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配套教学设计(3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配套教学设计(3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12-09 10:57:1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鉴赏的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生活热爱,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式,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3)情感目标:运用所掌握的美术鉴赏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
2学情分析
贵州省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美术课教学就开始使用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和模块化教学给美术课程注入了新的思维,也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如何将新课标准的精神实践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分析、造型表现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时代接轨,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思考和探索课题。本节课我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欣赏法
4教学过程
4.1   一、引入课题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引入课题
(1)引用艺术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教师手里的一枚鸡蛋反复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引出一个美学特征鸡蛋同时也是一个椭圆体。
(2)教师通过一个真实模拟,让学生欣赏人物的表情、背景、动作说出自己的感受。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作品中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式。
二、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这是谁的眼睛?谁的作品?
学生回答:达·芬奇
继续提问: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真人图片相比较怎么样?
学生回答:人物表情很自然、面带微笑、背景很神秘
教师提问:通过对比同学们还是可以捕捉到很多画面信息,蒙娜丽莎的另外一个名字是什么?
学生回答:神秘的微笑
教师提问:她的微笑究竟神不神秘?我们用事实来证明。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深情的盯着蒙娜丽莎十秒钟,说出你的真实感受。你看见了什么样的笑容?
学生回答:和蔼、亲戚的笑容····神秘、琢磨不透的笑容····
优雅的笑容····会心的微笑····
总结:事实证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确很神秘,不同的人看见的有很大的差异,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的方法就是——感悟式鉴赏。
(2)什么是感悟式鉴赏:即运用我们的感官,凭直觉、通感与已有的审美经验进行欣赏。
(3)教师提问:课件展示金字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稳定、威严、庄重
教师提问:金字塔与《蒙娜丽莎》对比有没有三角形在里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课件展示同学看见了什么?
学生回答:淡雅、含苞待放、若有若无、时隐时现、飘渺的荷花
教师提问:是什么东西让荷花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学生回答:雾
总结:是雾让处于中间的荷花比较清晰、边缘比较模糊。正因为雾让我们看见荷花的清晰和模糊的过渡比较柔和。
教师提问:通过朱自清描绘荷花的一段话:梦和雾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回答:有(飘渺而神秘)
教 师:课件展示
总结:蒙娜丽莎的脸部放大眼睛一圈周围模糊、中间很清晰、嘴唇中间很模糊、周围很清晰。因为人的面部表情主要在眼睛、嘴唇四周围的肌肉上。但达·芬奇把这幅画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感知但无法捕捉,因而显得非常神秘,表现出达·芬奇特殊的画法——簿雾法。
薄雾法——色彩过渡柔和,没有明显的线条和边界,就像雾一般。(包括蒙娜丽莎身体边缘的地方处理得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教 师:课件展示 我们再次凝视蒙娜丽莎找出画面中主要的对比关系?
明——暗 强——弱 大——小 远——近 黑——白 清晰——模糊
教师提问:这些关系表现在蒙娜丽莎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皮肤(明) 衣服(暗)
明:脸、手更加突出 暗:是有重量
教师提问:人物脸部和背景相比较哪个部分暖、哪个部分冷?
学生回答:脸(暖) 背景(冷)
教师提问: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体是温暖的还是冰冷的?
学生回答:······
总结: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优雅、含蓄、有温度的蒙娜丽莎。这些都是通过形式鉴赏得到的答案。
(4)什么是形式鉴赏:即从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笔法、线条等艺术形式进行的感知与体验。
(5)教师提问:《蒙娜丽莎》的另外一个名字是什么?
学生回答:《永恒的微笑》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之谜。
教师提问:维纳斯和耶稣的身体给我们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维纳斯(柔和、丰满、呈现s形的动态)
耶稣(僵硬、瘦骨嶙峋、痛苦的氛围)
教师提问:为什么维纳斯赤裸着上半身,她不害羞吗?
学生回答:没有害羞的感觉,因为她是美的化身、庄重、不可侵犯。
教师提问:是什么样的文化精神造成这种差别?
学生回答:·······
总结:古希腊文化精神(人、神共存,赞美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追求人自身的完美)艺术形象(典雅、庄严、崇高)。在文艺复兴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代表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人”。
教师提问:课件展示 他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他留下的作品只有十几件?
学生回答:·······
总结:所以恩格斯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在思想和能力上、热情和性格上、在多才艺和学识上最广博的巨人“之一”。
教师:课件展示达·芬奇的手稿(机械、植物、解剖)以及对艺术的贡献。
总结:同学们经过我们对历史的追寻、对时代的回顾、对达·芬奇艺术的追溯。我们再次面对《蒙娜丽莎》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学式鉴赏方法。
学生:齐读
教师提问:课件展示 面对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代它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呢?
学生回答:图2有了胡须变成了男人 图3变胖变小了变可爱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