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一轮复习
第47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7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01 17:35:2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1.氢氰酸(HCN)是一种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NH++CN-,常温下电离常数为K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 HCN溶液的pH<1
B.增大HCN溶液浓度,其电离程度减小
C.升高HCN溶液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少量NaOH溶液,会使Ka增大
2.饱和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NH3+H2ONH3·H2ONH+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饱和氨水的pH<7
B.向氨水中滴加过量硫酸,上述平衡均正向移动,pH增大
C.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上述平衡均正向移动
D.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上述平衡均逆向移动,有NH3放出
3.(2023·连云港模拟)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溶液的pH:c
B.a、b、c三点CH3COOH的电离程度:c<a<b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a、b、c三点溶液用1 mol·L-1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c<a<b
4.下列不能用来判断CH3COOH是一种弱酸的说法的是( )
A.向pH=3的HCl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溶液pH增大
B.pH相同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取相同体积分别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测其浓度,CH3COOH溶液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较大
C.0.1 mol·L-1CH3COOH溶液的pH>1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消耗金属的量相同
5.(2023·泰州高三质检)已知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C.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6.硼酸(H3BO3)的电离方程式为H3BO3+H2OB(OH)+H+。已知常温下,Ka(H3BO3)=5.4×10-10、Ka(CH3COOH)=1.75×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3BO3为一元酸
B.0.01 mol·L-1 H3BO3溶液的pH≈6
C.常温下,等浓度溶液的pH:CH3COONa>NaB(OH)4
D.NaOH溶液溅到皮肤时,可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7.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室温下,用0.100 mol·L-1氨水滴定1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HCl和CH3COOH的混合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溶液中c(H+)为0.200 mol·L-1
B.溶液温度高低为①>③>②
C.③点溶液有c(Cl-)>c(CH3COO-)
D.③点后因离子数目减少使电导率略减小
8.(2023·南京模拟)常温下,次氯酸电离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组成分数δ[δ(X)=,X为HClO或Cl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
B.曲线a、b依次表示δ(ClO-)、δ(HClO)的变化
C.次氯酸电离常数Ka的数量级为10-7
D.向次氯酸溶液中加NaOH溶液,将减小
9.下列酸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
B.若V1>V2,则说明HA为强酸,HB为弱酸
C.若实验①中,V=V1,则混合溶液中c(Na+)=c(A-)
D.实验②的混合溶液,可能pH<7
10.25 ℃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COOH H2CO3 HCN
Ka=1.8×10-4 Ka1=4.5×10-7 Ka2=4.7×10-11 Ka=6.2×10-10
A.H2CO3溶液和Na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CO3+CN-===HCO+HCN
B.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a=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HCOONa溶液和NaCN溶液,pH前者大
D.酸性强弱顺序是HCOOH>HCN>H2CO3
1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氨水中加水稀释后,溶液中不变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混合:<
D.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常数Ka(HF)保持不变,始终增大
12.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温度/℃ c(NH3·H2O) /(mol·L-1) 电离常数 电离度/% c(OH-)/(mol·L-1)
0 16.56 1.37×10-5 9.098 1.507×10-2
10 15.16 1.57×10-5 10.18 1.543×10-2
20 13.63 1.71×10-5 11.2 1.527×10-2
(1)温度升高,NH3·H2O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能支持该结论的表中数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电离常数 b.电离度
c.c(OH-) d.c(NH3·H2O)
(2)表中c(OH-)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晶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溶液的pH增大 B.氨水的电离度减小
C.c(OH-)减小 D.c(NH)减小
(4)下列做法能使氨水中的c(NH)与c(OH-)比值变大的是____________。
A.加入固体氯化铵 B.通入少量氯化氢
C.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
13.磷能形成次磷酸(H3PO2)、亚磷酸(H3PO3)等多种含氧酸。
(1)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已知10 mL 1 mol·L-1H3PO2与2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H2PO2,回答下列问题:
①NaH2PO2属于____________(填“正盐”“酸式盐”或“无法确定”)。
②若25 ℃时,Ka(H3PO2)=1×10-2,则0.02 mol·L-1的H3PO2溶液的pH=________。
③设计两种实验方案,证明次磷酸是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磷酸(H3PO3)是二元中强酸,某温度下,0.11 mol·L-1的H3PO3溶液的pH为2,该温度下H3P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约为________(Ka2=2×10-7,H3PO3的第二步电离和水的电离忽略不计)。
(3)亚磷酸的结构式为(结构式中P→O表示成键电子对全部由磷原子提供),含有两个“—OH”,分子中有两个可电离的H+,因而是二元酸,由此类推次磷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O—H”。
(4)常温下,向H3P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生成Na2HPO3时,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填“>”“<”或“=”)7。
第47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B [氢氰酸(HCN)是一种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0.1 mol·L-1 HCN溶液中c(H+)<0.1 mol·L-1,pH>1,故A错误;氢氰酸为弱电解质,增大HCN溶液浓度,其电离程度减小,故B正确;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加入少量NaOH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溶液的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2.D [常温下饱和氨水呈碱性,pH>7,A项错误;加入过量硫酸,H+浓度增大,pH减小,B项错误;升温会使NH3逸出,NH3+H2ONH3·H2O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误;加入少量NaOH固体,OH-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有NH3放出,D项正确。]
3.C [A项,由导电能力知c(H+):b>a>c,故pH:c>a>b;B项,加水越多,越利于CH3COOH电离,故电离程度:c>b>a;C项,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a点溶液,由图可知,溶液导电能力增强,c(H+)增大,pH偏小;D项,a、b、c三点n(CH3COOH)相同,用NaOH溶液中和时消耗n(NaOH)相同,即体积相同。]
4.D [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两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相同,消耗的金属的量相同,不能说明二者的酸性强弱。]
5.B [反应①说明酸性:HNO2>HCN,反应③说明酸性:HF>HNO2。]
6.C [根据题意可知H3BO3只存在一步电离,所以为一元酸,A正确;设0.01 mol·L-1 H3BO3溶液中c(H+)=x mol·L-1,则c[B(OH)]也可近似认为等于x mol·L-1,则有Ka(H3BO3)==5.4×10-10,解得x≈2.3×10-6,所以pH≈6,B正确;Ka(H3BO3)
7.C [醋酸为弱电解质,①点溶液c(H+)<0.200 mol·L-1,故A错误;酸碱中和反应放热,①点溶液温度较低,故B错误;③点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铵和醋酸铵,其中CH3COO-发生微弱水解,则③点溶液中:c(Cl-)>c(CH3COO-),故C正确;③点后,溶液体积变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致电导率减小,故D错误。]
8.D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故A错误;次氯酸是弱酸,随着pH的增大,HClO逐渐减少,ClO-逐渐增多,故曲线a、b依次表示δ(HClO)、δ(ClO-)的变化,故B错误;次氯酸的Ka=,在a、b的交点处,c(ClO-)=c(HClO),Ka=10-7.5,所以Ka的数量级为10-8,故C错误;向次氯酸溶液中加NaOH溶液,随着碱性增强,HClO逐渐减少,ClO-逐渐增多,故将减小,故D正确。]
9.C [因为不知道两种酸的酸性强弱关系,所以不能判断V1与V2的相对大小,故A错误;若V1>V2,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但无法说明HA是强酸,故B错误;若实验①中,V=V1,则HA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0.01 mol·L-1,HA溶液pH=2,则HA为强酸,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故混合溶液中c(Na+)=c(A-),故C正确;恰好完全中和后实验②的混合溶液中溶质为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7,故D错误。]
10.A
11.B [B项,NH3·H2O的电离常数Kb=,温度不变,Kb不变,正确;C项,H2CO3电离常数Ka1=、Ka2=,同一溶液中c(H+)相等,而Ka1>Ka2,则>,错误;D项,0.1 mol·L-1的HF溶液加水稀释,c(F-)趋近于0,而c(H+)趋于10-7 mol·L-1,故变小,错误。]
12.(1)右 a (2)氨水浓度降低,使c(OH-)减小,而温度升高,使c(OH-)增大,双重作用使c(OH-)基本不变
(3)AD (4)AB
解析 (3)加入NH4Cl晶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NH)增大,电离平衡左移,c(OH-)将减小,pH减小,氨水的电离度将减小,A、D错误。(4) 加入固体氯化铵时c(NH)增大,电离平衡左移,c(OH-)减小,增大,A正确;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时c(OH-)减小,电离平衡右移,c(NH)增大,增大,B正确;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溶液中c(OH-)增大,电离平衡左移,c(NH)减小,减小,C错误。
13.(1)①正盐 ②2 ③测NaH2PO2溶液的pH,若pH>7,则证明次磷酸为弱酸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次磷酸溶液中各滴入2滴石蕊溶液,若次磷酸溶液中红色浅一些,则说明次磷酸为弱酸 (2)1×10-3 (3)1 (4)>
解析 (1)①NaOH过量,只生成NaH2PO2,说明次磷酸中只有一个可电离出的氢离子,因而NaH2PO2是正盐。②设溶液中的H+浓度为x mol·L-1。
H3PO2H++H2PO
初始/(mol·L-1) 0.02 0 0
平衡/(mol·L-1) 0.02-x x x
Ka(H3PO2)==1×10-2,解得x=0.01,故pH=-lg 0.01=2。(2)忽略H3PO3的第二步电离和水的电离,则溶液中c(H2PO)≈c(H+)=1×10-2 mol·L-1,c(H3PO3)=(0.11-1×10-2) mol·
L-1=0.1 mol·L-1,H3P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
10-3。(4)Na2HPO3溶液中,HPO水解,溶液呈碱性。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