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节 氧气
课时2 氧气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归纳提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观察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景导入
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为什么还要给鱼缸加一个供氧装置呢?
供氧装置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习探究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熔点
氧气 -183℃ -218℃
无色
无味
气体
不易溶于水
比空气略大
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淡蓝色液体(液氧)
雪花状固体(固氧)
-218℃
-183℃
氧气
注意
(1) 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时直接描述,易忽略前提条件是在通常状况下。
(2)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不是不同于氧气的新物质。
(3)虽然生物能在水中生存,但氧气并不易溶于水,水中生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生存的。
解析: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故B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C错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例1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A
1.能支持燃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带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结论:木炭在氧气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实验内容 现象
空气里加热
氧气里燃烧
燃烧发出红光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操作: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待铁丝红热后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实验内容 现象
空气里加热
氧气里燃烧
红热,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操作:在空气中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燃烧匙将其转移至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结论:蜡烛在氧气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点燃
实验内容 现象
空气里加热
氧气里燃烧
产生黄色火焰
火焰更明亮,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把燃着的木炭由上到下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目的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使集气瓶中部和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能够燃烧(如铁丝)。
注意
解析:坩埚钳夹持引燃后的木炭应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防木炭燃烧不充分,故A说法错误。
例2 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坩埚钳夹持引燃后的木炭应快速伸入集气瓶中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若检验生成物,需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对比,说明了氧气含量越
高,燃烧越剧烈
A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的原因
物质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分子的数目越多,反应就越剧烈。
氮分子
碳原子
氧分子
空气
氧分子
碳原子
氧气
三、氧化物和氧化反应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水
点燃
生成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C O2 CO2
Fe O2 Fe3O4
O2
CO2
H2O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物
反应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氧化物指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指的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
例3 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石灰水变浑浊
C.铁制品生锈 D.天然气燃烧
B
解析:A.酒和醋的酿造是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盐酸除铁锈,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C.农家肥的腐熟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符合题意;D.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四、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循环
2.氧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相对恒定的大气含氧量,构建了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3.缓慢氧化
金属的锈蚀
动植物呼吸
食物的腐败
塑料的老化
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例4 关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C.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大气含氧量
D.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B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生物呼吸、可燃物燃烧和物质(如食物、钢铁等)缓慢氧化等消耗氧气,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故B说法错误。
课堂小结
原理、装
置、步骤
实验室制取
催化剂
自然界的氧循环
氧气
用途
性质
决定
反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物
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
随 堂 测试
D
1.做化学实验时要看清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固体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2.2022年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陈冬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
A.氦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B
图A 中集气瓶底没有铺一层细沙
3.如图 所示是铁丝、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错误操作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
(2) 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 其作用是__________。
(3)小明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底炸裂
引燃铁丝
铁丝表面有铁锈(或收集的氧气不纯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