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设计紧紧围绕课题理清思路,化繁为简,选取和使用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史料进行历史解释。力图避免枯燥的条目式教学,通过智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教材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之一。我国自秦朝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民族和疆域的基本格局。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本课按照地理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和清朝疆域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内容,凸显出了清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主题明确,线索清晰。本课第一个标题“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明朝的灭亡,下启清朝的统治措施,能够起到保证历史知识线索完整性的作用。第二个到第五个标题按照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的方位顺序介绍了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第六个标题是“清朝的疆域”,教科书利用历史地图加以介绍,既起到对第二至第五个标题内容的回顾和总结作用,同时又通过地图的呈现使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更形象和具体。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内容较多,涉及到很多时空概念和历史名词,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图文史料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本课重点讲到台湾、西藏、新疆这三个经常提及的地方,需要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作前后的串联和比较,因为之前学习过“元朝的统治”,学生对于这类知识学起来不陌生;同时本课知识中还包含一些历史人物,如郑成功、康熙、乾隆等,这些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应把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中。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等史实,理解清政府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培养以正确的民族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平定准噶尔图卷》《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增强历史感。(素养目标:时空观念)通过清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从中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责任心。(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朝对西北边疆的巩固。教学难点清朝为巩固边疆地区所设置的封号、制度、机构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二、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一)统一台湾,安定东南(二)治理西藏,巩固西南(三)平定叛乱,稳定西北(四)反击沙俄,镇守东北三、清朝的疆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1644年的形势图,并且向学生提问:1644年的北京城非常热闹,三个皇帝一台戏,你方唱罢我登台,先后有三个政权相继出现,大家知道是哪三个么?它是大明朝统治中国276年,灰飞烟灭的一年;是大顺王朝建立的第一年,也是根基未稳就轰然倒塌的一年;更是大清王朝,逐鹿中原268年的第一年。清政府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还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回忆,讲述,让学生记住1644年这不平凡的一年。 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内容,为新课铺垫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通过1644年11月的形势图,简要说明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随后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的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2.给学生一段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和材料,回答问题:清朝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为什么这么做?(让学生回答清朝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所做的措施)3.通过图片,点明清朝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通过形势图直观体会到清朝统治者夺取中原前的形势分析和解读课本和补充资料,思考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一)统一台湾,安定东南1.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简要说明荷兰侵占宝岛台湾的背景,并回顾台湾地区与大陆联系的具体史实。2.通过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内容。(时间、路线、结局、评价、意义)3.通过图片和资料给学生讲述郑成功和施琅的事迹,他们为台湾回归祖国做出了重要贡献。4.问题设计: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否意味着台湾纳入清政府版图,随后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管辖台湾?(介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二)治理西藏,巩固西南1.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西藏地区的位置和它独特的政教合一、活佛转世的制度。2.出示达赖金印和班禅金印图片并设置问题:这两个金印是有谁颁发的?颁发金印有何意义?3.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的原始史料,让学生归纳清政府在西藏又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或制度?驻藏大臣有怎样的地位和职能?4.给出金奔巴瓶图片,讲述金瓶掣签制度的由来及其作用,用六世班禅的所作所为证明清朝政府有效地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三)平定叛乱,稳定西北1.给出带有地势的新疆疆域图,回部主要指的是天山以南地区,维吾尔等族居住的广大地区,在天山以北居住的是准噶尔部,以蒙古族为主。2.给出郎世宁《平定准噶尔图卷》、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来回答:这是发生在什么地区的战事?战争的结果如何?战争之后,清朝政府又如何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的?3.讲述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故事,乾隆皇帝特命竖立刻有《御制土尔扈特部全部归顺记》的石碑,一则碑文记录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四)反击沙俄,镇守东北1.请同学观察教科书中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图片,思考:一架铜炮为什么会被康熙皇帝钦定为“大将军”,它究竟曾经有过什么“神威”呢?2.教师讲述该炮在两次雅克萨攻城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立下了战功,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这两场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呢?它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和史料,归纳出答案。回顾西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具体史实。观察地区,分清天山山脉以及回部、准噶尔部地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归纳两场战争和清政府所设置的机构。让学生思考,增加故事性。学生自主学习归纳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通过介绍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图片资料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研读课本,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其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清朝的疆域 1.阅读课本中的清朝疆域图(1820年),结合课本内容,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朝疆域范围和特点,并在地图上把疆域四至标记出来。2.随着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 也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个清朝的疆域图。 选用地图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清朝疆域,锻炼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课堂小结 经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各个民族共同努力缔造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祖国领土不容分割,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责任心。
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较多,涉及到台湾、西藏、新疆、东北等四个方位,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图文史料的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难易多少的程度需要加以取舍,不能一同对待;2.本课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需要适当地拓展延伸,所以在课件当中,我又加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相关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