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请同学们唱一唱你们的校园歌曲
听听老师的校园歌曲。
《童年》、《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听听最早的校园歌曲。
《体操兵操》
学堂乐歌
通常是指我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即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它是随着新式学堂的诞生而诞生的,在维新变法中起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展壮大。直到1923年后,该课程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逐渐不用。
新音乐歌声初放
——沈心工与李叔同
沈心工
沈心工
1、生平简介
1870-1947,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出身于道光年间上海望族家庭。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
1900年与师范班的同学筹办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901年毕业后应聘任该附小教师。
沈心工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所编歌词浅而不俗,形象生动,所选曲调适合儿童的特点,在当时的中小学生中十分流行。作品内容可分三类
儿童歌曲:《兵操》《竹马》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从军歌》等;
自度曲:《黄河》《革命必先格人心》《军人的枪弹》等,以《黄河》影响最大。
沈心工
2、乐歌创作
1903年2月回国后竭力提倡乐歌活动,在南洋公学首开乐歌课,在务本女塾、龙门师范等处教授、推广乐歌。为教学需要开自编乐歌,从1904年起,先后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1936年修订,精选82首歌曲汇编出版《心工唱歌集》;翻译出版《小学唱歌教授法》。
沈心工
1902年4月,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第1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这是中国人举办近代音乐讲习活动的首创。后因日本政府伙同清朝钦差迫害中国留学生,他与部分同学退学抗议,转入中国人自办的清华学校学习。
沈心工
3、评价
沈心工是点燃乐歌运动火炬,开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先河的启蒙音乐家,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从1903年沈心工在学校创立唱歌课,推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启蒙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事业跨越了几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沈心工发起的乐歌运动是继教会与教会学校里的圣咏、军队里的军歌之后,把西式集体歌唱的演唱方式,广泛引入到了中国的学校。
主要作品
《革命必先革人心》 《竹马》 《黄河》
《学校唱歌集》
《重编学校唱歌集》
《民国唱歌集》
《心工唱歌集》
《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
体操-兵操
1、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号召儿童“来做兵队操”。
2、歌曲有何特点?
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曲调简洁、上口、易记。
3、歌曲的结构是什么?
一段体,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4小节,结构方整。
4、找一找歌曲有个动机。
聆听
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爱国之情
聆听
黄河
1、创作背景:
该曲作于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其在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又企图将外蒙古纳入自己的版图,激起了民愤。该曲即为抗战沙俄侵略扩张而作。
2、歌曲的结构是什么?
两段体结构。第一段描绘长城外河套边的壮丽景色,音区较低,带有一种悲壮萧瑟之意;第二段音调高亢激越,结束在高亢的长音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爱国激情。
3、歌曲的旋律具有类似民间歌曲《茉莉花》、《走西口》等的民间音调吗?
本曲采用西洋音乐创作手法。这也是学堂乐歌早期的创作方法之一。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唱一唱
李叔同
艺术贡献
最早把西方油画引进我国的中国人
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第一人
创办我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1906
《国学唱歌集》1905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在书、画、篆刻、诗词、音乐、戏剧、戏曲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艺术贡献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乐歌题材。1905年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
艺术贡献
他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钢琴。
1906年在日本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第1期于当年2月8日在东京印就,5天后寄往国内,由由上海公益社出版,开明书店发行(64开,30页),只出版了1期。
1984年在东京图书馆被发现。
艺术贡献
1912-1918年是李叔同直接投身学校音乐教育的时期,也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
他编创的歌曲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文辞秀丽,富于诗情画意,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多选用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
主要作品
李叔同所作的乐歌主要分四类
爱国歌曲《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
抒情歌曲《幽居》《忆儿时》《春游》《送别》《西湖》《月》等;
哲理歌曲《落花》《悲秋》《晚钟》等;
佛门之音《三宝歌》《清凉歌集》(《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
主要作品
《春游》,1913年春发表于作者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白杨》杂志创刊号上,是我国近代音乐创作中最早用西洋作曲手法写成的多声部声乐作品,也是我国现见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主要作品
他的歌曲不仅使学生对音乐课更加热爱,一些精品,如《送别》还流传到很多学校以至社会各阶层,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和情操。
自从有了王维,唐人离别便可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从有了柳咏,宋人离别便可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自从有了弘一,今人离别便可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送别
城南旧事
唱一唱
祖国歌
朗读歌词: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千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
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
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身价。
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
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
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祖国歌
1、歌曲的旋律有中国民间音调的影子么?
音乐的旋律为民家音调《老八板》填词而成。这也是学堂乐歌创作手法之一。
2、音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歌颂祖国地大物博,号召民众的爱国情怀。
①学堂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
②《送别》曲调进行创作
(按自己的生活经验)
知识点梳理
《男儿第一志气高》
《黄河》
奥德维
《音乐小杂志》
李叔同
1906
老八板
1、《体操——兵操》又名_________________其作者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
2、由李叔同填词的歌曲《送别》曲作者是_________。
3、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是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于_____年在日本创办的。
4、《祖国歌》作于1905年,它是根据民间音调_______填词而成。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主要是依曲填词、选曲填词、按词选曲。词、曲的中西合璧和进行曲体裁是学堂乐歌的主要特征。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及作品,在当时和随后的20-30年代,曾引起一些音乐家不同程度的批评,有人甚至认为学堂乐歌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杂种歌”。
当时的歌曲大多是单音歌唱(齐唱),极少有合唱。除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
1、采用日本的曲调配中文歌词;
2、采用西洋曲调配中文歌词;
3、采用中国传统的民歌小调配新的歌词;
4、创作新的曲调和填词,即编创者自己创作的“自创曲”。
其它依据的原曲囊括古今中外的民间歌曲、学校歌曲、古典歌曲、宗教歌曲、歌剧选曲和各色各样的器乐作品。
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的影响
学堂乐歌改变了我国旧式私塾无乐无歌的教育形式,有了正规的音乐课课时安排。
学堂乐歌促进了我国音乐教材的建设和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
学堂乐歌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萌芽。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是我国近代音乐史的第一个里程碑,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现代音乐崛起的奠基石。
学堂乐歌的意义
学堂乐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乐理、名家作品、演奏演唱法、各种新体裁开始得到初步的介绍,西方音乐的审美趣味等初步传入中国,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在主动学习与被动接受的两重境地下,中国人开始接触、了解全然不同于中国音乐文化的西方音乐,并开始模仿甚至移植西方音乐作为国人最早的新音乐实践。
学堂乐歌的意义
作为一种声乐形态,学堂乐歌的群众歌咏方式和依曲填词形式一直影响到20世纪的30-40年代,为当时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并在缺乏专业作曲人才的现实条件下继续为一些业余作曲家进行其创作手法上的效仿。
不仅如此,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学堂乐歌的意义
为中国造就了第一批从事国民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家,为后来的音乐家在国内作了基本的音乐启蒙与起码的音乐储备,掀开了中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学堂乐歌为许多革命歌曲提供了音乐素材;与基督教赞美诗相互影响。早期音乐创作尚属尝试阶段,但它是中国新兴音乐文化的萌芽,它在文化传播学上的意义,使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驻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