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我设计了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以教学材料——邮票作为线索,通过呈现三幅不同时期反映新中国外交的邮票,串联起本课;第二条线索是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发展变化为线索,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到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再到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在曲折中不断走向成熟,但始终不变的是以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等为出发点。本节课主要运用了邮票、文字、表格等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课堂结束后,设计了一个历史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邮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二课,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状况,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重要一课,使学生从外交的角度感知新中国发展的曲折不易,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对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从文字、图片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基础。但是,对于纵向梳理历史事件、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能通过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外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从邮票、视频、文字等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初步了解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大事。(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够纵向梳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从中归纳出新中国外交在50年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变之处,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认识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曲折不易,以及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努力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万隆会议以及求同存异的方针。教学难点能够纵向梳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从中归纳出新中国外交在50年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变之处。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邮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二)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史料研习、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打破封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三、广交朋友: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三张邮票)邮票不仅是一种邮资凭证,更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邮票有哪些?它们又蕴含了哪些历史信息与启示呢?就让我们透过邮票感悟新中国外交的魅力吧! 明确邮票是重要的历史资料。 通过邮票这类较为新颖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打破封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 1.出示第一张邮票,让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出示表格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梳理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背景。通过阅读材料,归纳我国在建国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实质上就是……坚持由自己解决内部事务,走自己的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出示图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苏建交后苏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帮助,以及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的不足之处——建交国家受意识形态影响过多,需要打破意识形态的藩篱,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观察邮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时间、国家、领导人、双方关系等。2.分析图文资料,认识到在国内,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需要和平的环境发展生产;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处针对、打压中国,因此新中国选择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3.通过材料,归纳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析图文资料,认识到中苏建交后对我国的积极影响以及不足之处。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出示第二幅邮票,①让学生从邮票中提取有效信息②让学生根据邮票提出问题③请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82页,初步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4年我国发行特种纪念封(局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教师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呈现材料,让学生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①观察邮票,从邮票中提取有效信息②根据邮票提出问题③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82页,初步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3.阅读材料,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三、广交朋友: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出示第三张邮票,让学生从邮票中提取有效信息1965年发行《万隆会议十周年》邮票。上图标语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殖民主义”“亚非团结万岁”。2.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①是谁代表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面对部分国家的质疑,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②其主张中的“同”指的是什么?“异”指的是什么?出示以下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求同存异”的理解。“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出示以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万隆会议的意义。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尼泊尔、埃及、叙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斯里兰卡、東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几内亚11个国家,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亚非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打开了新的天地。——张颖《高端决策: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 1.观察邮票,从邮票中提取有效信息。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了解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认识到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道路上的曲折不易,体悟周恩来等领导人为新中国外交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锻炼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锻炼从视频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再次呈现三张邮票,让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新中国外交保持不变的初心和原则是什么?【课后作业】: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对50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有了自己的认识。请你发挥自己的特长,设计一张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邮票吧,请你附上你的设计理念。 学生认识到,从意识形态为主→关注邻国关系→与亚非第三世界国家广泛结交,新中国不断扩大着自己的朋友圈,尝试更好地融入世界。认识到新中国外交始终保持和平共处、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等原则。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新中国外交的邮票,并附上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纵向梳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从中归纳出新中国外交在50年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变之处,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以教学材料——邮票作为线索,通过呈现三幅不同时期反映新中国外交的邮票,串联起本课;第二条线索是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发展变化为线索,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在曲折中不断走向成熟,但始终不变的是以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等为出发点。本节课主要运用了邮票、文字、表格等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课堂结束后,设计了一个历史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邮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但是,本课的设计材料有些过多,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教学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加优化。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