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0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科技文化成就展览
第六单元 科技 文化 与 社会生活
促进
环境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原子弹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军事科技
第一展厅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两弹一星
核弹
导弹
原子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阅读教材P90,找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一:“如果不能安排停战(朝鲜战争),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953—1959年间的美国国务卿)
P92 材料研读
为了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思考:“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重要意义?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
民族的精神
结合钱学森、邓稼先事迹及视频,说一说你感受到了元勋们怎样的精神力量?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钱学森
邓稼先
P91人物扫描
结合钱学森、邓稼先事迹及视频,说一说你感受到了元勋们怎样的精神力量?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
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计划相继出台......
1982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1986年初:“星火计划”
1986年3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1988年8月:“火炬计划”
1995年3月: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3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第二展厅
航天科技
1990S
1999年
2003年
2008年
航天事业的发展
2021年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阅读教材P92,梳理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
航天事业的发展
第三展厅
农业科技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经过人工选择,选择出具有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
例如通过杂交技术使水稻的矮秆性状与高产性状重新组合,培育出一批矮秆、高产的水稻品种,解决了水稻倒伏减产的问题。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xiān)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吃饭依赖外国,必将受制于人。
①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
②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③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获得了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四展厅
医学科技
屠呦呦与青蒿素
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蚊子叮咬传播,其独特症状为间歇性发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
疟疾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世卫组织报道2020年,全球估计有2.41亿疟疾病例,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亚洲东南部,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晋代葛洪
文化事业
第五展厅
文化事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4,完成以下内容
(1)时间:
(2)人物:
(3)内容:
(4)意义:
1956年
毛泽东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双百”方针
1.文化发展方针
毛泽东题词
文化事业的发展
2.文化发展成果(改革开放前)
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小说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平凡的世界》
《大决战》
《丝路花雨》
《哥德巴赫猜想》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文化事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正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P95材料研读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制度:
政策:
经济:
主观:
教育: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
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科技
文化
军事
航天
农业
医学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1999“神一”
2003“神五”
2008“神七”
2021“神十二”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
“双百”方针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新时代·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课堂小结
科技文化成就
促进
社会生活的变迁
得益于
作业(2选1)
搜集资料,制作1999年至2023年的时间轴,体现出每一年我国在航天科技上的成就。
01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家外,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还有许多,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陈景润等,查阅资料,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任选其一,写一篇人物简介,200字左右。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