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安塞腰鼓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安塞腰鼓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1 18: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B. “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C.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 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
2.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夸张)
B.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比喻)
C. 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反问)
D.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比喻)
3.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赞颂了安塞腰鼓充满着活跃、强盛的生命力。
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句话赞颂了安塞腰鼓的壮阔场面、豪放情感和火烈气氛。
C.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柔美风情的赞美。
D.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话采用了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C. 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 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土高原上,_______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___了,使_______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___了。
A. 爆出 燥热 安静 亢奋 B. 爆出 燥热 恬静 亢奋
C. 闹出 火热 恬静 兴奋 D. 闹出 火热 安静 兴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B. (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却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三班能够流畅背诵《安塞腰鼓》的同学超过30多人,比起四班来可是强多了。
D. 通过观看腰鼓表演,使我领略到了陕西汉子的豪迈激情。
7.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8.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n)
B. 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óng)
C. 颤栗(chàn) 骤雨(zhòu)震撼(hàn) 磅礴(bàng)
D. 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二、填空题
9.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 渺远 篷勃 飞溅 羁绊 ______
(2) 舞姿 躯体 困倦 摹然 ______
(3) 幅射 恬静 亢奋 遗落 ______
(4) 思绪 明析 晦暗 磅礴 ______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1)
(2)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3)
(4)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4)
11.掌握形义
tián( )静 páng bó( ) tóng( )仁
fú( )射 束fù( ) 震hàn( )
miǎo( )远 飞jiàn( ) 严jùn( )
遗hàn( ) jī bàn( ) huì( )暗
tàn wéi guān zhǐ( )——__________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
冗杂——____________。
_______——极度兴奋。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rè了。
(2)它zhèn hàn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3)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páng bó的能量!
(4)交织!旋转!凝聚!奔突!fú shè!翻飞!升华!
(1)
(2)
(3)
(4)
1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huì( )暗 jiá( )然而止 震hàn( ) 大chè( )大悟
jī( )绊 亢( )奋 冗( )杂 烧灼( )
1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 jiān mò()。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tián jìng( )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3)那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 gù( )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4)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tiān yī wú fèng( )。
三、语言表达
1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四、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周围看的人,血压在升高,心跳在加速,忍不住跟着眩晕,跟着摇摆,跟着喊叫: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④你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眼前的快乐。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看到你的泪水,我的眼睛瞬间迷蒙。
⑤我觉得我是了解你的,我了解汗水的质量与泪水的含量。
⑥你是谁的媳妇?你是谁的奶奶?还有你,你是谁的爷爷?我想拉着你们问一问你们的家庭,聊一聊你们的生活。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到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⑦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那个时候,百姓苦啊,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
⑧不敢想起从前,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注],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
⑨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⑩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十九个黄河沿岸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和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
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所有的话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我生活在黄河花园口,曾千难万险地考察过黄河源头,现在终于来到了它千万里不舍的入海口。我绝对相信,多少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而现在,包括利津在内的东营,全站在了黄河三角洲上。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我们带来的福利。
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兰猛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更多的是苇,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朋友说,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白鹳。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荡荡,又流到了天上。
(选自《散文百家》)
【注】险工:因为黄河具有“悬河”的特点,所以黄河下游干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是管理的重点。黄河堤防主要是由堤防和坝垛、护岸所构成。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临河的堤段上修筑的丁坝、垛和护岸工程,称为“险工”。
(1) 文章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场面,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最后再次描绘威风锣鼓的热烈场景。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
(2)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 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 阅读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黄河口“威风锣鼓这般动情”。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正确;
B问号在引号内;
C正确;
D 正确;
故选:B。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A.排比
C.一般疑问句
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重点语句、写法等。熟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题时要注意结合题中语句的特点分析。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ABD分析正确。
C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拿柔弱的江南与粗犷豪放的西北对比,衬托大西北的雄伟气势。原题分析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B项没有语病。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项搭配不当,应将“增强”改为“改善”。
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
【解答】
爆出:猛然炸裂或迸出;闹出:发生。根据语境,应用“爆出”。
燥热:(天气)干燥炎热;火热:形容感情热烈。根据语境,应用“燥热”。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恬静:安静,宁静。根据语境,应用“恬静”。
亢奋:极度兴奋;兴奋:振奋,激动。根据语境,应用“亢奋”。
根据语境和词语意思,B项词语运用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析】B.没有转折关系,应删去“却”。
C.成分赘余,可删去“30”后的“多”。
D.成分残缺,缺乏主语,可删去“使”。
7.【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一方面要结合修辞本身的特点,还要具体分析句子的情景意义。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句子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选项A把茂腾腾的后生比喻高粱,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对后生的赞美。
选项C“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人的动作和情感,写出了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选项D“好一个”“好一个”反复修辞的运用,写出来自己的赞美之情。
选项B诗中的“泪水”是因为见到被蹂躏的土地,这是悲愤的泪水,故题干中“因喜悦”的激动之情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
A应为:闭塞(sè)。
B应为:冗杂(rǒng)。
C应为:颤栗(zhàn),磅礴(páng)。
D正确。
故选D。
9.【答案】【小题1】篷-蓬
【小题2】摹-蓦
【小题3】幅-辐
【小题4】析-晰
【解析】1.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篷勃”应为“蓬勃”。
2.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摹然”应为“蓦然”。
3.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本小题应注意“幅射”应为“辐射”。
4.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本小题应注意“明析”应为“明晰”。
10.【答案】拟人 回环 比喻 反复
【解析】解析 (1)句中“呆呆的”是判断拟人修辞的关键;(2)句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是判断回环修辞的关键;(3)句运用了暗喻;(4)句看似对偶句,但不符合对偶的要求,运用了间隔反复。
11.【答案】恬 磅礴 瞳 辐 缚 撼 渺 溅 峻 憾 羁绊 晦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声音突然中止。 繁杂。 亢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和解释词语的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词语意思在学习时要加强记忆。需注意“磅礴”“羁绊”的写法。
12.【答案】燥热
震撼 磅礴 辐射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误用。“燥”和“躁”“噪”,“撼”和“憾”音同形近,注意根据形旁区分。“磅礴”不可写为“旁薄”。“辐”和“辅”“幅”形近,也要注意区分。
13.【答案】晦 戛 撼 彻 羁 kàng rǒng zhu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这里注意“撼”的书写和“冗”的拼音。
14.【答案】 缄默 恬静 人情世故 天衣无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拼读与汉字书写能力。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本题注意“缄”“世”的书写。
15.【答案】(1)排比
(2)比喻
(3)比喻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要答对此题关键要掌握好设问、反问、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特征,再找出句中表示修辞手法的明显词语或标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句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连用,是排比。(2)句把安塞腰鼓的鼓点,比作骤雨,是比喻。(3)句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
16.【答案】【小题1】①黄河口人代代与决堤黄河抗争的历史 ②利津彻底整治后黄河口人的幸福欢乐 ③黄河口的美丽景象与令人振奋的建设前景
【小题2】(1)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鼓声比作“大地滚过的闷雷”,把铜镲闪光比作“高天亮起的闪电”,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突出了威风锣鼓的气势。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四个短语,一气而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威风锣鼓排山倒海的气势。
【小题3】①展现出黄河口经过整治后美丽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②从侧面反映出黄河治理的成功与显著效果;③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口治理成功的激动和喜悦之情;④暗含着一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再次描绘黄河口威风锣鼓表演的热烈场景做了铺垫。
【小题4】几代滩区人曾把时间、精力和财力用在应对黄河防汛、决堤险情上,深受其苦;如今利津彻底整治,家园平安,黄河成为河口人的福利,人们欢喜愉悦,用威风锣鼓来释放心中的欢乐豪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功治理后的黄河不可割舍的热爱之情。因此,“威风锣鼓”才显得“这般动情”。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第④到⑥段写了黄河口人代代与决堤黄河抗争的历史;第⑦到 段写了利津彻底整治后黄河口人的幸福欢乐;第 段写了黄河口的美丽景象与令人振奋的建设前景。
2.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这里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如(1)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鼓声比作“大地滚过的闷雷”,把铜镲闪光比作“高天亮起的闪电”,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突出了威风锣鼓的气势。(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四个短语,一气而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威风锣鼓排山倒海的气势。
3. 此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这里写红掌花、蝴蝶兰、野荷、苇花子,还有各种鸟等,展现了黄河口经过整治后美丽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从侧面反映出黄河治理的成功与显著效果,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口治理成功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同时暗含着一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再次描绘黄河口威风锣鼓表演的热烈场景做了铺垫。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通过分析可知,原来的黄河滩,“那个时候,百姓苦啊,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几代滩区人曾把时间、精力和财力全用在应对黄河防汛、决堤险情上,深受其苦。现在的黄河滩,“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表明如今利津已彻底整治,家园平安,黄河成为河口人的福利,人们欢喜愉悦,用威风锣鼓来释放心中的欢乐豪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治理后的黄河不可割舍的热爱之情。因此,“威风锣鼓”才显得“这般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