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18:38: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诗经》二首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对《蒹葭》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直接抒写了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绵远悠长的思念,缠绵悱恻,真挚感人。
B. 诗中“伊人”是一种高洁清丽、可亲可爱而又若隐若现、可望难即的形象,呈现一种朦胧缥缈之美,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C. 全诗三章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其中第五句至第八句都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坚定执着的品格。
D. 全诗三章,每一章前两句都运用了写景起兴的表现手法,都抒写了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渲染了一种清朗明丽的意境,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远远望见伊人时愉快喜悦的心情。
2.下面对《关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B. 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 第三章八句,真实地写出了小伙子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依然迂回低缓。
D. 《关雎》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例如,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短短三章,就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列为“五经”之一。《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阿西莫夫是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写了诗人回延安之后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了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均出自《桃花源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对这首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 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 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6.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 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7.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比”的手法。
B. 《关雎》一诗托物起兴,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C. 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文静美好的女子的爱慕追求。
D.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8.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二、填空题
9.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关雎(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荇菜( ) 芼之( )
未晞( ) 水中坻( )
溯洄( ) 蒹葭( )
水之涘( ) 水中沚( )
10.文学常识填空。
(1)《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篇,先秦时称为《诗》或《 》,到 时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2)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 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常常采用 的形式,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古人将《诗经》的艺术经验总结为“六义”,即 、 、 、 、 、 。
11.读准字音
荇菜( ) 溯洄( ) 湄( )
涘( ) 沚( )
1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
(2)
1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分为“ ”“雅”“颂”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用 起兴,引出 。
三、语言表达
14.在班里的诗歌朗诵会上,小明同学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朗诵了《蒹葭》这首诗。你作为点评嘉宾,这样评价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字左右)你有理有据的点评,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重点语句、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A.不是直接抒写。
B.理解正确。
C.是对追寻行动的描写。
D.是望而不见,可望而不可即,怅惘失意,心神凄伤。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这类题型,读懂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歌写作背景,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歌情感,掌握这些知识点,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就能很好答题。
【解答】
C.第三章八句,这是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是轻松愉快的。故赏析错误。
ABD.赏析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解答】
ABC正确。选项D《诗经》中大都是四言诗,D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要描绘诗的景象,一定要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应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斟酌。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答】
本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D项理解有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8.【答案】D
【解析】D项正确的划分应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9.【答案】jū tiǎo qiú wù xìng mào xī chí sù jiā sì zhǐ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需注意“芼”“坻”“沚”的读音。
10.【答案】305
诗三百
西汉

重章叠句






【解析】略
11.【答案】xìng sù huí méi sì zh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这里注意“溯洄”的拼音。
12.【答案】(1)方位词,右边 向右迂曲
(2)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伊人
【解析】略
13.【答案】诗歌总集
风 蒹葭 伊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学常识积累和对诗歌写法的理解。前两个空重在积累,避免写错别字即可;后两个空重在分析,通过分析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示例: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渴慕倾心的伊人的执着追求,但伊人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感伤,不应当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诵。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价。要抓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确定朗读的语调,然后结合小明的慷慨激昂的语调朗读做点评。《蒹葭》表达的是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苦闷与感伤,不应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