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 电荷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01 22: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电荷
1
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
2
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3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重点
4
知道元电荷的概念,体会电荷量是不连续的
重难点
生活中的电现象
自然界的雷电现象
头发产生静电现象
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它们的作用规律如何?
如何表示带电量的多少?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 ,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_____ ,方向_____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命名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排斥
吸引
相等
相反
2.两物体发生相互吸引的作用时未必都带电,因为带电体不管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都有 轻小物体的性质。
3.比较带电体带电的多少时,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 ,绝对值大的带电多。尽管电荷量有正、负值之分,但“+”“-”号仅代表电荷的种类,不表示大小。
吸引
绝对值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辨析
(1)电荷的正负是人为规定的。(  )
(2)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说明羽毛带了电。(  )

×
二、物体的三种起电方式 验电器
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让橡胶棒带电的方式是什么?
动画演示
摩擦起电
当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个物体上的一些受束缚较弱的
会 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 的物体由于________
而带负电, 的物体则带正电。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时,可能带不同种类的电荷。
电子
转移
中性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将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接触,就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叫作 。
A
B
+
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
①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感应起电
两侧金属箔都张开。
②这时手持绝缘柱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金属箔仍张开,但张角变小。
③再让导体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金属箔都闭合。
感应起电
(1)定义: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2)规律:近端(靠近带电体端)感应出 电荷,远端(远离带电体端)感应出 电荷(均选填“异种”或“同种”)。
(3)本质: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 。
异种
同种
转移到另一部分
(1)作用:检验物体 。
金属球
金属箔片
金属杆
金属外壳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 。
(3)静电计:把金属箔片换成 ,并用 制作外壳的验电器。
验电器
是否带电
排斥
指针
金属
1. (2024·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摩擦过的琥珀靠近桌面上的碎纸屑时,发现纸屑飞起来与琥珀接触后又快速地离开,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的琥珀不带电
B.碎屑原来带正电
C.纸屑飞起来是万有引力的结果
D.纸屑与琥珀接触后又快速地离开是因为纸屑带上琥珀同种电荷

2.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将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则
A.验电器的金属箔不会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

拓展1 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用一根带大量负电荷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的张角将如何变化?
答案 先变小后变大
拓展2 若验电器带正电,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的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是否带电?若带电带什么电荷?
答案 金属球A不带电或带负电荷。
(1)如果A球带负电荷,根据同斥异吸,B球上的负电荷将向金属箔移动,使金属箔上所带正电荷减少,从而使张角减小。
(2)如果A不带电,根据静电感应,使A球靠近B的一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离B球的一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负感应电荷反过来使验电器上的负电荷向金属箔移动,从而使张角减小。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
甲图通过接触起电使验电器两金属箔张开,乙图通过感应起电使验电器金属箔张开。验电器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如图所示,不带电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荷的导体A后,P端及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负电
B.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C.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不带电
D.若用导线将P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静电感应中导体接地问题分析
1.如图甲所示,当B接地时,在导线的连接下,导体A、B和大地组成了一个新导体,这时近端为A,而远端为大地。由于静电感应,A带负电,而B原来感应出的正电荷被大地流来的负电荷中和了,所以B不带电。
2.如图乙所示,如果是A接地,近端仍然为A(这里很容易错误地认为B为近端或远端),远端为大地。由于静电感应,A仍然带负电,而B感应出的正电荷被从大地流来的负电荷中和,所以B不带电。
3.如果前面两种情况不是接地,而是改为用手触摸A或B,则结果相同。
三、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本质 电荷的总量 起电的共性本质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本质都是自由电荷发生转移,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没有电荷消失
不变
不变
不变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1.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2.电中性: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 ,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
3.电中和:两个带 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都恢复成不带电的情形。
4.元电荷不是实际粒子,仅表示 电荷量单元,没有正、负。
5.质子和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元电荷,它们 (填“是”或“不是”)元电荷,质子和正电子是实际存在的粒子。
相等
等量
最小
一个
不是
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
辨析
(1)所谓“电荷的中和”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  )
(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为6.0×10-18 C。(  )
(3)物体带电荷量为+1.60×10-9 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  )

×
×
4.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电荷,相隔一定的距离,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
答案  (1) 2∶3  (2) 2∶1
接触起电时电荷量的分配规律
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将平均分配。
(1)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最初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量相加后均分;
(2)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最初带异种电荷,则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材质、形状、大小不同的导体接触时电荷量一般不能平均分配。
电荷
电荷
物体的三种起电方式 验电器
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
两种电荷
电荷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电荷守恒定律
感应起电
验电器
元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