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配套教学设计(2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配套教学设计(2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5-12-09 14:04:1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理念
学生对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知道的不多,要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风格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选择以肖邦的爱国情感、浪漫婉约、民族精神为情感主线,肖邦作品中的和声、旋律、节奏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此来介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设计了教学思路。分别选取了肖邦作品中三首不同风格的代表性曲目,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欣赏《革命练习曲》《夜曲》《玛祖卡舞曲》,感受肖邦音乐作品的主要创作风格,体会并了
解肖邦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织体及旋律的基本特点。
2、通过对《夜曲》的分析,学生能归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了解肖邦音乐与浪漫主义
诗歌的联系。
3、通过律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波兰民间舞曲的基本节奏特征后,欣赏《玛祖卡舞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革命练习曲》的欣赏及对肖邦生平的了解,感受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中受到
一定的启迪。了解肖邦的音乐成就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钢琴现场弹奏、以及欣赏分析、对比、提问、讨论、思考创造、律动等多元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肖邦的音乐特征和风格。
知识与能力目标:1、欣赏《革命练习曲》《夜曲》《玛祖卡舞曲》,感受肖邦音乐作品的主要创作风格,体会并了
解肖邦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织体及旋律的基本特点。
2、通过对《夜曲》的分析,学生能归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了解肖邦音乐与浪漫主义
诗歌的联系。
3、通过律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波兰民间舞曲的基本节奏特征后,欣赏《玛祖卡舞曲》。
3重点难点
理解和把握肖邦不同作品的写作背景及创作动机,体会不同风格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增进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感体验导入:
1、欣赏马克西姆现场钢琴音乐会《革命练习曲》片段。
2、讨论:作曲家想通过这首作品传递怎样的情感?
(教师弹奏作品引子及主题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对和声、织体的分析来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了解肖邦作品中的和声风格)
3、展示课题—《肖邦》。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的音乐场景和融入电声乐器演奏的现代音乐形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作曲家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感做好铺垫。
活动2【活动】二、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
1、同学分享查阅资料,教师进行补充。
(同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可以知道:肖邦生平、肖邦所处时期的波兰的战况、肖邦的主要音乐作品、有关故事等···)
设计意图: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很多资料学生通过互联网和书籍便可以查阅得到,自己查阅到的东西记忆将更为深刻,布置学生课下的查找,有助于课堂教学进行更为顺利。
2、影片中的肖邦
欣赏影片《一曲难忘》肖邦最后的音乐会片段。
A、闭眼倾听:请同学思考(没有了电声乐器后,音乐是否依然富有激情和震撼力?)
B、音画同步欣赏:请同学观察(音乐会中肖邦及观众的面部表情。提示:肖邦苍白的脸色和强劲有力的钢琴声的强烈对比)
C、思考:结合《革命练习曲》所表达的情感思考:他不顾自己的生命也要继续在观众面前弹奏强有力的音乐,导演想表现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倾听和音画同步欣赏的对比,从而使更深刻的体会到影片中感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得到情感共鸣的同时融入冷处理的思考。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肖邦的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担忧、对祖国人民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强烈的爱国情怀才让他创作出代表着波兰精神的史诗般的音乐作品。
活动3【讲授】三、婉约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
1、以周杰伦的《夜曲》歌词激起学生欣赏夜曲的兴趣。
提到诗,肖邦有个“钢琴诗人”的称号,是因为他以细腻的情感容入到了他的众多音乐当中。周杰伦的一首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跟夜风一样的声音,心碎的很好听。”(提起气氛,让学生一起唱)从而引出夜曲这种音乐体裁。
2、简单介绍夜曲这种音乐体裁:
夜曲这个名词是拉丁文NOX所演变,罗马时代“夜神”之意。爱尔兰钢琴家约翰费尔德自创的一种新的小型抒情钢琴曲,肖邦继承并将这种体裁发展成为了意境更为深远的作品。(背景音乐《夜曲》作品9之2)
3、作品欣赏——音乐与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A、播放《夜曲》作品9之2,学生认真体会乐曲意境,边欣赏边写出与作品描绘意境想似的诗歌,或寻找自己熟悉诗歌中与之相似的影子。
B、展示学生优秀的诗歌,展示徐志摩《再别康桥》,带领学生细听并哼唱夜曲旋律,体会音乐与诗歌中的相似点。
C、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通过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装饰音的运用、自由节奏Tempo Rubato)的理解,和诗歌中的抒情、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进行一致性的对比,从而由学生自己归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的相似点)
设计意图:改变单一的欣赏方式,让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创造、在欣赏中进行思考,在主题音乐哼唱中寻找旋律的写作规律,在动中学。从而更好的了解音乐作品中歌唱性的旋律、丰富的装饰音和自由节奏(Tempo Rubato)与诗歌中的夸张的艺术手法、婉约的语言、诗歌的韵律的相似点,从而总结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特点(夸张、抒情)
活动4【讲授】四、民族音乐家:肖邦
1、在欣赏了优美的夜曲之后,带领学生做个小小的律动。由律动引出《玛祖卡》舞曲的节奏特征,体验音乐中欢快跳跃的节奏感。
带领学生以脚步律动的方式体验3/4拍的重音,再以律动的形式体验当重拍放置到第二拍及第三拍时的跳动,引出并播放《玛祖卡舞曲》的主题音乐。
简要介绍玛祖卡舞曲:肖邦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植根于波兰这块土壤中,一生中,他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来自于波兰贵族的舞曲《波兰舞曲》,而最后一首作品是含有波兰乡村民族特色的《玛祖卡舞曲》。而他所有作品中的节奏元素自由节奏(Tempo Rubato)就来自于这种民族的音乐中。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来自肖邦故乡的音乐节奏。
2、小结:做为一位因拒绝担任沙皇俄国首席音乐家之职而放弃了国籍的流浪音乐家,他一生从未中断玛祖卡这种反映着波兰底层劳动人民欢快舞蹈的音乐体裁的创作,因为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因为波兰的精神还在”。因此,舒曼称他的作品为“隐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
设计意图:用律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音乐的节奏特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以肖邦从不间断的写作影射出肖邦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到首尾呼应。
活动5【讲授】五、拓展延伸
介绍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及相关钢琴家。
肖邦一生都只写作钢琴作品,但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歌者真切的歌唱,诗人深情的吟诵,舞者欢快的跳跃,丰富的如同管弦乐般宏大的钢琴演奏,可以说肖邦用自己的指尖把钢琴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到了极致,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理想的钢琴风格。
为了纪念这样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我国的著名钢琴家、《傅雷家书》的主角傅聪是首度派出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选手,一举夺得从来是被波兰钢琴家垄断的马祖卡大奖从而享誉世界。年轻钢琴家李云迪则是在这个大赛上金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选手,从而成就了他的钢琴梦想。朗朗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中以肖邦的协奏曲获得了肖邦专题组的第一名,从而开始他的职业钢琴家的生涯。
活动6【测试】六、总结与思考:
学生用评价的方式概括他们所理解到的肖邦
板书“肖邦”,请学生根据自己在下面查阅资料所理解的及本节课所理解的肖邦,在肖邦这个名字前加上定语,如“伟大的”“民族的”、“世界的”、“抒情的”······(进行简单排序)
总结:肖邦正是把本民族音乐加上世界上最先进的作曲理念,把本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也正是本民族的音乐给予了他丰富的创造素材和创造热情,他才用他39年的青春创造了不朽的神话,还是那句老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评价的方式概括他们理解的肖邦,自查本节课知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感知程度。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