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解读课件 (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解读课件 (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1 23: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解读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EDUCATION
EDUCATION
05
06
07
08
目 录
Contents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提示
单元活动示例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01
02
03
04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解读
壹 课程标准解读
1.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3.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认识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通过史料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借助单元时间轴,从时空观念上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了解历史的时序。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01
02
03
单元课标
课标解读
贰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知识整合
本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人类逐渐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本单元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工业革命,二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中,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工人运动的兴起中,讲述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随后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单元时空线索
贰 单元教材分析
阶段特征: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
(1)政治: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经济: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换,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3)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4)科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发明层出不穷,但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单元阶段特征
两条主线 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三大事件 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四大成就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铁路。
五大人物 瓦特、斯蒂芬森、马克思、恩格斯、欧仁·鲍狄埃。
关键词索引
单元结构梳理
贰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思维导图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斯蒂芬森“旅行者号”机车的史实,理解蒸汽机的改进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了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19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重要史实。
2.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马克思和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发扬。
单元结构梳理
贰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
市场需求扩大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
开始
代表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矛盾尖锐
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指导
实践
单元结构梳理
贰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叁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单元学情分析
肆 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由二节正课组成。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工业革命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目标定位依据
肆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运动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的最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马克思注意诞生的标志。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现代工厂制度的初步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3.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工业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创造、巴黎公社运动的概况。
5.通过阅读教材,认识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6.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作用、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
7.尝试阅读相关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目标定位依据
伍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1、绘制历史示意图,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拓展示意图、普法战争示意图等,并说明地图中的信息。
情境2、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涵和工人运动实践的内在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第一国际的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从事理论宣传,也有革命实践;讲述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解放事业二进行的深邃的理论探索和积极实践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情境3、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如阅读世界近代著名人物的传记:《瓦特传》《马克思传》等,撰写读后感,举行读书会,与同学交流心得。
情境4、举行讨论会,对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等。
情境5、举行辩论会,如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功与过”等辩题,分小组查找资料,形成辩论各方的论点和论据,在班级开展辩论活动。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课时01
课时02
第1课时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课时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二课时(新课+单元复习+单元活动)
陆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1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主要阐述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也带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的出现,把工业革命拓展到交通运输领域。纺织技术、动力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的革新,使社会面貌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本课计划一课时。
名师点拨“工场”和“工厂”的区别
“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联系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机器生产
18世纪60年代开始
改良
蒸汽机
工 厂
手工工场
纺织
采矿
冶金
运输业
19世纪40年代基



工业革命的意义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1).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从英国工业革命看当今中国的发展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人类社会的时代演进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2
本课的主线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本课的第一子目[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特别强调了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的革命活动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离不开两位伟人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革命精神。第二子目[《共产党宣言》]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讲解来分析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三子目[第一国际]主要是通过第一国际的成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国际工人运动起到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通过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课计划一课时。
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
课时02
陆 单元课时安排
名称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
时间 14~16世纪 18世纪 19世纪中期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 资本主义制度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等)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影响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马克思、恩格斯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2
柒 单元教学提示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学习要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学习提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单元教学提示
(一)活动主题
考察《国际歌》的创作背景,了解、学唱《国际歌》,了解中外革命导师对《国际歌》的评价。
(二)活动目标
①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②通过搜集、阅读、整理材料,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③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生活的意义。
01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唱响《国际歌》
02
OPTION
(三)活动过程
①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确定任务,分别查找有关资料,整理成篇,推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巴黎公社、国际工人运动、《国际歌》词曲作者、《国际歌》歌词的翻译过程。②将《国际歌》歌词复印发给每个学生。③反复听、学唱、全班合唱。④全班讨论学唱国际歌的体会。
(四)活动说明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国际歌》的内容。查阅相关历史著作,了解《国际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国际歌》流传的情况;将学唱《国际歌》与共青团活动日结合起来,在吸收新团员的仪式中加入学唱《国际歌》的环节。
捌 单元活动示例
单元活动示例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