )
A.3.1 J B.3.5 J C.1.8 J D .2 .0J
甲
3. 农民在水田里把多棵秧苗同时斜向上抛出,秧苗的初速 乙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θ表示
抛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秧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6越大,秧苗被抛得越远
B.8不同,抛秧的远近一定不同
C.8越大,秧苗在空中的时间越长
D.8越大,秧苗落到地面的速度越大
4.2021年 2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被火星捕获,经过一系列变轨后从“调相轨道"进入“停泊轨道”,为着陆火
星做准备。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探测器在不同轨道上绕火星运行时与火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天问 号
A.图中两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一
B.从“调相轨道”进入“停泊轨道”探测器机械能变小 P{ )V
C.从“调相轨道”进入“停泊轨道”探测器周期变大
D.探测器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N点的加速度 停泊轨道 调相轨道
5. 假设火星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a 倍,火星半
径是地球半径的 b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质量均匀的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则 ( )
A.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 B.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
C.火星表面正下方距表面距离为火星半名 处的重力加速度》
D.火星表面正下方距表面距离为火星半名 处的重力加速度义
6.中国的面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其中“山西刀削面”堪称天下一绝,传统的操作手法是一手托面,
一手拿刀,直接将面削到开水锅里。如图所示,小面圈刚被削离时距开水锅的高度为h, 与锅沿的水平距离
为L, 锅的半径也为L。将削出的小面圈的运动视为平抛运动,且小面圈都落入锅中,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
列关于所有小面圈在空中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运动的时间都相同 B.速度的变化量都相同
C.落入锅中时,最大速度是最小速度的3倍
D.若初速度为vo,
7. 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倾角0=37°的固定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斜面足够长,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0.5,已知sin37°=0.6, cos37°=0.8, g取10 m/s , 则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和2s末重力的瞬时
功率分别为( )
A. 48 W 24 W B . 24 W 48 W C. 24 W 12 W D . 12 W 24 W
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光滑斜面的底部,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以平
行斜面的初速度v向弹簧运动。已知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则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
A 物块从出发点到最低点过程中,物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
B 物块碰到弹簧后立刻开始做减速运动
C.物块从接触弹簧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D.物块的动能最大时,物块的重力势能不是最小
9.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1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和,从动轮O2轮的半径为2r,A、B、 C分别为
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则下列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 )
A.A、B、 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A:aB:ac=6:2:1
B.A、B、 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vA:va:vc=3:1:1
C.A、B、 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为wa:wg:wc=2:2:1
D.A、 B、 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A:aB:ac=3 :2:1
10.如图所示,在倾角0=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小球A和B,且两球之间用一根
长L=0.3m的轻杆相连,小球B距水平面的高度h=0.3 m。 现让两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最后都进入到上方开
有细槽的光滑固定圆管中,不计球与圆管内壁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10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开始下滑到A进入圆管的整个过程,A与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在B球进入水平圆管前,小球A机械能守恒
C.两球最后在光滑圆管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厅m/s
D.从开始下滑到A进入圆管的整个过程,轻杆对B球做功-1J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1.(8 分)某校高一学生在学习“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时,一同学发现自己每次用手指使出最大的力将一橡皮
擦从桌面边缘弹出后,橡皮擦落地点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都几乎相同。实验过程如下:
a.垫高课桌桌腿,将桌面调为水平;
b.在课桌桌腿上找到距离桌面高度为5 cm、 20 cm、 45cm、 80cm 的A、 B、 C、 D四
点;
c.将长木板一端的上表面紧靠A,并使长木板上表面水平,用最大力将橡皮擦从桌面边
缘弹出,找到橡皮擦在长木板上的落点,测出落点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xA;
d.依次将长木板一端的上表面分别紧靠 B、 C、 D, 重复步骤c, 分别测出橡皮擦落点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xB、
xc\xD, 其中xD=1.601 m。 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如下:
(1)若xA:XB:xc:xD=- , 则可说明橡皮擦每次被手指弹出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若橡皮擦每次被手指弹出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则橡皮擦被弹出时的速度大小vo=-_ ▲ _m/s(结果保留2位
有效数字)。 g=10m/s2
(3)若橡皮擦每次被手指弹出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则长木板上表面紧靠C点时,橡皮擦落到长木板上前瞬间的速
度大小vc=_ ▲ 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g=10m/s2
12(8分)如图1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实验装置。
(1) 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 B、 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
hu、 hg、 hc。 重物质量用m表未,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从打下O点到打
下B点的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 =_
(2) 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错误的是
A. 重物下落的起始位置靠近打点计时器
B. 做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物
c. 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物的速度v, 可测量该点到O点的距离h, 再根据公式v=√2gh 计算,
其中g应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 用刻度尺测量某点到O点的距离h, 利用公式mgh计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其中g应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 某同学在纸带上选取计数点后,测量它们到初速度为零的起始点的距离h, 并计算出打相应计数点 时
重物的速度v, 描 点并绘出 v -h的图像。若实验中重物所受阻力不 可 忽略,且阻力大小保持不变,从理论
上分析,合理的v -h图像是图中的___▲_
A. B . C. D .
三、 计算题: 本题共 3小题, 共 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
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 分)石墨烯是一种超轻超高强度的新型材料。有人设想:用石墨烯制作 g 超 级缆 绳 同 步空间站
超级缆绳连接地球赤道上的固定基地与同步空间站,利用超级缆绳承载太空 太空电秭
电梯从地球基地向空间站运送物资。 已知地球半径为 及, 自转周期为 T, 地球
赤道 货物
北极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o, 引力常量为 G。 (1)求地球的质量 M; (2)太空电
梯停在距地面 3R 的站点,求该站点处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14 .(12 分)翼型飞行器有很好的飞行性能, 其原理是通过对降落伞的调节, 使空气升力和空气阻力都受到影响,
同时通过控制动力的大小来改变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已知飞行器的动力 F 的方向始终与飞行方向相同,空气升
力 Fi的方向与飞行方向垂直, 大小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即 Fi=Civ ; 空气阻力 F2 的方向与飞行方向相反,
大小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即 Fz=C2v 。 其中 C1 、 C2 相互影响,可由飞行员调节,满足如图甲所示的关系。
飞行员和飞行器的总质量为 m=90 kg。
(1)若飞行员使飞行器 以速度 w=10V3 m/s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如图乙所
示 。 结合图甲计算飞行器受到的动力F的大小。
(2)若飞行员使飞行 器在空中的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所示, 在此
过程中调节 Ci=5.0 N-s2/m2, 机翼中垂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37°, 求飞行器做
甲
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速度 □2 的大 小。(已知sin 37°=0.6,cos37°=0.8 , g=10m/s )
8
乙 丙
15.(16 分)由弧形轨道、圆轨道(轨道底端 B 略错开,图中未画出)、 水平直轨道平滑连接而成的
力学探究装置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C 右端装有理想轻弹簧(右端固定), 圆轨道与水平直轨道相交于 B点, 且 B
点位置可改变,现将 B点置于 AC 中点,质 量 m=2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 点)从弧形轨道高 H=0.6 m 处静止释放。
已知圆轨道半径 R=0. 1 m, 水平轨道长 LAc=1.0 m, 滑块与AC 间的动摩擦因数u=0.2, 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视为
光滑, 不计其他阻力与能量损耗, g=10m/s 求: (1)滑块第一次滑至圆
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 小;(2)轻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3)
若 H=0.4 m, 改变B 点位置, 使滑块在整个滑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
求 BC长度满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