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贵州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四)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hóng ① 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一蹴而就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奋斗不止。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只有不断锤炼过硬作风、狠抓落实之风、担当尽责之风,kè ② 尽职守抓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才能在现代化建设的万马奔腾中赶超跨越,只有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才能铸就中华民族的huī huánɡ ③ 。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发扬 B.一蹴而就 C.跨越 D.奋勇争先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关关雎鸠, 。(《关雎》)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⑦《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内心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
⑧《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的“六要素”通常指“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九三年》《三大师》。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是(3分)
“你是怎个碴儿呀!一声不出,藏在这儿;你瞧,吓我一跳!先生叫你哪!”(她)的话永远是把事情与感情都搀合起来,显着既复杂又动人。她是三十二三岁的寡妇,干净,爽快,作事麻利又仔细。在别处,有人嫌她太张道,主意多,时常有些神眉鬼道儿的。……她看明他脸上的血:“可吓死我了,我的妈!这是怎么了?你还不动换哪,得了破伤风还了得!快走!先生那儿有药!”……
A.《骆驼祥子》中的高妈 B.《水浒传》中的孙二娘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 D.《简·爱》中的里德太太
7.小说情节的曲折常常以“三”来凸显,请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概述其与“三”有关的情节及结局。(2分)
①《西游记》孙悟空 ②《儒林外史》王冕
③《水浒传》宋江
(二)现代文阅读
春风柳上归
马亚伟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这片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8.下面关于选文开篇引用诗句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引用诗句,开篇点题,交代了本篇文章主要描写对象。
B.开头引用诗句,能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春色和柳色做铺垫。
C.开头引用诗句,增强文章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诗情画意。
D.开头引用诗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9.选文重点应写柳色,但作者却在文中用很多笔墨写桃花,对此,你认为下面的分析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文中起衬托作用,用桃花的晚开衬托柳树是最先装点春光的标志。
B.既写柳色又写桃花,因为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
C.通过桃花与柳色对比描写,突出柳色才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
D.用桃花与柳色作比较,进一步突出强调了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
10.画横线句子“慢慢走,欣赏啊”在文中两处重复出现,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要分析其所起的作用。(4分)
(1)文段一处: 。
(2)文段八处: 。
11.下面是某校九(1)班小华同学在阅读时摘抄的文段。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选文《春风柳上归》说说两者在写景手法与 情感表达上分别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是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着:“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
涵养专注力愈发迫切
田 翊
专注,是古往今来人们推崇的一种宝贵品质。庄子提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韩非子以“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告诫人们专心致志方能有所成就,歌德也打了个类似比方: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成就一番事业,专注力至关重要。王羲之从小专注于书法练习,留下“笔山”“墨池”的佳话,终成千古“书圣”;曹雪芹专注《红楼梦》的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不朽篇章;屠呦呦专注攻克疟疾,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从古至今,类似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
________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信息“碎片化”的今天,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无限切割,专注力变得越来越稀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数据显示,每个人平均每过6.5分钟就会看一下自己的手机,一天要看150次左右。随时弹出的聊天窗口、不期而至的信息推送、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都可能分散或中断我们的注意力。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打开手机本为处理某事,却被其他信息所吸引,不知不觉在信息丛林里迷失了方向,蹉跎了时间,甚至记不得原本想要干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关注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变现”,太多的事物在抢占时间空隙,争夺我们的关注。面对越来越不利于使人保持专注的外在因素,加强内在修养、涵养日渐稀缺的专注力,愈发必要和迫切。
【甲】涵养专注力,不妨给信息装个“过滤器”。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可以便捷获取各类海量信息的同时,“信息过载”也成为日益严峻的新课题。传播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数字时代需要具备专注力、对信息批判性接收的能力等五种素养,否则就可能被“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没”。面对“你需要一片树叶,网络给你一片森林”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学会取舍,给纷至沓来的信息装个“过滤器”。比如,减少即时通讯工具的干扰,拒绝算法推荐的“喂养”,在有限时间内将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上,于意念专注中激发更大潜能。
【乙】涵养专注力,目标志向是最好的“聚光镜”。古人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反之,明确了目标志向,人生就能变得更加沉稳专注,如聚光镜将光线聚集到一点,形成强大的能量场。为打造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为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了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袁隆平一生行走在田间地头……事实证明,远大的志向、恒定的目标是指引人凝神聚气、行稳致远的“明灯”。目标志向有大有小、可远可近。只要始终紧盯目标干事创业,以一日之目标成一日之专注,日复一日,就能稳步前进,避免陷入躁动、低效的泥淖。
【丙】涵养专注力,关键是淬炼坚定的内心。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来保持和培养的。面对外界的诱惑干扰,除了被动躲避应对,我们也可以尝试主动培养“闹中取静”的定力,修炼“心静如水”的性情。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就常拿着书到离学校不远的嘈杂喧闹大街边阅读,锻炼培养自己随时随地都能专注做事的能力。“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一颗坚定而专注的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不被躁气所噬、不为利欲所熏,排除一切干扰,养成“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宝贵品质。
12.下列是文中关于“专注力”的表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专注力是一种宝贵品质,它对成就一番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由于现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涵养专注力就愈发显得必要和迫切。
C.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过载”成为影响“专注力”的因素。
D.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同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来保持和培养。
13.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关联词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另外 B.因为 C.然而 D.不仅
14.请根据【甲】【乙】两句的表达特点改写【丙】句,并说明这样改写的理由。(4分)
15.中考在即,小伟容易受到手机的影响而分心。小华对他说:“这说明你的专注力出了问题,可以让你妈妈帮你保管手机,只要把手机控制住,你的专注力就一定可以提升!”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小华的建议进行反驳。(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种 莲
冯汝弼
余性有濂溪①之癖,尝植莲于东园小池,时二月水寒,仆夫②以足踏藕入淤泥中,后数日,悉浮水面成朽质矣。明年春,则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畜鱼,正是荷苗出水,辄为啮断。池中积石为岛,水环四面。又明年,则命植根北面,东西断以帘。春暖鱼行,辄复跃入帘中,啮尽无余矣。又明年,则命筑土成堤,东西断流,由是鱼不得复入。荷苗无恙,始见青钱③贴水,继而翠盖擎珠,终则红妆烂然,清香袭人,可彻肌骨。举酒临风,真若水宫仙子,含馨佩芳,争妍竞秀④,环侍左右也。或曰:“子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何也?”余曰:“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不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直莲哉?”
【注释】①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②仆夫:仆人。③青钱:色绿而形圆之物,指荷叶。④含馨佩芳,争妍竞秀:戴着鲜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
16.文章叙述了作者种莲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次种莲,仆人将藕踩进淤泥。几日后,藕浮出水面腐烂。
B.第二次种莲,挖掉淤泥,把藕种到生土中。荷苗被池中鱼咬断。
C.第三次在水池北面种莲。鱼又跳进帘中,咬断帘子,咬尽荷苗。
D.第四次种莲,用土筑堤,截断水流,鱼不能进入,荷苗无恙。
17.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都以“莲”为载体,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悉浮水面成朽质矣 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B.则命筑土成堤 父命之(《富贵不能淫》)
C.而卒享其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
D.环侍左右也 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落 梅①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②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③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本诗是刘克庄被贬建阳所写。②砌:台阶。③谬:不合情理的。
19.两首诗相似的情感基调是(3分)
A.欢快 B.凄怆 C.慷慨 D.闲适
20.两首诗都有“落梅”这一意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诗人把笛曲《梅花落》写作“落梅花”的用意是什么?《落梅》中将梅花比作“迁客”和“骚人”的用意又是什么?(4分)
四、(2023·贵阳市观山湖区模拟)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践行“低碳生活”,你的班级开展了相关主题活动。
21.下列选项是“节能低碳,共迎未来”宣传手册的四个部分。若将下面材料添加到手册中,最合适放入的部分是(3分)
【材料】排放量大、“富煤”结构、碳源集中是我国碳排放的三大特征。我国年碳排放量约占全球1/3,位列世界榜首。发掘低碳经济潜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从国际层面来看,目前全球形成的“碳中和”潮流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若能在“碳中和”潮流中取得相对领先优势,那么就能够极大提升国际地位及影响力,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层面来看,节能低碳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从粗放式发展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A.低碳生产开发绿色资源 B.低碳生活共建和谐生态
C.低碳经济促进国家发展 D.低碳科技引领健康生活
22.同学们围绕“如何从衣、食、行、用等方面践行低碳生活”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在下面的讨论中,序号①~⑧的内容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小华:①我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可以将自己不再穿的旧衣服洗干净,进行二次加工,做成家里的抱枕。
小星:②这真是个好办法!我觉得还可以在学校开展“光盘活动”。③虽然可以让同学们节约粮食,还能让大家相互提醒,杜绝浪费。
小明:④对对对!我们还可以对大家的出行方式发出倡议,家住附近的可以步行上学;⑤距离稍远的可以乘公交出行,减少拥堵,低碳环保。
小王:⑥原来多关注身边细节,竟能有这样大的改变!⑦那我们在要离开教室时,也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
班长:⑧大家说得真好,实践一大步,文明一小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23.下面的流程图呈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请根据图片信息,补充相应内容,注意语言简明、连贯、通顺。(6分)
你知道城市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首先需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① ,再通过比重风选和磁选的方式将破碎的垃圾分为:② 。其中对细沙、碎石等无机物可③ ,这样就能使其变成崭新的建筑材料。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按要求写作。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会亲切而又温暖地会心一笑。”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四海飘零,但他有一种超然的格局,无论面对什么,总能泰然处之,“豁达乐观”是他人生的关键词。漫漫人生,总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消极。
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以乐观心态面对过去的事,并以“那件事,让我更加乐观”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1)明确“乐观”和“消极”的含义。(2)详略得当地写清楚“那件事”,并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3)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
1.略
2①宏,②恪, ③辉煌。
3.B【解析】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与语境不符。
4.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⑦《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内心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⑧《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D【解析】D.《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作品,《三大师》是茨威格的作品。
6.A
7.示例:《骆驼祥子》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却三次失车,最后成了个人奋斗道路的末路鬼。
示例一: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识出白骨精变化之处,打死了妖精,却被唐僧赶走了。示例二:②《儒林外史》中王冕三拒,他先拒崔买办送来的请帖,再拒危素买画请求,三拒朱元璋让他做官的邀请,最终逃往会稽山隐居。示例三:③《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均战败,第三次里应外合,取得胜利。
8.D【解析】开头引用诗句,引出抒情对象:柳。起到点明主旨,统领全文作用的是“‘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故选D。
9.A【解析】选文重点应写柳色,但作者却在文中用很多笔墨写桃花,这是衬托的手法。联系第四段中的“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柔梢披风”和第五段中的“这个时节……孕育着”可知,用桃花的晚开衬托柳树是最先装点春光的标志。故选A。
10.
(1)文段一处: 从侧面表达了喜爱和赞美之情,引出下文对娉婷风姿、婀娜之美的柳树的描写。
(2)文段八处:照应上文,再次抒发作者的陶醉、喜爱和赞美之情,深化主题。
11.
两者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2.B【解析】根据第三段“面对越来越不利于使人保持专注的外在因素,加强内在修养、涵养日渐稀缺的专注力,愈发必要和迫切”可知,涵养专注力愈发显得必要和迫切的原因是“越来越不利于使人保持专注的外在因素”,并不是“由于现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故选B。
13.C
14.示例:涵养专注力,内心是最好的“保护伞”。因为后文说我们总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用坚定的内心“闹中取静”,隔绝外界信息对自己的干扰。
15.示例:你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涵养日渐稀缺的专注力需要加强内在的修养,例如要学会必要的取舍、树立志向目标,还要保持内心的坚定。
16.C【解析】根据“又明年,则命植根北面,东西断以帘。春暖鱼行,辄复跃入帘中,啮尽无余矣”可知,第三次时,作者让人把藕种到池的北面,东西用帘隔断开。春天暖和了,鱼自由游动,就又跳入帘中,把荷苗全部咬断,没有剩余了。选项中“鱼又跳进帘中,咬断帘子”理解有误。故选C。
17.《种莲》借种莲说明了不因事情困难、时间流逝而荒废自己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爱莲说》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
18.B【解析】A.都是“全,都”的意思;B.差使,命令/教导、训诲;C.都是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只是;D.都是“围”的意思。
【参考译文】我生性有周敦颐的癖好,曾经在东园小池内种植莲花。当时正值二月水凉,仆人用脚把藕踩进淤泥中,过了些日子,(那些藕)都浮出水面腐烂掉了。第二年的春天,就让人挖掉淤泥,(把)藕根种到生土中。先在池中养鱼,当时正是荷苗长出水的时候,就被鱼咬断了。小池中石头堆积成为小岛,清水四面环绕。又到了第二年,就让人把藕种到池的北面,东西用帘隔断开,春天暖和了,鱼自由游动,就又跳入帘中,把荷苗全部咬断,没有剩余了。又到了第二年,让人用土筑成堤岸,东西隔断,水流不过去,所以鱼不能再次进入了。荷苗没事,才看见荷叶贴着水面,不久形如翠盖托着珍珠,最后就(呈现)红色艳妆、光彩灿烂的样子,香气袭人,可以透过肌骨。端起酒杯迎着风,真好像水宫仙子,戴着鲜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环绕侍奉在我的身边啊。有的人说:“你种莲三年都没有成功,但是最终成功并享受到莲的成果,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天下的事情,被困难阻碍的时间久了就荒废了,是没有志向的缘故啊。不因困难而被阻碍,不因时间流逝而荒废,天下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了,难道只有种莲吗?”
19.B【解析】《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落梅》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据此分析可知两首诗相似的情感基调是“凄怆”。故选B。
20前者一语双关,既指笛曲《梅花落》,又指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场景,营造一种悲凉的心境,也是为了押韵,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后者生动描绘出历史上“迁客”“骚人”如梅花般四散飘坠,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21.C【解析】根据“从国际层面来看……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可知,这是从国际、国内层面讲述低碳经济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最合适放入的部分是“低碳经济促进国家发展”。故选C。
22.第③句应改为:不仅可以让同学们节约粮食,还能让大家相互提醒,杜绝浪费。第⑧句应改为:大家说得真好,实践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23①破碎,②废塑料、有机垃圾和细沙、碎石等无机物。③加入固化剂
2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