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十)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十)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2 07: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创意产品指的是源于某一文化主题,经由设计与创意的转化形成的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产品。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而言,这类产品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纵观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可以看出,这类产品与纪念品有本质上的区别,是更加生活化的、具有更强商品性的产品,将其定义为“日用品”比“纪念礼物”要更加合适。设计并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使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走进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一大重要途径,若这些文物只能躺在博物馆里,那人民群众想要认识并了解历史文物的途径就将变得狭窄。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对文物进行生活化改造,使文物以更适配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与视野。自2016年起,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都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提出了若干发展意见,此后,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来了发展高潮。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省市的博物馆馆藏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的本土风俗文化有较为深刻的联系,但许多博物馆在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时对这一点不够重视,文创产品仅作为文物的周边产品被推出,或是仅模仿了文物的外形、模仿了文物原本的功用。同时,文创产品缺乏地域特征带来的另一关键问题是文创产品的内在文化驱动力不足。不同地区有自身的丰富文物资源,例如四川的三星堆遗址、湖南的马王堆汉墓、河南的殷墟遗址等,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深刻内涵与文物自身的制造、使用都有关联,有时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核才是促成文物出现的重要原因。
文创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迅速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文创产品自身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一方面,文创产品根植于博物馆,是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基础的,国家级、省级、副省级城市的博物馆规模大,馆藏文物众多,曝光率更高,资历更深,实力也更加雄厚。这样的博物馆往往为文创产品设置专门的设计部门和相关的销售部门,也为此引进了大量专业人才,产出的文创产品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产品质量都更有保障,其自身的高客流量也方便其拉动销售额。但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推出文创产品,这便导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整个行业中存在生产不平衡现象,不利于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规模更大的博物馆自身的馆藏文物可挖掘的衍生产品内涵更丰富,这也是其馆藏文物众多带来的优势,例如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不仅覆盖了极长的历史跨度,更是涵盖了各朝各代发掘的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物。基于这些文物进行的周边开发往往创造性更强、创新程度更高,而有些博物馆没能抓住文创产业的发展先机,自身创新意识也存在不足,还停留在单一的文物衍生品,如手机壳、画册、书签等早期文创周边,创新水平不高,这属于文创产业中的创新不均衡问题。
(摘编自江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现状与前景研究》)
材料二:
中国博物馆正迎来文创井喷的新阶段。2020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投入文创的热潮之中,如何让研发的文创产品成为热点,使它“活起来”,受观众喜爱,让大众为文化买单,是博物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欧美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在文创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从系列产品的设计到文创商店的方位设置,都值得国内博物馆借鉴。以文创商店的方位设置为例,国内博物馆文创商店一般会设在整个场馆的出口处,大多数安排在第一层,一般不会特别显眼。而在西方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罗浮宫等,文创商店一般会设在大门口的显眼位置,而且不止一处,可以满足不同参观路线的观众的需要。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文创商品的销售,也方便了观众购买。从图像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文创产品的图像不断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有助于提高观众对它的熟悉度,进一步增加购买文创产品的欲望,树立文创品牌。要知道,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年的艺术衍生品销售额高达4~5亿美元,设计开发的衍生品数量多达数万种,其艺术商店仅在纽约就有8家。我们能在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站楼里找到广东省博物馆的文创商店,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人流量不多,文创商店的后续经营也会比较吃力。
文创产品和博物馆内精品展览的结合还需要更加密切。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基础,博物馆的展览就是向观众展示宣传博物馆的藏品。一个更加完整的展览应该将相关文创衍生品也纳入进去,形成“展览设计+展览呈列+展览讲解+展览文创”的模式。让文创跟着展览走,是使文创产品更加灵活生动也更加具有独特感、持续创造力的一种方式。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的平台、技术层出不穷,博物馆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为未来文创产品开发探索出更好的道路。电商平台已经融入了许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淘宝天猫上已经有20多家博物馆入驻,博物馆冲破围墙,使文创产品规模飞速扩大。许多博物馆深知年轻人是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线上的文创商品设计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各博物馆不断进行APP的开发和使用,不难想象以后会出现更多好玩、好用的文创软件。
当下,与互联网上大流量明星“强强”联合也不失为文创产品输出的一种新的方式。2017年故宫文化携无同设计工作室、鹿晗工作室共同创意设计的“天禄琳琅”文具礼盒一经推出便登上微博热搜,获得当月天猫文创销量第一。敦煌博物馆2019年携手滑板文化先驱沸点打造的“飞天系列”滑板,可谓打破了固有的博物馆文创形式界限,年轻运动和潮流文化再加上热爱滑板的当红小生王一博,这些元素联系在一起,再次促成了博物馆和明星的对话。敦煌博物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打造出古典文化和前卫年轻文化相结合的产品,借助优质明星的力量,将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更加扩大,敦煌博物馆的文创热度相比之前也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领域在将来还会有无限的拓展,而其最根本的立意在于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地受到人们喜爱,融入人们的生活,得到推广和传承。
(摘编自谢子莹《博物馆文创新展望,让文创“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与普通的纪念品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的文化内涵更丰富,而后者的商品性更强。
B.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博物馆没有文创产品,那么人民群众就无法认识并了解历史文物。
C.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在藏品数量、人力、物力上比规模小的博物馆有优势,所以博物馆文创产业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D.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应重点关注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不应该模仿文物的外形或还原它的功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内博物馆文创商店一般会设在整个场馆的出口处,可见国内博物馆还没有意识到文创商店方位设置的重要性。
B.根据图像心理学的理论,博物馆中设置多个文创商店有利于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增加游客购买文创产品的欲望。
C.博物馆的展览不仅要展示博物馆的藏品,最好还应该把文创衍生品也一并展出,这样也能让文创产品更加鲜活和独特。
D.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可利用好新的平台和技术,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抓住年轻人的审美,做好线上文创商品的推广。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先介绍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涵,接着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理清晰,具有现实意义。
B.材料一最后一段列举故宫博物院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规模大的博物馆在设计理念和产品质量上都更有保障。
C.材料二的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将中西方博物馆的文创商店进行比较,表明国内博物馆文创商店还有改进空间。
D.材料二中分别举了博物馆与鹿晗、王一博合作成功的例子,论证了文创产品利用明星宣传也是一种有效方式的观点。
4.下列博物馆的做法最符合材料二第四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猫拼图摆件、故宫迷宫游戏书、故宫雪糕等。
B.河南博物馆推出文物修复盲盒、铜镜打磨套装等DIY文创。
C.苏州博物馆推出“吴王夫差毛绒剑”“文藤种子”系列产品。
D.陕西历史博物馆携手科技公司共建“华夏链”文博数字平台。
5.湖南省博物馆因马王堆而出名,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生前精通医术,湖南省博物馆以此开发了一系列马王堆主题的养生文创产品,又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养生皂、养生茶等多个品类,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好评如潮。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新警小叶
刘向阳
脸颊又痒又痛,热辣辣的汗珠往下坠落,小叶摸了一下,手板湿湿的,双眼都快睁不开了,倘若有人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小叶就吹响口哨,打手势予以制止。
早晨七点多钟,小叶像往常一样在大桥北端站岗,维护交通秩序。这里位于新老城区接合部,早高峰时段车流很大,车速也快,过河车辆要起了长龙,远远望去,好像无数只甲虫在匆忙前行。倏忽,小叶注意到一位老人步履蹒跚,迈上大桥左边的人行道,从人行道跨过护栏,又蹩进了车来车往的行车道……
不好,老人有危险啊!小叶口中高呼:“老人家,注意安全!”
此时车来车往,呼呼的行驶声似乎淹没了小叶的呼喊,感觉老人仍然无视危险,茫然地自顾自在车流中穿梭,①小叶来不及多想,飞也似的跑向大桥,来到行车道附近,小叶先提示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注意避让,然后奋不顾身快速跑至老人身边,搀扶着老人,把他带到了人行道上。
老人须发尽白,身子瘦小,趿一双拖鞋,目光呆滞,看上去七十多岁。“老人家,您为什么走进行车道啊?这样太危险了!”
经与老人沟通,小叶发现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出门后不知道怎么就走到大桥的车行道里去了,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在桥上东窜西跑。老人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上没带证件,也没有手机,家里人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都不知道。
一位志愿者闻讯赶来,认出老人是西郊的,马上联系了村支书。小叶和志愿者把老人扶下桥,带到绿化树下,买来矿泉水,耐心安抚。一会儿,村支书开车赶到,可是老人神情恍惚,哭闹着不愿跟着回去,小叶使尽浑身解数,才把老人“哄”进车里。待车子远去,小叶才松了口气,继续疏堵保畅。
中午,小叶到食堂就餐,刚扒几口饭,手机就在裤兜里“唱歌”了。“莫非要加班?”他思忖着按下接听键,打电话的是政工室李主任,想采访他反应迅速、勇救失智老人的事迹。原来,那位志愿者把小叶给“举报”了,如此好的素材,李主任岂肯错过?
“任何人见了都会这样做,何况我是人民警察,别宣传了!”②小叶右手拿筷子,左手拿手机,语气生硬。
“小叶啊,你干警察半年了,还不了解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就拿你救人这事来说,它能提升公安机关的形象,展示警察的担当……挖掘公安队伍中的优秀事迹,积极推介典型形象,是我的职责所在,请你配合哈。”李主任讲话头头是道,小叶没辙儿了,只好复述一遍事情经过。
回到宿舍,小叶躺下休息,合上眼睛却睡不着,脑海里总是萦绕着另一件事……
上个月一个周六傍晚,小叶和辅警处理完一起交通事故,返回机关途中,发现路旁躺着一位阿婆,立马停车上前询问。
“您怎么啦?”
“我迷路了,心脏病发作……”她低声呻吟,身子不停地颤抖。
小叶弯腰扶她,许是地面湿滑,摔了个双膝跪地,痛得直掉眼泪。
③“照什么照,快来搭把手!”小叶见辅警拍照,就喊他帮忙扶阿婆上车,送医院救治。因抢救及时,阿婆无生命危险。
次日,领导把小叶叫到办公室,先表扬几句,然后话锋一转,说他不讲规矩,纪律意识欠缺,等等,批得他一头雾水。原来,辅警未经小叶同意,擅自把他跪地救人的图文发到了论坛上,引发网民关注,点赞者居多,但也有少数阴阳怪气的评论,说他“作秀”啦、“摆拍”啦……
虽是辅警的个人行为,论坛也删除了图文,但连累小叶受到批评,他始终觉得很委屈,于是做事更低调,不想惹麻烦。此次大桥救人,如果不是志愿者多管“闲事”,小叶绝不会告诉任何人。
下午六点多,局微信公众号更新了动态,小叶正在红太阳广场执勤,为“全市文艺汇演”保驾护航。十点多下班回到宿舍,洗澡休息,④小叶习惯性地浏览公众号,想起李主任的采访,但没看到写他的文章。
小叶翻来覆去睡不着,事情本来很小,举手之劳,与缉毒、刑侦、反恐战线的同事相比,委实不值一提,假如父母看到,定会骂他浮躁,芝麻大的事唯恐世人不知……想到这里,小叶脸庞发烫,后悔不该接受李主任的采访。
推窗远眺,“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人间如此美好安宁,离不开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作为一名交警,救人乃职责所在……稿子也许明天发,还有机会补救,小叶立马拨通了李主任的电话。
“李主任,打扰您休息了,我那事,拜托别发了。”
“已经发了……”
“啊?”
“文章发布后,点击率挺高的,老人的儿子却不高兴了,投诉到局里,说他被乡邻戳脊梁,都在说老人走失,就是因为儿子没有用心照顾老人,搞得他很没面子,还说这是他的家事不希望被曝光……为此我挨了批评,只好把文章删了!”
“删得正好。”小叶终于松了口气。
(选自《啄木鸟》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处,小叶及时发现险情,但是“来不及多想”却体现了他行动上有毛躁的一面。
B.②处,小叶的语气生硬,是因为他对执意要采访他的政工室李主任感到非常厌烦。
C.③处,小叶因救人摔倒跪地,辅警却在旁边拍照,他对辅警这种做法表示不认同。
D.④处,小叶此时浏览公众号,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会看到报道他的救人事迹的文章。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选材角度新颖,讲述了一个新警察遇到的新事情,也反映了对互联网时代新问题的思考。
B.文中两次对小叶“松了口气”的肖像描写,都表现了他在棘手问题解决后如释重负的心理。
C.小说语言平易流畅,生动形象,如“哄”“唱歌”“举报”等词读起来灵活俏皮,颇有趣味。
D.小说取材贴近生活,如“新老城区接合部”“微信公众号”“作秀”等词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8.请分析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5分)
9.“文似看山不喜平”,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情节曲折多变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与君游A于果园B食桃C而甘D不尽E以其F半G啖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难,困难,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难”意思相同。
B.陈,陈述,与《苏武传》中“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的“陈”意思相同。
C.戮,杀,与《鸿门宴》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的“戮”意思不同。
D.婴,触犯,与《陈情表》中“而刘夙婴疾病”的“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非子认为,进说的困难不在于其他,而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然后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他。
B.郑武公欲攻占胡国,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用手段让胡国认为郑国与自己亲近而不再防备郑国。
C.弥子瑕假托卫灵公之命驾驭君王的车出城的行为,当即让卫灵公产生了厌恶之情,弥子瑕受到责罚。
D.龙有不可触犯的逆鳞,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若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进言之事就有了极大的把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2)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14.韩非子认为,进言的要领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岑参
柳亸①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溪梦里山。
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注】①亸:下垂。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丝垂,莺声娇,诗人于美妙的春景送友人,以乐景衬哀情,使离别之情更浓。
B.颔联写出友人将要离开充满客愁的虢州,得以回到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的喜悦。
C.颈联诗人希望友人珍惜春光与时间,劝友人日后在官场要脚踏实地,有所作为。
D.尾联写与友人告别的场面,诗人泣涕涟涟以致泪染衣衫,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16.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记载,自己“______”,又缺少兄弟,“______”,很晚才有儿子。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一句以夸张手法写山峰相连离天不足一尺,表现山之高;而“______”一句则以拟人手法写瀑布飞泻、争相喧闹,表现水之大。
(3)酒入豪肠,愁情自消。古代诗人常借酒消愁,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要想弄清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首先必须分辨字和词这两个概念。
字和词不是同一个概念。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单位,它以音为义的信号,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而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标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
在现代汉语里,字和词一般是不会混淆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是由三个词构成的一个短语,而用七个字来书写。又如“固”是一个字,它在现代汉语里一般( A ),因为它记录的只是一个单音节的语素,必须和其他语素结合成“固然”“固有”“固体”“坚固”等词或成语后,才能得到运用。像这些情况,一个字不等于一个词。现代汉语里双音词和多音词居多,字和词也就常常处于不统一的状况,因此,在读白话文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词看作语言的表音单位,而把字仅仅看作语言的书写单位。
但是,在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书面作品文言文中,情况就不同了。
首先,在文言文中,汉字与汉语词汇的单位基本切合。古代经典是文言文写成的,文言文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而汉字属于音节文字。汉字与汉语词的单位在语音上几乎完全切合。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复句用十一个字记录,也就是由十一个词组成。与汉字不切合的仅仅是联绵词。
其次,汉字直接参与了汉语的构词并推动了汉语构词模式的发展。在词汇发展过程中,“又自音衍”的孳生造词与孳乳造字是同步发展的。这就造成汉语的词的分合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靠音来判断,( B )。这一点,从早期汉语单音词的分化情况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例如:坐一座、孰一熟、和一龢一盉等词的职能分合,在书面语中,是字起的作用。
再次,①文言文是书面语言,②由于时过境迁的原因,③不会再同时以口语的形式出现,④必须以字作媒介,⑤才能析句、识词、阅读篇章。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它们所说的“词”,则是专指虚词。
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字和词常常会不自觉地被混成了同一个概念。
从个别的词来说,在一般情况下,称一个词为一个字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在讨论字与词的规律、研究字与词的诸多现象时,( C ),是很不科学的,会生出很多麻烦。
18.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一般”和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B.当下,一般的家庭都用上了彩电和冰箱。
C.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D.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B.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必须和其他语素结合成“固然”“固有”“固体”“坚固”等词或成语后
D.又如“固”是一个字
2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需要平衡两件事:“我愿意”和“我应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A项张冠李戴,“后者的商品性更强”错误;B项说法绝对,“无法认识并了解历史文物”错误;D项曲解文意,“重点关注……”“不应该模仿……”错误。
2.(3分)A【解析】推断错误,“国内博物馆还没有意识到……重要性”错,国内博物馆只是做得还不够好而已。
3.(3分)B【解析】“为了论证规模大的博物馆在设计理念和产品质量上都更有保障”错。
4.(3分)D【解析】材料二的第四段主要是和互联网相关的内容。
5.(6分)①文创产品贴近生活;养生系列文创让文物以更适配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与视野。②善于挖掘文化内涵,湖南省博物馆利用“辛追夫人”医者的身份开发产品,让文创产品独树一帜。③马王堆文创产品具有创新性,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产品,有创新意识。(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3分)C【解析】A项,“毛躁”理解分析不正确。B项,原因分析不当。D项,小叶内心深处不希望看到他的事迹被曝光。
7.(3分)B【解析】此处不是“肖像描写”。
8.(5分)①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2分)②推动了情节发展,营造安宁美好的景物环境,自然引出后文人物的心理变化。(2分)③舒缓了文章节奏。(1分)
9.(6分)①设置悬念:文章开头小叶对被宣传一事的态度让人生疑,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②情节突转:文章围绕小叶两次救人的事情展开,本来宣传报道也是情理之举,发展和结局却充满变化,一波三折。③插叙:补充交代小叶第一次救人的经过,使叙述情节更有起伏和变化。(每点2分)
10.(3分)BDE【解析】标点: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11.(3分)A【解析】“辟邪说,难壬人”的“难”意为排斥。
12.(3分)C【解析】弥子瑕之后因君主爱憎发生变化而受到责罚。
13.(8分)
(1)(4分)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驶国君车子的判处刖刑。(“法”“窃”“驾”“罪”各1分)
(2)(4分)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而遭到君主的谴责以致被疏远。(“憎”“当”“罪”“疏”各1分)
14.(3分)①了解进言对象的心理。②懂得粉饰进言对象自以为得意的事,并掩盖他自以为羞耻的事。③判断君主的爱憎。④不触及君主逆鳞。(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得3分)
15.(3分)C【解析】对“世上浮名好是闲”理解有误。
16.(6分)①对与友人分别的不舍;②诗人思归而不得归之悲。(每点3分)
17.(6分)
(1)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3)示例一: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示例二: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18.(4分)①字和词不是同一个概念,②是因为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单位,③而字是词的记录符号。(①②③点各1分;因果关系1分)
19.(3分)A【解析】原文的“一般”意为通常,副词。A项,意为通常,副词。B项,意为普通,形容词;C项,意为像……一样的,形容词;D项,意为一群,量词。
20.(3分)B【解析】B项引号表示完全引用,其余三项都表示强调。
21.(6分)
①不独立运用(或不单独使用)
②而是靠字来决定(或而是靠字来判断)
③把字与词等同(或把字与词混淆)
22.(4分)
②改为:由于时过境迁
⑤改为:才能识词、析句、阅读篇章
(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4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凡是进说的困难:不在于我的才智能否向君主进说,也不在于我的口才能否阐明我的观点,也不在于我是否敢毫无顾忌地讲清楚我的看法。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然后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他。
凡是进言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进言对象自以为得意的事,并掩盖他自以为羞耻的事。君主有自卑之心,但是不能克制,进说者就应把它粉饰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做。君主过于骄傲,而实际不能达到,进说者就指出他的过错并揭示它的坏处,而称赞他不去做。进言者要向君主进献与人相安的话,就必须借用好的名义来进行阐明,并要暗示这么做也符合君主的私人利益。进言者若想陈述有害的事,就要直言这么做会招致诽谤,并要暗示它会对君主不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讨他欢心。于是郑武公问群臣:“我想出兵打仗,可以讨伐哪个国家?”大夫关其思回答:“可以打胡国。”武公一怒之下便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度。你却说攻打它,哪有道理?”胡国君主听说这件事后,认为郑国和自己关系亲近,于是不再防备郑国。结果郑国偷袭胡国,并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围墙。他儿子说:“不修的话,一定会引来盗贼。”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是对的,而情况严重的被杀,情况较轻的被怀疑;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困难。
弥子瑕曾受到卫灵公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驶国君车子的判处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主之命驾驭卫灵公的车子出城。卫灵公听闻这件事之后,反而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忘了自己会遭刖罪。”另一天,弥子瑕和卫灵公游览果园,弥子瑕摘了一个桃子吃,觉得味道甜美,没有吃完,把剩下的半个给了卫灵公吃。卫灵公说:“弥子瑕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的口味,分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我的命令私自驾车出城,还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因此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没有变化,之前被视为品德高尚,后来却因此遭罪,原因在于卫灵公对他的爱憎发生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使他们更加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而遭到君主的谴责以致更被疏远。所以谏言谈论的人,不可以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再对君主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温顺时可以骑着它嬉戏玩闹;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触犯了这片逆鳞,龙就会杀死他。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若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进言之事就差不多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