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配套教学设计(1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配套教学设计(1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09 14:00:3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计将融合体现课程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价值导向等多个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其背景及意义熏陶,对中国新文化音乐教育运动历史的了解,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特别是对学堂乐歌艺术特征及其创作手法的理解,经过作业设计,通过合唱、伴奏整体协调的课堂表现,进一步实现从历史、文化、社会、音乐理论等多角度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欣赏的方法与创作技能、合作技巧。
3、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形式即学堂音乐的概念、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
2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于这个时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所以再去聆听欣赏会较为理性的学习和理解作品,已经作曲家意图,本课就是将学堂乐歌的创立、发展以及延伸作为我们的学习线索,进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再进行创编。
3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难点:“学堂乐歌”的创作及意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步入教室,师生问候
同学们好!
老师好!
活动2【导入】情景导入
1、校园歌曲导入——播放《同桌的你》
今天新课前要给唱一首老师上中学时候唱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听过了没有?如果有同学们会唱这首歌,请和我一起来唱。
欣赏歌曲,大多数同学都能和老师一起演唱.(第一段)
2、引出校园歌曲,投影揭题《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
提问:这是属于什么歌曲?同学们觉得校园歌曲有什么特点?
校园歌曲!
特点:有琅琅上口的旋律、贴近校园生活的歌词等特点。
活动3【讲授】新授过程
1、学堂乐歌的历史
(1)、学堂乐歌的概念、产生背景。
看到这个课题,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什么是学堂乐歌?学堂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请大家回顾这样一段历史(略)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2)齐唱歌曲,体会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
请同学们齐唱欧洲儿歌《两只老虎》,对比演唱《国民革命军军歌》,体会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
学生齐唱欧洲儿歌《两只老虎》,然后一起演唱《国民革命军军歌》
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1)欣赏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
清楚了学堂乐歌这个名词之后,我又有一个疑问了,这个时期的校园歌曲有着怎样显著的特点而被世人如此关注呢。现在,就让我们在一曲曲曾经感动过无数人心灵的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声中,把日历一页一页往回翻。
请大家欣赏这样一首歌曲——
听前设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它的词曲作者是谁?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视频《送别》。并介绍李叔同。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送别》,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曲作者是美国的作曲家奥得维,词作者李叔同。《送别》: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
(2)齐唱歌曲《送别》
(3)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
教师钢琴伴奏,全体师生一起演唱《送别》,然后一起演绎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
学生跟琴演唱。
(4)欣赏《祖国歌》
设问:你认为这首歌曲在曲调上有哪些特点?对比书上的51页《老六板》曲谱,有什么不同?本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曲谱回答问题。
是作者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节奏不一样,曲调是一样的。
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5)介绍“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以及听赏其代表作《黄河》,《竹马》
(1)简介沈心工,并介绍另一首作品《黄河》和李叔同先生的作品《祖国歌》写于同一年代1905年左右,这个时候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日俄战争之后,沙俄将其在我国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又企图将当时的外蒙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些曲子就是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径而创作的。
(2)听赏《竹马》并教唱。
(3)教师手风琴伴奏。
(1)听赏《黄河》播放歌曲。
(2)跟琴学唱竹马。
3、小结学堂乐歌的艺术特征
4、探究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学堂乐歌的内容、旋律节奏特点、创作形式以及歌词特点。
在学生总结正确后给予肯定的掌声。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百年前的校园歌曲,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感受。想想这些歌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学生小组积极讨论,并一一总结。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思考并回答。
活动4【活动】拓展实践
(四)、创作体验
创作:为《送别》和《竹马》填上新词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歌词,用现成的《送别》或《竹马》曲调进行填词创作。并展示小组的作品,唱给大家听。(教师及时评价)
展示学生创作作品。每组选出一篇词曲结合较好的,唱给大家听。学生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兴趣盎然。
五、拓展环节
今天的校园歌手
师: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今天我们的音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又涌现出了一批有时代意义的校园歌手:比如:罗大佑,老狼等。(投影显示)
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抢着回答。
六、结语
小结本课,并引出新的问题。
同学们,当你们告别了这段青涩的时代后,你们能回忆起自己的校园歌曲吗?当流行娱乐音乐无孔不入的充斥着整个校园的时候,会不会留下某种遗憾呢?为了弥补遗憾,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
七、尾声
用《同桌的你》结束本课
最后,我们请出叶尔扎提同学为我们吉他伴奏《同桌的你》,也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齐演唱,用心体会你们的校园,珍惜你们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学生们一齐演唱《同桌的你》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