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都很受不了他的 强聒不舍。
B. 勤奋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 不二法门。
C. 你这样 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 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 理至易明,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兑现“一带一路”倡议惠及相关国家的诺言,中国言行相顾,成立了“丝路基金”。
B. 他读书善用方法,甚至能够用断章取义的办法提炼出一些长篇巨著的精髓。
C.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勉励大学生:在学校要心无旁骛。
D. 在牙买加这个盛产百米飞人的国度,穷人家的孩子脱贫致富的不二法门,就是练短跑。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和(tiáo) 郝免(shè) 妄想(wàng) 解 剖(pō)
B. 教 诲(huì) 禅师(chán) 佝 偻(lóu) 倘若(tǎng)
C. 骈进(bìng) 亵渎(xiè) 旁 鹜(wù) 喉咙(hóu)
D. 杜绝(dù) 咽气(yè) 秘 决(jué) 羡慕(xiàn)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引 亵渎(shú) 教诲(huì) 敬业乐群
B. 精微 佝偻(gōu) 禅师(chán) 言不及意
C. 忘想 秘诀(jué)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
D. 拣择 解剖(pōu) 蜩翼(tiáo) 安居乐业
5.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 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 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 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 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D. 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7.在横线上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只感到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别人什么都不如自己,_____就会感到无师可求,无甚可学。这种人_______是再好的老师,_______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A. 虽然 但 无论 都 B. 只有 才 如果 那
C. 如果 那 即使 也 D. 因为 那 无论 都
8.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 “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二、填空题
9.文学常识填空。《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_____,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________派领袖,学者。其著作被编为《_________》。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______(教育 教导 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②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______ (解释 解剖 解析)起来,并没有高下。
1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
(2)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
(3)做工好苦呀!( )
三、语言表达
12.根据语境,请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劳累。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此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劳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3.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千米,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 、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 ”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千米,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分析】
A.使用正确,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B.使用正确,不二法门: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C.使用正确,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D.使用有误,理至易明:是指道理极容易明白,所以“道理上的理至易明”意思有重叠,使用不当。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B.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也指引用与原意不符。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C.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D.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剖”应读“pōu”,“郝”应为“赦”;
C.“骈”应读“pián”,“鹜”应为“骛”;
D.“咽”应读“yàn”,“决”应为“诀”。
B项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渎”读dú
B.言不及意→言不及义
C.忘想→妄想
5.【答案】C
【解析】①空前后句有转折之意,可选“但”;
②此句前后句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选“所以”;
③此句存在“条件关系”可选“无论;
④此句存在转折之意。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关联词有:如果就,如果那么,表假设。因为所以,表因果。不仅还(也),表并列。虽然但是,表转折,无论都,表条件等。
此题解答,可结合语意的理解辨析。
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
A.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来写郭老师的课讲得好,不合乎题意,是错误的;
B.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与“开得正盛”矛盾,运用不正确;
C.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合乎题意,是正确的;
D.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语境不符,运用不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要有各种复句类型及其相关关联词语的知识储备,通读文段,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先理解供选择关联词语用在什么关系的复句中合适意思,然后通读句子,根据各分句之间关系和搭配习惯选择合适关联词语;最后将所选关联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解答】
通读句子,梳理分句之间的关系。前面一句中分句之间存在假设关系,故选用“如果……就”,后面一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也是假设关系。根据句意选“即使……也”恰当。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C与之一致。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解答】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出自《中庸》.
故选D。
9.【答案】梁启超 饮冰室主人 维新 饮冰室合集
【解析】略
10.【答案】①教训
②解剖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和运用。此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搭配),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①教育: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工作,主要指学校教育,发展教育。教导:教育指导;教诲开导。教训:①指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②教育训练③训导;训戒。根据语境,应填入“教训”;②解释:1.分析说明2.消除;消释。解剖:1.剖开生物的躯体,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2.比喻对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解析:剖析;深入分析;根据语境,应填入“解剖”。
11.【答案】(1)议论
(2)记叙
(3)抒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分析理解。常用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据此分析,(1)议论;(2)记叙;(4)抒情。
12.【答案】【示例一】生活需要有紧有松,张弛有度。
【示例二】生活需要劳逸结合。
【示例三】生活不能过于清闲,也不能过于忙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概括语段的能力。本段文字围绕“日子太清闲”“日子太忙碌”展开阐述,内容侧重写这两种生活状态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最后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因此,写议论性的总结句时,应写怎样的生活状态才是人们所需要的。
13.【答案】(1)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或: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2)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举例论证。画线句列举了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的事例,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进而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示例】做任何事情,如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半会一事无成;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埋头苦干,一定会有所收获。正如我们在学习中,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朝既定目标努力埋头前进,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根据题目“人生需要一点‘埋头 精神”,第②段“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 的精神”和第③段“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 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分析,论点是“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 的精神”。
(2)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开头作用的能力。结合本文分析,这样写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同时,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人”的行为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同时也能激发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列举了一些“聪明人”的事例,这些都是反面事例,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段落前面的内容可知其论证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然后联系文章中心论点,可知其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该句在文章最后一段,结合上文“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可以看出“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千米”正是对兔子的行为的分析——虽然它跑步前进,比乌龟起步快,但是它却只能跑“几十千米”,这样必然一事无成。而乌龟“埋头”走路,却能持之以恒,不断前进,“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赢得胜利,这恰好证明了本段观点“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据此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