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课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知道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方面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做出的贡献。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汇以上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时,他们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因此在教法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但是,作为初中段学生,他们仍然缺乏理性认知,思考问题不够全面, 历史思维能力也不足,因此在学法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小组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以和睦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以和融世——求同存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以“和”的甲骨文、篆体、隶书演变过程解读中国“和”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谐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引出“协和万邦”的外交观,引导学生总结古代史和平外交(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马可波罗行纪等) 2、 以周总理对近代外交评价“屈辱外交史”开始,然后以《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巴黎和会外交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周总理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外交是屈辱外交,结合图片分析近代中国近代外交特点(不平等、不独立、没有自主权) 3、播放周总理介绍视频,最后落脚到他是中国现代外交奠基者之一,引出课题 周总理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呢?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下周总理的事迹。通过周总理视频导入,周总理在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过程中都功勋卓著,期中在外交方面,他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 引出周总理和新中国的外交。 展示内容主题: 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以和睦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和融世——求同存异 讲解“和”的文化内涵,为后面学生理解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文化内涵,以“和”这一个概念串联起整课内容 回顾近代外交,为后面帮助学生对比现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奠定基础。 以周总理开始,突出本课周总理外交这条明线,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周总理对中国外交的贡献,理解周总理的外交思想 本课主题:和平外交 “和”串联起整课内容
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一篇章、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以小见大:外交如同交朋友。请问,你如何获得朋友呢?(请用一个词概括)(补充,你是去附和别人还是保持自我的个性等等) 以外交记者提问的方式导入:新中国成立的外交答记者问某记者提问:尊敬的周部长,我所了解的新生的中国内部目前是一穷二白,而外部又面临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敌视甚至采取经济封锁的情况下,您要通过怎样的外交政策打破这样的困局呢? 由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师:请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师:阅读课本81-82,归纳在我们的努力下,1949-1952年外交有哪些成就。 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苏联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将外交比喻成交朋友,每个主题设计类似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外交政策 第二个设计外交会提问情境,让记者提问方式串联三个主题(课前让学生录音)带领学生进入外交情境,同时了解每一个阶段背景 1段材料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 史料分析能力
二、以和睦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小见大:如何跟朋友相处,做一个让人喜欢的朋友? 我们把这一场景带入外交 建国初期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109100
——中国外交网数据 师:1952/1953年没有国家跟我国建交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跟着外交会记者提问一起来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外交会:印度某记者提问:尊敬的部长,看到贵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威望,印度作为贵国的邻居,在独立不久的情况下,目前广大国民对贵国的存在感到既敬佩又担心,您如何消除印度国民的担心呢? 师:不仅老百姓担心,印度、缅甸总理更是担心。(这两个国家跟我们什么关系啊) 出具材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对周恩来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师:印度总理、缅甸总理担心中国什么呢?周总理又是如何解决他们的担心的呢?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2页,以表格形式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与内容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运用:图片判断:以下几个事件分别违背或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几)项?(美对台出售武器、中印边境冲突、中国援助非洲铁路、美国空袭伊拉克、意大利与中国共抗疫情图片) 情境二:交朋友如何友好相处,将外交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记者提问情境引出与邻居的问题 表格总结课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培养学生历史信息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合作和史料分析能力 知识运用:图片判断五项原则事件,让学生学会将历史跟时事相结合,同时学会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三:以和匡世——求同存异 走向世界之后,我们更要去影响世界,求同存异 第三篇章、以和匡世——求同存异 以小见大:你朋友多了,大家有分歧,请问该如何解决? 师:我们的外交就碰到了上面的问题。1955年,亚非国家举办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可想而知,帝国主义国家一定会坐卧不安。新中国也是这次会议的受邀请过,但是这趟行程却很不顺利,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幸好周总理因行程有变,未达成这趟飞机,幸免于难。)但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我们来看 情境再现:万隆会议现场各国代表质疑共产党: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颠覆性宗教,是新式的殖民主义,当前我们都应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菲律宾代表: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向殖民主义斗争以取得独立,而是要同像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学生提前录音。英语录音) 师:面对这些国家的攻击,周总理会做出怎样的回复呢?我们来看看周总理是怎么回复的吧。 视频)提问周恩来解决争议的方法是什么啊,(求同存异)起到作用了吗?(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什么是同?与亚非国家相比。何为异? 分析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学生总结:同①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异: 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制度不同;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师补充:到2015年万隆会议60周年,习近平作《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讲话,总结了“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我想,万隆精神能够日久弥新,给他奠基的就是周总理了。 情境三:朋友出现分歧如何办,帮助学生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将外交化作交友,帮助学生理解外交政策 以亚非会议情境再现,将学生带入1955年的外交困局中。 教师介绍万隆会议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万隆会议 外交情境:引出 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来发现历史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通过周总理万隆会议讲话视频,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周总理的外交魅力,同时了解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1949.10.1 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 以和睦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1955年 以和融世——求同存异 为什么我国外交会有这些成就呢? 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关系 最后来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坚持和平外交呢? 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习近平 ①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亟需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是求和平,促发展 总结概括,点明主题、和平外交,三个主体间的逻辑 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 提升:提问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扣单元主题 最后探究为什么中国坚持和平外交通过本问题的设计与讨论,一方面深化本科线索和平外交,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