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1 22: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新课导入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世界近代史是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指的是约14、15世纪—20世纪初的历史。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发展和扩张并因此产生巨大影响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图二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
图二封建庄园是在图一土地的层层受封基础上形成的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图一
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材料一:
6世纪时,西欧开始了第一次大拓荒运动,并持续到9世纪,与之相伴随的是庄园制度的兴起与确立。大量的日耳曼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庄园内部的其他生产活动,转而成为庄园内部的依附农民。 10世纪左右,西欧逐渐从外族入侵所导致的动荡中平静下来,社会秩序趋于安定,人口开始加速增长。
——赵牛津《浅析中世纪中期西欧农民社会身份的转变》
思考: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已不能养活所有人,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和流浪汉。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2.垦殖运动
时间:11世纪
内容:欧洲许多农村开始大量开发林地、荒地、沼泽,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参与者:有的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结果: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
材料二: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要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亨利·皮朗《中世纪
欧洲经济社会史》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奴
自由
农民
①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
方式
影响: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
3.庄园制度的衰落与瓦解
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转租、购买
其他佃户的地产
租地农场
雇用
少地或无地农民
提供种子、牲畜、农具等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4.建立租地农场
背景: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土地集中方式: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出现土地经营方式:
富裕农民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
——马克思
5.租地农场的性质
租地农场主
农业资本家
受雇农民
农业工人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流行时间 9世纪开始
人员组成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剥削方式 劳役地租为主
产品归属 自给自足
规模 分散
性质 封建领主统治下,独立的 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制(封建经济)的衰落
14世纪中叶以后
租地农场主、雇工
货币为主的雇佣关系
产品面向市场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合作探究:西欧庄园和租地农场的比较
集中
(二)手工业
①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②手工业不断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为市场而生产。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农村中,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是结合在一起的……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本来是供农民家庭自身消费的,但为了筹集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钱,农民也在集市上出售一部分自制手工业品。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转为集中的手工工场
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
1.背景
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购入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2.特点
③生产方式:集中生产、
分工协作
①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②产品归向: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
工人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出卖劳动力
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
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商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社会的整体面貌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3.影响
4.启示
(1)方式:
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2)影响:
富裕农民、骑士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材料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材料二:我的面包和酒都是最上等的,谁也没有我藏酒丰富,我的饮食跟着时节变换。我主持陪审团的审案会议, 多次代表我的郡当选议员,还曾当过郡长和辩护律师。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富裕农民、骑士
材料:市民中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
(1)组成: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
(2)权利:
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3)影响:
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逐渐形成早期资产阶级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2.城市:市民阶层
思考: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世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逐渐造就了一个中间阶级(市民阶级)。正是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
文艺复兴
经济:
新航路开辟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课堂小结
西欧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结构
农业:租地农场
手工业:手工工场
1.背景
2.建立
3.特点
4.性质
1.背景
2.过程
3.特点
4.性质
农村:富裕农民
城市:市民阶层
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
早期资产阶级
1.11世纪,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层,以下属于该阶层的是( )
A.教士 B.贵族
C.农奴 D.商人
D
牛刀小试
2.“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直至获得自由。庄园制日趋解体。”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 (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C.农民的起义和反抗不断
D.农奴的依附关系松弛
C
牛刀小试
3.下图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示意图。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手工业作坊
B.集中的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牛刀小试
B
4.“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表明( )
A.欧洲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租地农场主与封建领主没有区别
C.租地农场主与农业工人有人身依附关系
D.租地农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
牛刀小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