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历史教学案: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人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高二历史教学案: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人教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9 13: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时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教学建议】
重点:印巴冲突的原因。
难点 :印巴分立为什么会激化两国矛盾。
突破方法:
1.从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整体把握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概况。
2.学习本课要注意联系二战后英国实力的变化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了解影响印巴冲突的国际因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见原书P111)
学案导学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背景:
(1)英国的殖民政策: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2)印度两党形成:19世纪晚期,印度形成了代表不同教派的政治组织——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
(3)两党的分歧:在印度独立后如何组成新国家的问题上两党有明显的分歧。
2.“蒙巴顿方案”的提出: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同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
3.存在的问题: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磨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请思考:
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源又是什么?
答案: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根源是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
二、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时间: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
(2)起因:印巴双方争夺克什米尔的所有权。
(3)结果: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印巴双方于1949年1月宣布在克什米尔停火,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
(1)时间:1965年8月至1965年9月。
(2)起因:印巴双方争夺克什米尔
(3)结果:经过国际社会的调停,印巴双方宣布两国将用和平手段结局彼此间的争端,引起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
(1)时间:1971年12月。
(2)起因:印巴两国因东巴勒斯坦问题发生尖锐对立。
(3)结果:印军在与驻守在东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军队交战中取得胜到;在印度支持下,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1972年1月宣告成立。
【问题探究】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争中,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对上述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取得胜利,并达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殖民主义者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2.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加剧居民之间的不和,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之间占有的自然资源也很难相同,这成为引发印巴冲突的又一个诱因。
3.边界和领±归属的长期不确定,也是引起两国纠纷和冲突的重要原因,克什米尔成为引发印巴之间战争的“火药桶”。
4、美苏两个大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事实上也推动了印巴两国一次次走向战争。
【问题探究】印度在近代较长时间内是英国的殖民地,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但南亚次大陆并未真正出现和平,而是不断出现冲突与战争。
请思考:
在通向和平的道路上,印巴两国要注意些什么才能使战争不再发生?
答案:在通向和平的大道上有许多事要做,作为两个国家及其人民来说,应该抛弃仇恨,真正走到一起,共同处理两国之间的争端。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增强两国人民的理解与信任,加强宗教方面的和平与共识;在联合国宗旨的框架下讨论与解决彼此问的分歧;防止任何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
小结:二战后,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和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根据宗教信仰原则,将南亚次大陆分别建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企图继续控制这一地区,在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中深深地埋下了不和的种子,成为引发三次印巴战争的根源。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引发印巴之间冲突的“火药桶”,而美苏大国的插手,也推动了印巴不断走向战争。印巴冲突,战火连绵,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造成了南亚次大陆的长期不稳定,也成为当今国际局势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见原书P112)
备课资料:
【印度、支那、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和印度支那是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几个地理概念,很多学生搞不清它们的地理范围,甚至相互混淆。
印度是国名,位于南亚,首都新德里,独立于l947年,是英国“分而治之”方针的产物。1947年前的“印度”包括今天的教经籍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印度支那,通常指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如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提到的“日内瓦会议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中的“印度支那”即指此地区。由上可知,印度、支那和印度支那是三个不同的地理概念:印度是南亚大国;支那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称法;印度支那则是指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
【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真纳】
真纳(1876~1948年),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导人。1906年参加国大党。1913年参加印度穆斯林联盟。早期主张印度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协商订立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和解的协定;后因不满意国大党对待穆斯林的态度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1920年与国大党决裂。l922年再次当选为印度中央立法议会议员,并作为印度穆斯林的惟一代表出席圆桌会议。l930年宣布穆斯林联盟是印度穆斯林的惟一代表性组织。1936年任穆斯林联盟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后曾定居伦敦,在枢密院法庭重操律师业。1938年回到印度。1940年穆斯林联盟在拉哈尔举行代表大会,通过了真纳关于建立巴基斯坦的纲领,主张在穆斯林入口占多数地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联合组成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1947年印巴分治后,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第一任总督、制宪议会主席。
【孟加拉国是怎样独立的】
历史上孟加拉国曾经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但它后来从巴基斯坦脱离出来,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的古老民族之一,历史上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l8世纪中叶,孟加拉地区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l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成为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东部归巴基斯坦,习惯上被称为东巴。l971年3月25日,东巴人民联盟领导人穆吉布·拉赫曼宣布成立“主权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l2月6日,印度宣布承认孟加拉国临时政府。16日,孟加拉国正式独立。
【印巴核竞赛】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巴两国都在秘密研制核武器,进行秘密核试验。l998年以后,为了巩固其地区大国的地位,同时也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印度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借口,走上了公开发展核武器的道路。5月11日和l3日的48小时内,印度在其西部沙漠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五次地下核试验。这五次核试验中包括一次4.5万吨级的氢弹,即热核装置;一个l.5万吨级的裂变装置;三个分别为200吨、500吨和300吨的低当量装置。印度的核试验严重威胁了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国内公正舆论也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猛烈抨击,要求总理瓦杰帕伊辞职的呼声很高。针对印度的行为,南亚次大陆另一个地区大国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决定以牙还牙。5月28日下午,巴基斯坦在西南部俾路支省查盖地区的拉斯山试验基地也同样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30日上午,巴基斯坦在同一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根据巴基斯坦的官方声明,前五次试验相当于4万吨级的当量,其中一次爆炸有3万至3.5万吨级当量,其余四次都比较小。印巴两国的核竞赛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在日内瓦发表联合公报,谴责印巴核试验,呼吁两国立即无条件地签署或加入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强调不承认印巴两国的核国家地位。6月9日,八国核裁军会议提出新倡议,要求印巴加入核不扩散和禁止核试验条约。巴基斯坦首先表示对五大国公报欢迎,印度先是拒绝,后来表示愿意在1999年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据西方一些机构估计,印度目前拥有的钚可以制造大约70~90枚原子弹,巴基斯坦也有可以用于制造10枚原子弹的铀。
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1.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B根据宗教原则来划分统治区域,在一个宗教比较 复杂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区域占 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这样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2.南亚地区与中东地区时常出现紧张局面,共同的历史根源在于
A.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异常激烈 B.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冲突错综发杂
C.始终没有解决边界划分问题 D.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解析:D “贝尔福宣言”和《印度独立法案》都贯穿了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
3.下图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巴基斯坦使用的美制“巴顿”式坦克 印度使用的苏制米格—21战斗机
A.国际社会的调停 B.联合国的干预
C.战争的激烈程度 D.美苏等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巴战争
解析:D通过两幅图片反应出战争的先进武器来自于美苏,这加剧了战争的进一步深化,故正确选题为D题。
4.引发印巴之间战争的“火药桶”是
A.东巴基斯坦地位 B.印度 C.克什米尔 D.巴基斯坦
解析:C印巴之间矛盾的焦点是克什米尔地区。
5. 下列史实与第一次印巴战争相关的是
①克什米尔王公司同意加入印度 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和坦克大战 ③穆斯林进行“圣战” ④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得以解决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②发生于第二次印巴战争中,④的设法是待定的故正确的选题为A题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他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
材料二 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说过:“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印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造成克什米尔问题悬而未决的根源是什么?
(3)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以克什米尔为切入点,考查印巴两国对此地区的争夺。考查学生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体现“主要”和“根源”。第(3)问在认真分析印巴战争的原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总结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克什米尔的归属。
(2)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3)印巴分治有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但其根本原因是英国为达到分治目的而进行的分化和挑拨;殖民主义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殖民地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最终赶走殖民者;只有团结起来,解决好内部矛盾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发展壮大;只有采取和平方式,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的基础上,本着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和平解决的原则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决反对大国介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7.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印巴关系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二印巴分治形势图
(1)从材料中看出巴基斯坦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
(2)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源又是什么?
(3)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4)印巴冲突的升级会造成哪些危害?
解析:二战后,面对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英国无法阻挡,但英国不甘心彻底失去在印度的殖民利益,于是采取“分而治之”方针.这是造成当今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但是当今印巴冲突的原因还包括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等;印巴冲突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国际形势长期矛盾、积怨等方面分析;印巴冲突的升级不仅加剧了南亚地区的动荡,且威胁着世界和平。
答案:(1)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2)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根源是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
(3)长期积怨很深、外部力量插手、两国动辄诉诸武力;
(4)引起新的军备竞赛,加剧南亚地区的动荡,威胁着世界和平。
8.(见原书P114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