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配套教学设计(3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配套教学设计(3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5-12-09 14:06:3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三、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及其艺术成就。
2学情分析
《钢琴音乐的奇葩》是高中音乐课程第十七节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部分内容。本节课以欣赏和学习肖邦及《c小调练习曲》为主。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的教学,正是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从音乐中去体会音乐自身所表达的情感。本节课充分利用师生资源,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培养学生感受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与艺术价值。
3重点难点
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古典主义乐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吗?
生: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
师:接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那同学们又知道浪漫主义乐派又有哪些最具代表的人物呢?
生: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德彪西、肖邦、李斯特
师:好的,那现在老师演奏一段钢琴曲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曲子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师演奏:b小调圆舞曲(Op.69 Or.2)
师: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呢?
生:(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师: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1829年肖邦创作此曲时才19岁,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全曲到处出现伤感,有非常明显的玛祖卡风格。
三、新课教学
《C小调练习曲》
1、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肖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的音乐风格又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屏幕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师:肖邦出身于波兰,少年时候的肖邦就已经被誉为了第二个莫扎特闻名于华沙,在欧洲报纸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把肖邦赐给波兰。
肖邦的创作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音乐领域,这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髓融入钢琴作品中,在他的音乐里,还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梦幻般的意境,令人陶醉,因而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
师:那么肖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哪些伟大的音乐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肖邦生平简介的视频。
大屏幕播放视频(肖邦生平简介)
师:在视频里同学们了解到了肖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离开祖国之后,时刻关心着波兰革命的事态发展;一路上,他写下了许多怀念祖国、关怀祖国命运的作品。)
生:爱音乐、爱国……
师:那么肖邦写了哪些伟大的作品呢?
生:革命练习曲
师:圆舞曲、夜曲、雨滴、g小调波兰舞曲、d小调前奏曲……
2、作品欣赏
(1)初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 课件播放
师:刚才我们完整的欣赏了这个曲子,那么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像呢?
生:(激动、悲愤)
师:为什么会觉得激动呢?
生:(速度极快、力度极强)
师:那是种什么样的激动?快乐的、振奋人心的激动吗?
生:(不是,愤怒的、痛苦的)
师:那为什么是悲愤的、痛苦的呢?肖邦在这个曲子里面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你了解这首作品的背景吗?
生:(学生自习书本P121简介)
师:这首歌的背景是这样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尤其是俄国的侵略,使波兰人民限于水深火热之中。1830年11月肖邦听从老师和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的教导,去很多国家巡演,通过演出宣扬波兰的民族精神永存。从维也纳到巴黎的途中,再次听到华沙起义失败、俄军重占华沙的消息,这使他感到十分震惊和强烈的愤怒。就是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他写出了这个作品。
(2)分段聆听《C小调练习曲》
师:让我们回到作品中来,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在音乐中表达他的愤怒和爱国激情的。
1 聆听乐曲引子部分
大屏幕出示引子(播放音乐引子部分)
师:引子,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
2 聆听乐曲第一部分,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播放音乐第一主题)
师:下面请同学来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生:(请学生回答)
师: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3 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部分(播放音乐第二部分)
师: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联想一下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
师: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学唱主题 (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4 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三部分(播放音乐第三部分)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
生:(回答)
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5 聆听乐曲尾声
大屏幕出示尾声(播放音乐尾声)
师:最后,乐曲以极强的力度( fff ),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然地结束在C大调的主音上。在这里,作曲家表现了对民族解放战争必将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3)再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
大屏幕播放杨鸣钢琴演奏视频
师:像《C小调练习曲》这样情感强烈、气势磅礴的作品在肖邦来说并不多见。让我们记住这首作品,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苦难历史的见证!
拓展:古典音乐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
大屏幕播放马克西姆《C小调“革命”练习曲》视频
3、音乐知识:练习曲 (大屏幕出示练习曲概念)
师:练习曲是为学习器乐和嗓音演唱的人练习技术技巧而创作的曲子,每首曲子常专用于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
师:你认为《C小调练习曲》的训练目标明确吗?(非常明确)
主要练哪只手?(左手)那么它只是一首纯粹练习技巧的练习曲吗?
(不是) 多了什么呢?(情感) 肖邦好友李斯特为其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师:肖邦在保证特定的技术训练目标的前提下,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摆脱了以往练习曲的单调和枯燥,正是肖邦对于练习曲的大胆革新与创造,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四、总结
(课件展示: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师:肖邦的钢琴音乐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1、它们都秉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
2、标题音乐的特征十分鲜明;(如肖邦的C小调,原来并无标题,但其内容却有着标题性的构思)
3、强调作曲家个人内心情感的体验与表现;
4、在音乐体裁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例如:将技巧训练性很强的练习曲,赋予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
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希望大家对肖邦和钢琴音乐的热爱能在课后得到延续。请同学们去了解另一位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肖邦好友的音乐家李斯特及其钢琴作品《爱之梦》。 下课!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