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从六个方面叙述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和清朝的疆域。第一部分概述了清朝夺取全国统治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其后几部分的前提。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叙述清王朝在台湾、西藏、西北、东北等地区采取灵活措施加强管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史实。最后一部分“清朝的疆域”与前五部分是因果关系,正是由于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管辖和开发边疆地区,我国成为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肇兴于东北地区的清朝,在其统治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的处境和要求,有比汉族统治者更深刻的体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处理好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巩固其统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夺取全国政权后,民族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问题复杂性大幅度提高,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是关系到这个新王朝能否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在维护统一局面的大前提下,清朝前期统治者一方面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另一方面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也予以狠狠打击。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及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下的学生,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有意识地向抽象思维迈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详实的图文资料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同时还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帮助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了解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西藏、新疆、东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平定准噶尔图卷》《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正确价值观(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清朝维护统一的措施,认识到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责任心。(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清朝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东北地区统治的措施 2.清朝的疆域八至以及清朝维护大一统的意义 3.学会论述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清朝管理边疆措施的特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清朝皇帝世系表简单讲述清朝的时代分期,强调“清朝前期”这一时间概念,说明本课的内容主要发生在图中四个皇帝时期。 结合课件掌握清朝的历史分期,理解书本中“清朝前期”这一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自学课本 每组一份导学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在书上标注出重点语句。 组内合理分工,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 提高自学效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展示材料 图片:《清朝初期政治形势图》 文字:一面尊崇明太祖,封建其后 (分封他的后人) ,以减少汉族的反感。圣祖南巡,每过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一面表彰程朱,尊崇理学(儒学),想唤起汉人尊君之心。 ——吕思勉《中国通史》 教师:阅读书本并结合材料谈一谈清朝入关之初政局是否稳定?清朝是如何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的? 引导学生结合书本总结“清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治的措施”,并分点表述。 展示《明朝疆域图》和《清朝疆域图》,提问:对比明朝和清朝的疆域图,二者有何明显区别?清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相较于明朝可能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根据自学成果,积极回答问题 利用材料加深学生对清朝统治措施的理解
二、清朝巩固边疆 (一)总述 教师:请大家根据自学的结果告诉我,本课具体讲述了清朝加强哪些地区的统治,并在课件的地图中指出其方位。 (二)台湾 请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分点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史实。 展示图片《大员港市鸟瞰图》,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荷兰殖民台湾的史实,以及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场景的绘画作品,介绍郑成功,并讲述他收复台湾的过程。要求学生结合书本总结郑成功的贡献以及他由此获得的称号。 (三)西藏 请学生讲述在书本中找到的清朝强化对西藏统治的措施,并要求学生进一步分类归纳这些措施。 教师进一步将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措施归纳为:“册封”、“设置职务和机构”、“颁布法律”三个阶段,并展示先关图片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 详细讲解“金瓶掣签制度”的来源,展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是有效的,并且延续到了现在。 (四)新疆 学生讲述清朝为巩固新疆采取的措施 结合地图讲解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清这两场叛乱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问:西北边疆地域辽阔,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复杂,接壤的国家也众多,形势纷繁复杂,怎样能有效地管理好这个地区? 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伊犁将军”的管辖范围、职能和作用,并提问伊犁将军的设立起到了乾隆皇帝想要的作用了吗?你怎么证明? 结合图片和渥巴锡的话,向学生介绍 “土尔扈特部东归”,并说明乾隆对土尔扈特部的支持和妥善安置。这一史实既说明新疆局势得到了政府有力的控制,又说明清朝国力强盛,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 (五)东北 学生讲述清朝为维护东北地区主权采取的措施 教师结合图片补充雅克萨之战的背景和《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意义 (六)总结 带领学生总结清朝在台湾、西藏、新疆、东北地区维护主权,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提供材料,提问:“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材料:乾隆帝对于崇奉孔孟程朱的知识分子而言,是天子、皇帝,自然也是君是父;对于满族而言,他是八旗的旗主、家主;对于蒙古外藩部落而言,他是大可汗;对于西藏而言,他是至上文殊大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知识拓展:承德避暑山庄 利用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清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特点。 结合导学案,指出台湾、西藏、新疆、东北的位置 回答问题,并根据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思考 将导学案上的内容进一步分类归纳 根据地图,区别两场判断,并根据老师的讲解理解伊犁将军设立的重要意义 通过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感受清朝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回答问题 对比清朝在不同边疆地区统治措施的区别,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补充背景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通过分类总结,强化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给材料,锻炼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增强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清朝的疆域 展示清朝地图,请学生结合书本指出清朝的疆域八至,并随着学生的描述在课件中展示出来。 结合清朝疆域八至,询问学生清朝对边疆管理的意义,得出第一个结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清朝疆域八至的基础上,展示不同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图片,得出第二个结论: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提供材料:有清一代的最大贡献,厥为对边疆的经营,使得近代中国的广大版图得以真正巩固而确定。虽清季衰世,列强交侵……但至清帝退位之日,其遗留给中华民国的领土,仍广达1120余万平方公里。此一对我民族的丰功伟业,即以汉唐盛世版图相况,亦不能与之比拟。 ——吕士朋《清代的理藩院》 得出第三个结论: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提供材料,并提问: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力量来自于何方? 材料: ①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② 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 ③ 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侵略军死伤累累,被迫投降,保证不再侵犯雅克萨。 ④ 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 总结出: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力量源于政府的保障,杰出人物的努力和人民的支持。得出结论: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积极回答问题,并结合材料理解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意义 通过对材料的研读,感受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展示提高其历史解释的能力
课堂小结 提供材料并带领学生讨论:时至今日,仍有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挑起民族对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进而分裂祖国。你知道有哪些案例吗? 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阴谋,中国人民是如何应对的? 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在当下,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挑衅行为,政府、社会知名人士、军队、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国家主权的领土完整,巩固民族团结。得出结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积极回答问题,并结合自己知道的时事热点进一步举例 观看材料,结合实际生活,从自身出发谈做法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随堂练习 题目见课件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较多,在一些知识点的处理上略显粗糙,将对知识点的发掘放到了学生自学中,在课堂上详细展开 本课最后的拓展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上课前有必要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家搜集相关资料。 因时间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没有带领学生展开论述“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是将其作为了课后的拓展作业。在课后仍需跟进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该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