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09 11: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 课 题 】八下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重点)
2.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河湖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重点)
3.举例说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物产及分布。
4.了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并读图说出工业的分布。(重点)
【教学模式】学案与地图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展示交流。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复习设疑:
多媒体投影出示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的表格,要求学生回顾北方地区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相应内容。
(在复习北方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导入南方地区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方法引领:通过对北方地区区域特征的学习,我们对区域特征的学习方法与思路已经有所了解。想一想,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从哪些方面着手?
点拨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方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并学习掌握了北方的自然环境等知识。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地形、气候、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知识,并在学习中解决表格中存在的疑惑吧!
地形
主要河流
气候类型
土壤
北方
地区
界线
南方
地区
思考回答: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地形、气候、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
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回忆旧识的过程中产生对新知的探索的动力,并在比较中学习。同时强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学习区特征的学习方法与思路。
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重点)
2.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河湖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重点)
3.举例说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物产及分布。
4.了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并读图说出工业的分布。(重点)
将学习目标的关键字写在黑板上: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学有所依,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在学生的学习中时刻起到提示与引领作用




一、位置、范围、地形、河湖
学案导学:出示学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8页至39页图文,自主完成学案,并在文中找出并标注知识点、在图中落实圈画其主要地理事物,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归纳、解惑。
学案点拨归纳与疑点解惑:
1.主要包括的行政区域要分块记忆: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其中,川、皖、苏的大部分及陕、甘、豫的小部分地区
2.城市多沿江、沿海分布。
3.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东西南北四点加一线)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5.江河湖海连一体,交通便利,利开放。
6.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称“江南水乡”。
学生自学课本第38页至39页图文,观察阅读、回顾旧知、交流讨论,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并尝试完成下面学案。
1. 在课本P39图7-1-2 南方地区范围图上找出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行政区域。
2. 在课本P39图7-1-2 南方地区范围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说说这些城市中哪些沿江分布,哪些沿海分布。
沿长江分布:南京、武汉、重庆等;
沿海分布:上海、杭州、福州、广州、香港、澳门、台北等。
3. 在课本P38图7-1-1 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北回归线、青藏高原、黄海、东海、南海,综上所述说说南方地区的位置。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地处热带与亚热带。
4.在课本P38图7-1-1 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岛和海南岛,说说南方地区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
5.本图上找出长江、珠江、澜沧江,说说它们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注入的海洋。
6.课本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淡水湖。说说南方地区的河湖特点。
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称“江南水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用图”的学习意识,让知识记忆的更长久。
地形、河湖的设计可为后续农业与经济的学习作知识铺垫。




展示交流:出示南方地区空白图,根据学案的设计,找6位学生分别到黑板前指图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等,并适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和完善。
学生1:介绍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行政区域。
学生2:介绍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分布特点。
学生3: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4:介绍南方地区地形区及地形特征。
学生5:介绍长江、珠江、澜沧江及各自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注入的海洋。
学生6:介绍南方地区的淡水湖及特点。
学法指导:
根据巫山和雪峰山记住东西两侧主要的地形区:
巫山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四川盆地
②雪峰山的东侧是东南丘陵,西侧是云贵高原
展示交流可提升学生利用地图进行记忆的能力,并通过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矫正完善。
学法指导可解决学生对南方四大地形区易混,辨认不清的问题。
承转过渡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河湖众多,江南水乡,山青水秀。其实南方地区不仅山青水秀而且物产富饶。我们现在接着学习富饶的物产。




二、气候与农业生产
学案导学:此部分知识较简单,有些知识已学过,要求学生回顾所学过气候、农业的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学案,教师不必过多讲述,可以完成放给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让学生多对应想一想北方地区,学会比较,在比较中记忆,在比较中学习。
师生互动关注区域差异:
1.水田、种水稻、水稻土、河湖多、气候热、“鱼米之乡”。
2.贫瘠红壤、土改良、经济林(第三大林区)
3.气候湿、紫色土、物产丰、“天府美自古堰来”
4.喀斯特地貌、多民族、旅游丰。
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感观认识。


问题探究:通过对南方地区地形、气候、河湖的学习,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并尝试完成下面学案。
1.南方地区属于哪两种气候,气候有何特征?
2.说出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3.看课本图7-1-3说出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及其分布。
4.说出南方地区四大地形区的土壤及农业发展状况与区域差异。
与师互动:回答出所在的对应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观看图片,辨识四大地形区的地貌景观。
综合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形方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田集中连片。
气候方面: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
河流方面:河湖密布,淡水渔业发达,灌溉条件良好。
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分析、比较出各种土壤的差异,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来学习地理知识。
由于课本对地形区的区域差异编排教简,师生互动与图片展示可加深学生对四大地形区差异的理解。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承转过渡
我们知道南方地区河湖众多,频临黄海、东海、南海,江河湖海连为一体,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现在接着学习江河湖海连为一体下的经济。




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读课本41页图文资料,探究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予以点拨矫正。
点拨:我们要在地图上准确记住工业基地与主要城市,进而理解工业的沿江、沿海分布特点,据图综合分析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
探究活动:阅读课本41-43页的图文资料,完成活动要求。
1.说一说,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条件。
2.议一议,怎样治理水土流失,搞好贵州省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读课本41页图文资料,自主学习探究:
1.找出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说说各自的工业特征。
2.找出主要工业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广州、珠海、深圳、福州。
3.读图观察南方地区工业的分布特点。
工业沿江、沿海分布。
4.读图文分析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有哪些?(从位置、交通、人口、资源等方面分析。)
江河湖海连一体,多良港、交通便利,利于对外开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河流多,水量丰,水能丰;城市密集,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
阅读、回答:
1.①优美的自然风光;
②地方文化独具特色;
③众多的革命纪念地。
2.植树造林、修建梯田、设立自然保护区。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综合分析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利用地图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
总结
梳理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每一个知识进行简单的描述与记忆。
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于学生的知识梳理与巩固记忆。
课外
比较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利用表格对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适当拓展比较,比如: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方面的传统体育、戏剧曲艺、风土民俗等。
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文
土壤
植被
农业
生产
矿产与工业
北方
地区
界线
南方
地区
培养学生区域比较法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后面《活动课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做准备。
【当堂达标】
一.基础巩固(必做题,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1.(目标1)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四川省 B.贵州省 C.安徽省 D.陕西省
图5.6中a,b,c,d分别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回答2~3题。
2.(目标1)秦岭一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
A.a地区和b地区之间
B.b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地区和d地区之间
D.a地区和d地区之间
3.(目标3)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甘蔗等农作物的地区是 (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4.(目标2)属于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
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南丘陵
5.(目标2)南方地区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季风气
6.(目标2)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D.风吹草低见牛羊
7.(目标4)下列城市不位于长江沿岸的是(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8.(目标4)关于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区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江河河湖海连为一体,有利于对外开放。
B.本区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本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制造业发达,有众多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
D.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本区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9.(目标2、3、4)读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A_______C_______ F_______G_______I_______。
(2)平原: K__________平原,该平原广泛种植______,河湖众多,被称为“鱼米之乡”。(3)盆地:N__________,土壤为______土,素有“______”的美誉。
(4)高原:O__________,该高原______地貌典型。

(5)丘陵:P___________,该丘陵分布着贫瘠的______,发展了经济林木。
(6)河流:①_______②_______⑤_______⑦_______ 。
(7)湖泊:⑧ ⑨ ⑩ 。
(8)L、M处的工业基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拓展(选做题,关注个体差异为优秀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平台。)
10.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⑴A省区的简称是_____。
⑵长江中游地区易发生水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域内支流众多,降水量大,且降水时间集中
B.联系长江南北的众多跨江大桥影响泄洪
C.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能力下降
D.滥伐上游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淤塞中游河道
⑶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此地震是由于_______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⑸武汉附近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请你从气候方面简要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
⑹长江沿岸的钢铁厂较多,形成“钢铁走廊”雏形,试分析①攀枝花②上海宝山建立钢铁厂的有利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学习了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故采用“复习设疑—方法引领—点拨导入”的方式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既复习了北方地区区域特征又让学生明白学习区特征的学习方法与思路,使学生得心应手的去学习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减轻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负担。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案导学、读图观察、点拨指导、展示交流、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展开教学,突破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师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用图”学习的意识,让知识记忆的更长久。同时,让学生多对应想一想北方地区,学会比较,在比较中记忆,在比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2014年地理学业考试,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多“读图、记图、识图”, 从而形成“脑中有图”,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我们今后要重在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复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与整合,形成一定的知识链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