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2 11: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周末练习5 姓名
一、语基题。
1.[猜字谜]右边字谜的谜底是( ) 半边生鳞不生角,半边生角不生鳞。半边离水活不得,半边落水难活命。
A.鲜 B.鲛 C.鲤 D.鲸
2.[猜字音] “醐”字我虽不认识,但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我猜它可能会和下面“( )”的读音相同或接近。
A.鸪 B.酒 C.湖 D.做
3.[形声字]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刃 日 B.森 杈 C.祖 祝 D.草 枯
4.[同音词]结合语境,可以替换语段中拼音的一组词语是( )。
欢欢拜师多年,勤学苦练,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曾放弃。终于,在他 kè fú 了种种难关之后,学会了这门jì yì。
A.客服 技艺 B.客服 记忆
C.克服 技艺 D.克服 计议
5.[歇后语]舅舅虽然是个球迷,但是无论跟谁踢球,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 ”
A.猪鼻子插葱——装相(象)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C.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D.飞机上挂水瓶——高水平(瓶)
6.[汉字字体演变]下面对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7.[汉字字体演变]在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车”字的楷书是右面的哪一项 ( )
8.[看图猜字]图中字的形状像两个人挨着站在一起,腿部有东西把两个人连着绑在一起。这个字最有可能是( )。
A.北 B.并 C.伴 D.丛
9.[文化知识]甲骨文记录的内容不包括( )。
A.祭祀 B.战争 C.狩猎 D.汉朝历史
10.[文化知识]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1.汉字真奇妙!有很多字在作为姓氏的时候与平时的读音不同,你知道“仇”作为姓氏的时候读什么吗 ( )
A.chóu B. jiǔ C. qiú D.qiǔ
12.[文化知识]下面图片中的事物从左往右依次是( )
A.印章 扇面 剪纸 B.剪纸 印章 扇面
C.扇面 印章 剪纸 D.剪纸 扇面 印章
13.[对联]“满室芝兰尽秀色,盈门桃李笑春风”,这副对联最适合贴在什么地方 ( )
A.农村人家 B.花店
C.教师家 D.机关干部家
14.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梁山泊的军师——
② ——有言(盐)在先
③四月的冰河——
④隔着门缝吹喇叭——
(1)这次可是 了,谁不遵守纪律,谁就退出。
(2)别的镇上的人都知道李爷爷戏唱得好,他真是_____。
(3)互相谅解之后,他们的关系终于像 。
(4)这纸掉进了水里,捞上来都烂了,真是 了。
二、以下是小溪“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要求。请你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
合作人数 3~5人
活动内容及方法 1.查找图书了解汉字来历; 2.网络搜索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对联、歇后语; 3.请教老师来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活动成果 照片、小报、相关文字资料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8日——2024年5月15日
1.这次综合性学习,小溪不需要上交的材料是( )。
A.照片 B.小报 C.文字记录 D.短视频
2.在此次综合性活动中,小溪在搜集资料时没有采用的方法是( )。
A.查找图书 B.请教别人 C.网络搜索 D.走访调查
3.在完成活动1时,小溪发现一个不认识的小篆 ,他查找资料后发现 分别代表“呈、种”,通过观察字形,他得出这个字是( )。
A.秋 B.程 C.钟 D.锃
4.这次综合性学习,小溪可能学不到哪些内容 ( )
A.小溪通过学习,知道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B.小溪在《汉字里的中国人》栏目中看到“爱”字的演变过程,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C.小溪运用会意法猜字谜,“复习”打一字是“羽”。
D.小溪爸爸是小区里的“篮球狂热爱好者”,可谓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三、阅读研究报告,回答问题。
关于汉语谐音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发现汉语里有一种十分神奇、有趣的现象——谐音。许多俗语、歇后语、笑话中都有它的身影。什么是谐音 谐音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哪些方面 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谐音才不会闹笑话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汉语谐音,增强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也为了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闹笑话,我决定对汉语谐音的含义、应用及禁忌作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查阅书籍和报刊、上网搜索资料、搜集电视或街边广告语、询问身边的人、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一)谐音的含义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二)谐音的应用
1.谐音——营造轻松、幽默、风趣的气氛
谐音在广告、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网络中非常常见,适当地使用谐音字词,可以产生轻松诙谐的效果,如:某石灰公司广告——白手起家,某包子铺广告词——无所不包。谐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重要表现是在俗语、歇后语中的广泛应用,如:小葱拌豆腐——青(清)二白、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牛鼻子插大葱——装象(相)……让人在呵呵一笑之中,回味古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有些网络语言也借谐音现象飞速蹿红,如“886”(表示再见),“向钱葱(冲)”(调侃物价上涨)这些说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谐音现象的应用不仅不会消失,反而越来越普遍。
2.谐音——消除、化解尴尬和不快情绪
恰当地借助谐音有时可以使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某杂志上曾刊有一篇题为《筷落》的小说,讲的是一巨商在上海某大酒店进餐,一服务员不慎碰掉了巨商的筷子,商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顿时气上心头,面呈怒色,致使服务员不知所措。而另一服务员见状,立即笑盈盈走上前去,随口说道:“筷落,筷落,这是祝先生生活快快乐乐。”商人听后马上转怒为喜。这位聪明机智的服务员就是巧妙地利用谐音把一个令人尴尬窘迫的局面完全化解了。
3.谐音——寄托人们美好、吉祥的愿望
通过谐音表达祈求幸福、美好、吉祥的愿望的词语或语句,又叫吉祥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语交际活动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节日、婚庆、祝寿的时候更为常见,比如:过年吃年糕,“糕”与“高”谐音,寓意生活节节高升;“福”字倒贴,寓意“福到”。
(三)谐音的禁忌
由音同或音近的字词可以联想到吉祥、美好的字眼,当然也可以联想到不吉祥、不美好的字眼。那些寓意不吉利、不好的字词,相对来说是比较忌讳的,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一般都会注意避免。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快。例如,送结婚礼物时忌讳送“伞”,因为“伞”与“散”谐音。送礼物,按照我国习俗,是不能用“钟”作为贺礼的。因为“送钟”与“送终”发生谐音联想关系。在有些行业里,有专门的禁忌语,其中有些是与谐音有关的,比方船家忌“沉”字,所以同音的“陈”姓不能直说,用拆字法改叫“耳东”;“盛”与“沉”音近,因而不说“盛饭”而说“添饭”。
四、研究结论
1.结合上文,我们知道研究报告这一文体有它独特的结构,填一填。
题目:关于xx的研究报告→ →
2.作者运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搜索有关汉语谐音禁忌的资料时,作为搜索的关键词最合适的是( )
A.汉语 B.谐音 C.禁忌 D.汉语谐音的禁忌
3.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是( )。
①谐音在生活、网络、广告和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②汉语谐音根据使用范畴、表达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③对于一些比较吉祥、美好的谐音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下使用
④我们有时候要考虑避免使用一些不好的谐音,如交流对象的忌讳语
⑤恰当使用谐音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或避免尴尬、不愉快的场面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鸭梨很大”与“压力很大”属于近音谐音
B.俗语、歇后语中的谐音增加了用词的趣味性
C.中国民俗中常常利用汉语谐音表达某种愿望
D.用谐音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尽量不用
5.过年的时候,你和妹妹承担起清洗碗碟的大工程,在清洗的过程中,妹妹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被吓呆了,场面十分尴尬。请你利用谐音说一句安慰妹妹的话,在化解这一尴尬局面的同时,还能巧妙地为全家讨一句口彩,增加节日的祥和气氛。
6.现代生活中,随着网络、广告的谐音语言越来越普遍,有人认为谐音换字对人们尤其是孩子的影响很大,不仅会干扰孩子规范识字,还破坏了汉语文化的纯洁性,应坚决杜绝使用谐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你觉得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不良影响
四、阅读《林西莉》,回答问题。
林西莉
简介
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林西莉结合她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写成了《古琴》一书。2006年书甫一出版,即获得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国热、古琴热。
人物生平
⑴个人经历
七八岁时她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珍贵的礼物,一把粉红色的中国伞,上面还有奇妙的中国字。这是传教士从遥远的中国带回来的。老师也常跟他们提起,世界上还有中国等其他国家。多少美好幻想和童年的好奇都寄存在那把美丽的伞中,至今她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它。
从此,林西莉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⑵来到北京
在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就跟瑞典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老师学习汉语。
1961年,28岁的林西莉第一次见到中国古琴。那时她偕夫婿定居北京两年,并到北大继续学习中文。与此同时,林西莉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古琴。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西莉师从古琴大师王迪。两人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得林西莉对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
几十年的古琴生涯,让林西莉对古琴的了解深入其中。直到现在,林西莉每周都会在家用六十年代老师们赠她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弹上一曲。
著作《汉字王国》
《汉字王国》是林西莉的又一著作。《汉字王国》里收录了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从字形上追根溯源,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原来传递着这么多的故事。
此书1989年在瑞典出版的时候,就让林西莉第一次获得了奥古斯特文学奖。热爱文化的瑞典人总是把当年奥古斯特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书籍当作圣诞节礼物,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和《古琴》就这样两度用中国文化点染了瑞典人的最隆重的节日。
她为了写《汉字王国》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我一个人去了,说我能看看吗?他们都很友好地让我进到考古现场,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于是,每年定期到中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大考古现场看看,就成了林西莉生活的一部分。直到《汉字王国》完成了20年的今天,仍是如此,“因为我的兴趣就是跟汉字有关的地方,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但凡在一个地方发现一种工具或文物器具与某个字字形有关,她便会兴奋得不得了:“汉字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
——材料来自网络《百度百科》
⒈下列关于林西莉的说法,哪一项有错?( )
A.一把中国伞让林西莉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B.林西莉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
C.1961年至1962年,林西莉在北京学习中文和古琴。
D.林西莉喜爱古琴,直到现在,每周都会在家弹上一曲《鹤鸣秋月》。
⒉下列关于林西莉著作的说法,哪一项正确?( )
A.《古琴》的出版,在中国掀起一股瑞典热、古琴热。
B.林西莉为了写《汉字王国》,每年定期到中国进行田野调查,直到《汉字王国》完成。
C.林西莉的著作两次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
D.1989年,瑞典人把林西莉的著作《汉字王国》和《古琴》当作圣诞节礼物。
⒊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有错?( )
A.林西莉曾在瑞典任汉语教师。
B.林西莉在瑞典只从事汉语教师工作。
C.林西莉是教授、作家和摄影家。
D.在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就跟瑞典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老师学习汉语。
⒋根据提供的三个材料,请谈谈你对古琴、汉字、伞所展现的中国文化魅力的理解。
⒌文章分三个部分来介绍林西莉,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你觉得这样编排好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
一、ACDCBACBDCCAC
二、DDBA
问题的提出 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 研究结论
三、DBD
示例:太好了,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6.例: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他的说法过于绝对。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去看待,一方面,汉语谐音现象不仅是文人对于文字的喜爱,其中也包含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恰当地使用谐音能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幽默感和表现力,应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它可能造成下一代人对语言文字的错误理解。因此,我觉得商家应把心思用在产品创新上,而不是博人眼球的谐音广告宣传上。学校更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孩子创造干净的语言环境。
四、1.D 2.C 3.B
4.根据提供的三个材料,请你谈谈你对古琴、汉字、伞所展现的中国文化魅力的理解。
我的理解:①林西莉结合她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写成了《古琴》一书。2006年,书甫一出版,即获得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一股中国热、古琴热。②林西莉七八岁时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把粉红色的中国伞,上面还有奇妙的中国字。多少美好幻想和童年的好奇都寄存在那把美丽的伞中,至今她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它。③她为了写《汉字王国》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每年定期到中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大考古现场看看,就成了林西莉生活的一部分。
5.文章分三个部分来介绍林西莉,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你觉得这样编排好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①形式新颖,能引起读者对林西莉的注意和兴趣;②小标题概括了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林西莉的简介、生平和著作《汉字王国》;③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