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为何以战?以何为战?战以何为?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1.22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的第一课。本教材世界古代史包含两个单元共5课,世界近代史包含四个单元共8课,世界现代史包含三个单元共10课。现代史分别为“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三个单元,本单元属于第一部分,属于欧洲现代历史的开端与发展,主要呈现出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局势变迁。本单元分为四课内容,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涉及到“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三部分,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战争过程、战后影响。在时间上与15课苏俄历史相重合,但整体按照时间进行了排序。在课程标准中1.22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第15、17课,第15课,第16课,因此从内容重要性上更多地在于对国际秩序变动的理解,其次则为对战争的了解。
学情分析 本校物理班与历史班每周的历史课量分别为2节与5节(含辅导课),一般课时设计为物理班一课对应1课时,历史班一课对应1.5至2课时。本课内容对应初中内容为九年级第8课和第10课,基本线索初中已有了基本了解,更多的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一战的原因和影响产生更多的思考,因此在历史班也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有了初步的架构性认识,尤其是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等有了较深的了解,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但学生认知较为片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影响认知还不足,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图片、文字、图表等史料,使学生更有逻辑思维,形成历史理解。
核心素养 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拥有唯物史观。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制作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历史学习,对人性本身与信仰认知方面产生正确的认知,形成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感受战争的残酷。
教学难点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战后秩序的变动。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 展示一战期间英国与德国的募兵海报,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等材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战争狂热与兴奋感,营造情境,代入一战欧洲士兵的角色。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全球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相关材料,说明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逐渐加长,反战情绪愈发加深。请学生思考其原因。【学生活动】通过《战地1》(Battlefield 1)序章部分的战争体验,直观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的残酷感。同学们先后分别上台扮演对应的人物角色,在角色阵亡后换人上台操作。操作结束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和战场状况,说出直观体验。【教师活动】整理学生所学,展示图片,说明毒气、飞机、火焰喷射器、无畏舰、克虏伯榴弹炮、坦克、齐柏林飞艇的使用,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与文字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大家带来的苦难。【教师活动】导向本课三大主题:为何以战?以何为战?战以何为?为何以战?——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教师活动】展示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和内容,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情况。提问:为何远离欧洲中心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德奥为代表的大日耳曼民族主义与沙俄为代表的大斯拉夫民族主义之间狂热的民族主义成为了重要的矛盾冲突点,【教师活动】介绍波斯尼亚内萨拉热窝中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冲突,说明双方之间的矛盾点。【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对比一战前德国与英法之间的工业产值对比与殖民地范围对比。思考:这一系列对比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双方为什么会因此产生矛盾?【教师活动】通过材料介绍“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结合对一战前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说明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来自于工业资本不平衡引发的全球性争夺。【学生活动】通过图表和地图,知道德意奥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原因,了解各国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说明德奥英法俄进行战争的野心目标,说明战争的爆发。以何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整理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大战场的基本情况与1914-1918年战争的三大阶段。【教师活动】通过表格和地图说明战争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的基本情况。结合导入部分的讲述和展示,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量人员的消耗和牺牲,通过材料介绍一战走向大规模消耗的结局。战以何为?——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学生活动】结合初中所学,阅读教材,说明战后国际秩序内容所对应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的分点,整理并说明其基本内容。【教师活动】通过《国际联盟盟约》文件和漫画,说明国际联盟建立对和平尝试的表现,并说明国际联盟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学生活动】通过地图,对比此前所学一战前欧洲各国的野心,与实际结果相对比,得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逐渐走向衰落的结论。再以地图为引,了解美国日本崛起,中国、印度、土耳其等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觉醒。【教师活动】展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带来的英法、德意日等国的心态变化,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结束一切战争”,而是“二十年的休战”。通过凡尔赛宫镜厅与福煦车厢所象征的德国与法国的恩怨,提问:冤冤相报何时了?【学生思考】通过图片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历史,思考如今的中国该如何做?【教师活动】展示习近平主席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中国应当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和平发展,珍爱和平,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世界局势的新变化与挑战。总结并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