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配套教学设计(3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配套教学设计(3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5-12-09 14:12:3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3、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自我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预习。
3重点难点
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钢琴音乐的奇葩
1、大家知道乐器之王指哪件乐器吗?
2、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吗?
3、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首浪漫的乐曲,共同走进今天钢琴世界。通过播放肖邦的《夜曲》用音乐的意境把同学们吸引在今天的主题
活动2【讲授】钢琴音乐的奇葩
《C小调练习曲》1、简介作者:肖邦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B、教师补充2、分部欣赏乐曲。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2)聆听第一主题。D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4、音乐知识:练习曲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1、简介作者:李斯特2、简介作品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活动3【作业】钢琴音乐的奇葩  
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