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10: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总领单元后几课的学习,甚至总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这一课也是中国古代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考点。其中夏朝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开创了王位世袭制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夏商周的更替其中也蕴含着以德治国的道理。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统治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建立在第一单元之上,同时又对中国古代史的继续学习意义重大。
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正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要引导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兴趣。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从多个方面认知真实的历史。并且培养学生从历史中获得人生感悟。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认识家天下、夏商周的更替过程、西周分封制内容2.了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西周分封制作用
教学重点 家天下、夏商周的更替过程、西周分封制内容
教学难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西周分封制作用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历史是否远去?几千年前的中国该去哪里寻找?传说与《史记》可信吗?你认为用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夏商周的历史?展示博物馆图片,中华大地上的4873座博物馆里装着最好的答案。 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对历史的质疑,进而引入正课,共同探究五千年前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讲授新课 三代更迭探早期国家学习任务一:夏朝的建立有何意义 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一、夏 展示时间轴,并介绍大禹。约BC2070年,禹建夏朝。设问大禹在哪里建立都城?展示登封王城岗遗址图片。设问大禹在统治时期有哪些贡献?结合教材讲述:制定各种制度、生产不断发展、阶级愈加分化。展示《尚书》,引发学生质疑,设问《尚书》记载的夏朝可信吗?接着讲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与夏朝相对应。展示夏朝地理位置图片,设问根据左图,说出夏朝的地理位置。展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图片:宫殿建筑群、镶嵌绿松石的铜牌、方格纹铜鼎。设问: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反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阶级分化、等级界限。设问:精美青铜器反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华夏文明象征。讲述尧舜禹是禅让制度,启继承王位。出示材料,设问: 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家”指帝王把国家当作自家的私产。4.讲述夏桀的残暴,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灭亡的原因是失去民心。二、商展示时间轴商汤灭夏。讲述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都城建在毫。出示偃师博物馆和毫都遗址。设问:汤如何统治?引导学生回答:任用贤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展示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图片,以及殷墟出土文物,设问相较于夏,为什么商代是信史呢?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展示地图,找出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讲述盘庚迁殷故事,设问: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同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回答:躲避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展示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结合课本“相关史事”讲述奴隶地位低下。设问:商朝如何巩固统治?引导学生回答: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展示材料“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讲述商纣王残暴故事,出示时间轴。理解商灭亡也是失去民心。周展示时间轴,讲述武王伐纣。出示材料“甲子日,纣兵败。——《史记》”,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信,同时展示图片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及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证实武王伐纣。简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并在《竹书·系年》找到证据。讲述周幽王时烽火戏诸侯故事,并且引导学生分辨真假。出示地图,讲述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最后出示夏商周更替表格,让学生填表格,并且感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封邦建国思统治制度学习任务二: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有何作用?展示西周形势图。设问:如何管理辽阔疆域?引导学生理解分封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设问:分封的对象是哪些人?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远近,分封宗亲和功臣。2.展示分封结构图,引导学生填写层层分封对应的不同身份。讲述周王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3.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诸侯的义务有哪些?材料一: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派兵随从周王作战,镇守疆土。)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缴纳贡赋)材料三: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服从周王命令,朝见述职)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的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的局面。引导学生思考诸侯的权力,诸侯在封地内享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从而理解分封制的消极影响:造成分裂割据。小结:文物帮助我们找回关于祖先的记忆,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在思索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时光远去,最早之中国,沧桑砥砺,前行未断,才有了今日的模样…… 明确第一部分的探究学习任务。并运用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用登封王城岗遗址加深学生对大禹建立夏都的认识。以对《尚书》的质疑引出二里头遗址证明了夏的存在。通过对二里头遗址的具体解读,认识早期国家的诞生。通过启继承王位,认识到家天下的产生,并且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通过夏桀的残暴认识夏朝灭亡的原因。再次用时间轴展示商朝。认识商汤建立商城,并且在维护统治的过程中得民心。通过地图,展示商多次迁都,讲述盘庚迁殷的故事。引出殷墟,并且启发学生理解盘庚迁殷的原因为了巩固统治。通过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认识到奴隶制社会。通过商纣王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失民心者失天下。用利簋铭文讲述武王伐纣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考察烽火戏诸侯事件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实证意识。通过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通过地图对分封区域有一定认识。让学生动手填图,加深对层层分封各级概念的理解。认识到分封的具体过程。通过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认识到诸侯的义务。并进一步理解分封制的积极作用,维护了周王的统治。讲述诸侯的权力,进一步理解分封制产生的消极影响,造成了分裂割据,为西周的灭亡埋下隐患。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情感。引导学生辨别不同史料的价值。
板书设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