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 两伊战争
【教学建议】
重点: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难点:两伊战争地起因。
突破方法:
1.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1902—1989),伊朗宗教领袖。他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60年代初,他因抨击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而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70年,他被伊朗的48位阿亚图拥戴为什叶派领袖。1972年2月1日,回到德黑兰。并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成为共和国最高领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在他统治时期,爆发了两伊战争。哪些矛盾引发了两伊之间的战争?
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
学案导学
一、矛盾重重的邻国
1.领土问题:两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
2.宗教问题:伊朗的什叶派和伊拉克逊尼派的矛盾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
3.萨达姆和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之间也存在着个人恩怨。
4.民族问题: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在伊朗境内,有一部分阿拉伯人,他们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5.大国插手: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也受到大国的关注,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问题探究】观察下列图片:
伊朗军队准备战争前线 伊拉克军队乘车前往前线
请思考:
两伊战争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爆发有什么不同?
答案:前者主要是在领土归属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后者主要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
1.爆发 :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2.经过:1980年底到1981年9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发动“袭船战”和“袭城战”,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3、结果:1988年8月,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实现停火。
【问题探究】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控制海湾地区,掠夺资源。
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教训:(1)造成两国经济全面倒退。(2)耗费了巨额财富,伊拉克欠下了大笔外债。
2.影响:
(1)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在短时间内难以抹去。
(3)战争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4)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问题探究】观察下列图片:
一名伊拉克妇女伏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 被伊拉克使用的化学武器杀死的
一名库尔德族父亲和他怀里的孩子
请思考:促使两伊战争结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两伊战争给人们什么启示?
答案: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使人民厌倦战争;两伊作战过程中危及非交战国安全,遭到抗议;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进行协调。
小结:20世纪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由于领土、宗教派别之争和民族间的纠纷,展开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地区局部战争。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为两伊战争停火做了不懈的努力。两伊战争给两国造成了巨大损失,经济全面倒退,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导致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加之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给本来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两伊战争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重的教训。
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
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从背景原因上看,都在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背景下,战争双方之间都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这些地区。②从过程来看,战争前后持续时间比较长。③从战争影响来看,两场战争都给地区造成紧张局势,双方损失惨重,且没有一方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不同点 :①印巴领土之争是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而两伊战争则主要是由伊拉克想在该地区建立霸权引起的。②印巴战争是三次,以后小规模武装冲突不断,直至今天。而两伊战争则是连续8年,1988年两伊宣布停战后没再发生。③两伊之间还有石油资源之争,印巴之间则没有。
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能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打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材料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名字的原意为“坚定不移的战斗者”,这似乎是对他性格的总结。他一直主张阿拉伯世界必须统一,阿拉伯财富由阿拉伯人共享。在青年时代他就立志要使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所有的阿拉伯国家执政。萨达姆一心要重铸巴比伦帝国的风采,借以向犹太人和阿拉伯世界展示:阿拉伯世界5 000年的历史与文明来自两河流域,来自现今的伊拉克国土。他将自己装扮成巴比伦王朝的尼布甲尼撒大帝,坚信他能像尼布甲尼撒大帝那样,以伊拉克为中心建立一个东至波斯湾、西至地中海的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
回答:
在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中,有哪些相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
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在阅读材料,在材料提供的信息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相同因素:宗教、民族矛盾;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纠纷;印度、伊朗统治者奉行地区霸权主义;美、苏等大国直接或间接地插手与干涉等。影响: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地区的动荡不定,进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规律技巧】两次战争的爆发既有历史和宗教的原因,也有争夺地区霸权的原因,更有外部势力插手的原因,回答时要综合全面地进行考虑。
跟踪训练 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安定 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C.乘机控制海湾地区
点拨:美苏两国之间的争霸决定了它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地区的控制与争夺,尤其是海湾地区的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美苏两国的必争之地。
答案:D
备课资料
【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出生于1937年4月28目的提里克特小镇。外号“巴比伦之狮”。1957年,他参加阿拉伯复兴社会党。l963年开始爬上政治阶梯。1968年7月,复兴党再次发动政变并掌权,萨达姆ll月出任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6月1日,他宣布将西方石油公司国有化。1979年,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1980年,他发动了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1990年,他入侵科威特。他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赢得了阿拉伯国家人民的赞许。2002年lo月15日,伊拉克第二次全民公决,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萨达姆以l00%得票率连任总统,任期7年。2003年12月14日美军在伊拉克北部提克里特抓获了萨达姆。
【两伊的边界之争】
两国对边界线的划分历来就有争执,尤其对阿拉伯界河的划分分歧更深。这条界河长约l00千米,河界原以该河伊朗一侧浅水段为界,河流主权属伊拉克,但双方都享有自由航行权。1937年,双方同意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两段共ll千米以该河深水线为界。1975年,两伊达成《阿尔及尔协议》,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作为两国的新边界,放弃根据1847年和l937年两国的边界条约规定的其对阿拉伯河的主权;伊朗则同意将巴格达东北伊朗境内约300平方千米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但后来两国仍因边界划分问题产生纠纷。
【两伊战前实力概况】
两伊拥有的经济实力,也使战争得以持续下去。两伊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石油生产大国。20世纪7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分别占世界的第5位和第6位。1979年,伊朗的石油收入高达二百多亿美元;伊拉克在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每年的石油收入维持在三百亿美元左右。丰厚的石油收入使它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可以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两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其中不乏美苏制造的先进导弹、坦克和战斗机。在两伊战争爆发前,伊朗总兵力达到l5万人,拥有战机440余架,坦克l ll0多辆;伊拉克的总兵力为20万人,拥有战机350架,坦克2100辆。
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1. 两伊战争之前,两国的民族纠纷严重,下列属于民族纠纷的是
①两伊境内的库尔德族人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②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政府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③伊朗境内的波斯人进行反政府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④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C在伊朗境内引起民族纠纷是阿拉伯人和库尔德族人,在伊拉克境内引起民族纠纷的是库尔德族人。
2.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美苏两国之间的争霸决定了它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地区的控制与争夺,尤其是海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美苏两国的必争之地。 3.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这说明乐伊朗少年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是一种战争狂热
C.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 C.爱国主义精神大发扬
解析:C本题旨在考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辨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关键是审题干中的关键词“升入天堂的梦想”,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伊朗信奉的是伊斯兰原教旨派,该派教义比伊拉克的教派狂热。
4. 在两伊战争中发生过举世震惊的“袭船战”,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袭船战”指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向对方运输石油的油轮发动的袭击 ②“袭船战”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 ③美苏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控制 ④伊朗首先发动“袭船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可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首先发动“袭船战”的是伊拉克 故④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题,正确的选项为B项。
5.(见原书P117第5题)
二、非选择题
6.(见原书P117第7题)
7. 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伊斯兰国家、不结盟运动及有关大国对两伊进行了大量调解工作。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
请回答:
(1)联合国安理会第598号决议的内容是什么?
(2)解决两国矛盾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解析:两伊战争旷日持久,给两伊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各方都作出了不懈努力,198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为两伊打开了和平之门。两伊战争告诉我们:以战争的方式解决两国矛盾是不行的,必须走和平对话的道路。
答案:(1)两伊立即停战,把一切军队撤到国际边界内;联合国秘书长派观察员监督停火与撤军;交战双方释放和遣返战俘;委托一公正机构调查冲突责任问题;在适当国际援助下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就一切未决问题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全面、公正和体面的解决方案。(2)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和平对话之路,应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要求。
8. 9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曰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在双方展开“袭船战”“袭城战”之后。在纽约,美国中质石油每桶上涨近3美元;在欧洲,原油每桶上涨近5美元,涨幅最高时,一周之内,每桶油价就上涨了3.5~9美元。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
材料二 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伊斯兰国家、不结盟运动及有关大国对两伊进行了大量调解工作。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目,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
请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两伊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所学的知识指出,两伊战争还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解决两国矛盾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两伊战争,创设新的情境材料,要求学生会概括归纳材料中心、实质,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回答,如“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第(2)题注意审题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战争的影响可从对双方的影响、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几方面分析;第(3)题既要考虑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伊战争的教训、启示来思考。
答案:(1)战争摧毁两国的石油设施,造成国际油价的飞涨。
(2)首先,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其次,战争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地区动荡不安。再次,两伊战争为苏美等国插手中东创造了条件。
(3)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和平对话之路,应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