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下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主要包括清朝前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感受到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学生情况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已经了解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对于盛世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把握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鼎盛时期的清朝是一个强盛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掌握了这一时期政治发展和民族管理上的各项措施及成就,但不太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2、学生特点:初一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史料并提取信息的能力,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喜爱看图片和组织小组活动。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感受到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2、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史料、图片材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学生结合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情况,思考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人口增长的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的表现及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读、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盛世滋生图》并进行介绍绘画背景及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并欣赏绘画。用徐扬的《盛世滋生图》一画导入康雍乾盛世,引导学生根据绘画感受到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繁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潜藏危机。 欣赏绘画,了解创作背景及内容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产生兴趣
一、社会经济之本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发展:以《盛世滋生图》为线索,通过其中的节选画面引导学生描绘清朝前期的农业发展情况,从而总结出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土地开垦、兴修水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四个方面)1、土地开垦: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展示清朝前期耕地面积表格,引导学生发现随着时间增长,清朝的可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大,并指出统治者实行鼓励垦荒的政策。2、兴修水利: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展示《黄河筑堤图》和文字史料,列举清朝治河专著,体现当时清政府对水利建设的重视。3、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结合地图展示当时的重要产粮地区,并引导学生感受高产作物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意义。4、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种植面积扩大结合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预习教材对应内容,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
二、社会经济之兴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学生较为熟悉的手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感受清朝前期的手工业发展成果。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拓展概念1: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区别(注意两者的生产者和生产目的的区别)教师展示文字材料,启发学生手工业工场的发展增加了手工业产品的生产数量,工场主专门雇人生产产品并用于销售从而获取大量利润。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拓展概念2: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教师可将此概念作为知识拓展,帮助学生区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经济模式的不同特点,并强调:在古代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商品经济虽与之并存,但所占比重并不大。这与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关。商业发展: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教师展示《盛世滋生图》中节选的水上货船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已形成了水陆交通便利的商业网,商品货运十分方便。然后展示《盛世滋生图》中节选的繁华集市场景,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商业贸易发达、商品种类繁多。农村出现繁荣的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结合教师展示的局部地图和民间俗语,学生能够归纳出以盛泽镇、汉口镇为首的工商业市镇人口繁多、商贸发达。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结合导入部分对于《盛世滋生图》的介绍,学生已经知道这幅画又名《姑苏繁华图》。教师提问学生:姑苏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学生通过语文古诗基础“姑苏城外寒山寺”可知“姑苏”是大城市苏州。以苏州为例,结合《盛世滋生图》中节选的姑苏城商贸集市的繁华图景,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4、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为代表)教师展示一些晋商、徽商的历史遗存图片供学生了解当时这些大商帮的辉煌成就和悠久底蕴。 结合图片、文字材料,掌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情况,了解清朝前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出现,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结合《盛世滋生图》中的节选画面进行归纳总结,从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得出相应结论。擅于运用多种渠道的材料。
三、社会经济之危 ——璀璨却饥饿的康乾盛世 教师展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学生思考盛世之下的隐患可能有哪些。教师展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数量统计图,学生了解到盛世的人口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紧接着展示人均耕地统计表格,学生会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均耕地有了明显的缩小。由此引导学生总结盛世人口增长的第一个危机: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3、学生在地理学科中了解过土地过度开垦的危害。以此为基础,教师提问:人均耕地面积缩小,土地不够用了,因此要进行大规模垦荒。清朝前期统治者鼓励大量垦荒的政策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学生结合常识总结出盛世人口增长的第二个危机:对环境的破坏——开荒垦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通过统计图、表格等直观形象的材料呈现方式,进一步引发思考。尝试进行跨学科思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思考方式。
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所学。 总结与归纳。
教学反思
本课线索明确,知识结构较清晰,且教材内容总体难度较小,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框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总结和整理,尤其是注意区分新接触的概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