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1 23:1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在某些地方,历史就像高架桥上的车祸现象,注定了无处可藏的命运,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历史意义,比如伊斯坦布尔,或者唤之为君士坦丁堡,或者称之为拜占庭。
——布罗茨基
课程导入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还延续了上千年,它是怎么做到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课程导入
查士丁尼
(一)版图范围
地跨欧亚非, 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农业
商业
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二)社会情况: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查士丁尼一世
出生日期
公元483年
原生家庭
农民家庭
帝位承自
叔父查士丁一世
举措
对外扩张
个人简介
继位时间
公元527年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
出生日期
公元483年
原生家庭
农民家庭
帝位承自
叔父查士丁一世
举措
对外扩张
个人简介
继位时间
公元527年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编纂法典
.
查士丁尼一世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 ;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结合材料,说一说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什么?
(三)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
1.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
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
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
(四)《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四: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四)《罗马法典大全》
承认奴隶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四)《罗马民法大全》
2.评价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
.
395年
拜占庭帝国建立
527年
7世纪
9世纪
14世纪初
查士丁尼继位
阿拉伯人入侵
1453年
11世纪
外族入侵
版图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希腊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
灭亡
求助于西欧封建主却被趁火打劫惨遭灭国
11世纪末-13世纪末
十字军东征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面对7世纪以来,阿拉伯人的入侵,
拜占庭帝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1、背景:
6世纪:四财处征讨,旷日持久的征服战争,不仅给北非、意大利半岛以及西班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弄得拜占庭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外患不断。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形成地方封建割据势力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建立军区目的: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
3.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
7世纪起
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
为抵御外族入侵,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9世纪以后
多个外部军事势力进攻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寻求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东征
11世纪
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
1453年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指罗马天主教教皇准许下,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八次,持续近200年,十字架是基督教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征服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之后,曾在其废墟上建立拉丁帝国,不久覆灭,拜占庭帝国复国,但昔日雄风已不在,国势衰微,领土缩小。之后不到200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
3.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
7世纪起
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
为抵御外族入侵,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9世纪以后
多个外部军事势力进攻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寻求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东征
11世纪
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进攻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灭亡
1453年
3.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
4.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3、原因:
内因: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封闭保守
外因:外族势力入侵;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启示: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闭关保守使文明衰落。因此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等。
材料一: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
材料二: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一些东罗马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他们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权世界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和恺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光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希腊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皇和封建制度所构成的重重帐幕,给西欧带去了文艺复兴之光。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西欧的新世界。
5.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影响
根据材料,谈谈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①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②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5.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影响
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
分裂
延续原因
衰亡
对外扩张
编纂法典
过程
原因
启示
目的
名称—《罗马民法大全》
巩固措施
继位者
包括
评价
局限性
积极影响
课堂小结
1.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帝国指的是(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D
牛刀小试
2.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D
牛刀小试
3.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对上述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A.罗马以武力的方式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
B.基督教是依靠罗马的武力扩张传播出去的
C.罗马创立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影响最为持久
D.罗马帝国先后发动了三次征服世界的战争
C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