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正面战场的
抗
战
第20课
?
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
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互相配合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驱逐日寇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国民党
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唐仁屿(1907-1940)
湖南东安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军转战台儿庄、上海、南京等地。
此家书是1938年1月,参加徐州会战时给妻子家书。
“所谓‘匈奴不灭,何以
为家’,现在可以说是
‘日本不灭,何以为家’,
今后我尽力为国杀敌,
一切自知谨慎,请放心。”
一、“日寇不灭,何以为家”--血战台儿庄
北平
南京
沈阳
九一八事变后
不到4个月东北三省
全部沦陷
3000万东北同胞
沦为亡国奴
卢沟桥事变
北平沦陷
时隔一天,天津沦陷
南京陷落
300000同胞惨遭屠戮
1931.9.18
1937.7.7
1937.12.13
日:速战速决
济南
津
浦
线
天津
青岛
浦口
胶济线
台儿庄
徐州会战
南京
徐州
矶谷师团
板垣师团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96-9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儿庄战役所属会战: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指挥者:_________
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州会战
1938年3月
李宗仁
孙连仲、池峰城等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日军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血战台儿庄
合作探究一: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台儿庄战役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小组合作完成。
血战台儿庄
材料一: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回运河者,杀无赦!” ------《徐州会战》
材料二:李宗仁指示孙连仲:“今夜你还须向敌夜袭,以打破敌军明晨拂晓攻击的计划,则汤(恩伯)军团明日中午到达后,我们便可对敌人实行内外夹击。”
------《徐州会战》
合作探究: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台儿庄战役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小组合作完成。
血战台儿庄
材料三:4月3日,全城一半的面积已被敌军占领。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坚守,并组成大刀队夜袭敌人,予敌以很大杀伤。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逐街逐巷、逐房的争夺战、拉锯战。
------《徐州会战》
材料四:“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血战台儿庄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历史意义
胜利原因
吕基淳(1914-1938)
河北景县人。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这封家书还没有来得及寄出,便于1938年保卫武汉三镇的空战中牺牲,时年24岁。
“盖国若不存,
家亦无托。
努力前进,
为国即是为家也。”
二、“国若不存,家亦无托”—保卫大武汉
1938年5月
徐州失陷
武汉
1938年6月
进攻武汉
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武汉会战开始。
武汉
北平
广州
平
汉
线
粤
汉
线
(1938年6月—10月)
大
别
山
鄱
阳
湖
武汉
长
江
保卫大武汉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97-98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8年6月—10月
万家岭战役(大捷)(歼灭敌军3000余人)
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武汉失陷。
保卫大武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万家岭
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
万家岭大捷的消息传到
武汉,武汉三镇的鞭炮声响
彻天际。武汉会战历时 4个
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
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938年10月,
为保存有生力
量中国军队有
序撤出武汉。
10月25日武汉
三镇相继陷落。
广州市政府
1938年10月21日,
日军占领广州。
东北
华北
华中
武汉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
战略相持阶段
广州
保卫大武汉
褚[chǔ]定候(1919-1941)
浙江莫干山人。1941年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以身殉国,时年22岁。
“敌人已达汨[mì]罗江,
计程三四日后能到此…然
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
如归之决心,绝不让敌渡
浏阳河南岸来…弟若无恙
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
请兄勿悲。古云:‘古来
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
亲勿悲。生死有命,富贵
在天。然弟一切自知自爱,
务祈兄勿念。”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鏖战恸长沙
长沙地处粤汉铁路中央,又是湘江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其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9—1939.10)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9—1941.10)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
PK
30万
12万
阿南惟几
1941年底,日军为牵制第九战区
的兵力,来掩护香港方向的行动。
第三次长沙会战拉开序幕。
薛岳
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
第三次长沙会战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98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未占领长沙。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葛先才
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这次胜利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后的首胜,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长沙
阅读课文,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感人瞬间:
从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什么精神?
保家卫国 浴血奋战 不怕牺牲
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豫湘桂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
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1931年
1937年
1938年
1944年
1944年6月历经
战火的长沙陷落。
日本占领武汉后,开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日军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豫湘桂战役丢失国土示意图
(1944年4月——12月)
军队
50-60万
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人口
6000万
四、是非成败论英雄
生
而
在台儿庄藤县保卫战,
川军以寡敌众,
阻敌南下,
血染疆场 !
向
在武汉上空,空军战士陈怀民拉起中弹的战机,
与来犯敌机同归于尽……
材料一: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较大规模战役1117次,小战斗38931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国民党正规军牺牲
约400万人
*数据整理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井上清等《日本近代史(下)》、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一册)》
材料二:
100多名将军壮烈殉国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49页,新群出版社,1949
佟麟阁
赵登禹
王铭章
郝梦龄
张自忠
陈安宝
郑作民
冯安邦
司徒非
戴安澜
刘家麒
上将
中将
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少将
武士敏
合作探究二:
①积极:抗战前期,给予敌人重大杀伤,粉碎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支援了敌后战场);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②消极: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③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评价
名称
时间
台儿庄
战役
结果
1938.3
胜利
武汉会战
1938.6-10
失败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41.12
胜利
知识总结
意义
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坚定了……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进入相持阶段标志:广州武汉失陷)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有段历史叫抗战,
七十五年前展画卷:
打败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世界赞。
忘不了台儿庄大捷,让国际视听得改变,
让全民族士气得鼓舞,让日军有生力量得消减。
七十五年前的抗战,
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
是中华民族百年来,
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珍爱和平缅怀先烈,是为了勿忘国耻的昨天,
是为了抗战精神代代传,
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1.“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出现在 ( )
A. 1938年 B. 1939年 C. 1940年 D. 1941年
2.张敏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为(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3.抗日战争何时进入相持阶段( )
A.淞沪会战后 B.台儿庄战役后 C.广州、武汉沦陷后 D.南京沦陷后
测学
D
B
C
4.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 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 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 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5.《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里有句歌词:“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D
D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