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从课标来看,本单元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分为两个专题讲授。第一专题为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二专题为两次世界大战与革命进程,下面再分两个小专题,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与世界历史意义,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及其意义。教师要分别梳理各个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在历史时空框架下,使学生完整把握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点与各种历史现象。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对于本课的内容属于是梳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这一知识体系的关键一环,故而进行了一个跨单元的教学。
二、课时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课标质量描述):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国家分布主要表现,知道其发展脉络和主要影响。(时空观念)
2.了解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史实,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必然性,正确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对推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作用。(唯物史观)
3.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表述,分析影响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因素。运用历史图片、相关文献,通过与一战前的民族独立运动比较,总结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在学习中感受、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所体现出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愿景和进步理念。(家国情怀)
评价目标
表现水平 学生的表现
水平非常高 1.完整、准确梳理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2.多角度理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3.解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4.使用一系列具体和相关的历史资料说明这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水平高 1.按时间顺序梳理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2.不同角度理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准确地列出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内外因中的部分内容。 3.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影响。 4.使用具体和相关的历史资料说明这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部分特点。
水平满意 1.按时间顺序较准确地梳理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2.较准确地列出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一方面原因。 3.表现出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当时的国际秩序影响的一些理解。 4.使用用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说明这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部分特点。
正在进步 1.几乎梳理不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概况。 2..列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有限的或者不准确的原因 3.几乎没有意识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影响。 4.使用不相关、不准确的历史资料说明这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三、课时设计:一课时
四、教学思路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的第16课,重点介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过程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本课内容的设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六单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下启第八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是梳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这一知识体系的关键一环。在教学设计上需要进行一个跨单元教学的设计。本课教学设计从解读课标(即: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将课标分解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国际秩序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从“何以亚非拉背负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的设问开始,追根溯源到新航路开辟。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与侵略的道路,亚非拉深受殖民侵略之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基本全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非拉人民自19世纪开始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的民族革命,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政治经济落后,国内民主改革迟缓,实行独裁统治,他们还面临着反对本国封建势力的民主革命。在一战后,汇聚成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他们的斗争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而推动国际格局的演进。破解课标后,提炼出“斗争●冲击”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篇章:第一幕: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斗争如何冲击国际秩序;第二幕:冲击,亚非拉民族民主斗争为什么会冲击国际秩序,亚非拉民族民主斗争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力如何。鉴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有部分涉及,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分别向学生介绍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故而在本课教学中应有所侧重,第一幕斗争部分,由学生预习梳理完成,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第二幕冲击部分作为本课重点探究的内容,第一个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重点探究,为了更好地完成问题的探究,教师在学生探究前给予点拨。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理解了一战后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得以冲击国际秩序的原因,一方面时代性为它创造了条件,多角度呈现出的斗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冲击的力量。第二个问题学生根据材料概括亚非阿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也就水到渠成,最终完成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中感受、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所体现出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愿景和进步理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是2023年5月5日,昨天是五四青年节,向各位在座的青年朋友们表达我迟来的祝福,各位朋友五四青年节快乐!100多年前中国青年走上走上街头,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奔走呼号,同一时期,亚非拉其他地区人民也同中国人民一道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开展了一场跨国界的民族民主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个时代。
本课课标要求理解…,首先我们一起破解课标,需要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其次需要了解国际秩序,进而思考影响。那么何以是亚非拉背负民族民主运动的双重使命?这一切都要追溯到……
学生:新航路开辟。
教师: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与侵略的道路,亚非拉深受殖民侵略之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基本全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非拉人民自19世纪便开始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的民族革命,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政治经济落后,国内民主改革迟缓,实行独裁统治,他们还面临着反对本国封建势力的民主革命。在一战后,汇聚成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他们的斗争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而推动国际格局的演进,成为重构国际秩序的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斗争 冲击展开学习,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篇章:第一幕: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斗争如何冲击国际秩序;第二幕:冲击,亚非拉民族民主斗争为什么会冲击国际秩序,亚非拉民族民主斗争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力如何。
环节一:斗争
【自主学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如何冲击国际秩序?
(点拨:根据教材,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情况,在学案的地图上标注出位置,并画出时间轴。)
教师:学生已提前预习完成,请一位同学展示讲解自己的预习成果。有问题,其他同学随时做补充。
学生:学生讲解。
教师:接下来进入本课的重点,
环节二:冲击:
任务一:【合作探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为什么会冲击国际秩序?(点拨:以时间为切入点,思考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发生的时代性;通过与一战前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比较,思考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斗争为什么会冲击国际秩序)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教师
给同学们15分钟的时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确定本组的发言人,并把答案整理到纸上。
学生:展示
教师:做板书。其他小组补充。
时代性,必然性。
他们的斗争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力如何呢?学生结合教材和材料,找出答案。
教师知道,他们的行动冲击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他们斗争中提出的民族自决诉求 ,民族自决是什么呢?成为二战后收入联合国宪章。他们成为国际秩序演进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材料三 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览表
地区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斗争目的
拉美独立 土生白人、资产阶级 武装斗争、政变 19世纪中期以前民族独立、以后追求民主
亚洲觉醒 资产阶级政党为主 革命、罢工 民族独立、民主发展
非洲抗争 宗教领袖、国王等 武装斗争为主 民族独立为主
教师:展示答案并点评
时代性:内因: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外因:一战和十月革命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也为民族民主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时代性为他们的斗争创造了条件。
必然性:参与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与地区普遍增加;(地域的普遍性)
运动的领导者包含了封建阶层、民族资产政党和各国共产党;(运动领导者的多层次)
从农民工人、资产阶级到封建贵族,逐渐具有全民族运动的规模;(参与阶层的广泛性)
武装斗争、民主改革、非暴力不合作等多种方式;(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斗争目标更明确)
必然性:通过与一战前的民族独立运动比较,多角度呈现出的这一阶段斗争的特点,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冲击的力量
任务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力如何?
材料一 欧洲的全球霸权在1914年时似乎是牢固的、永恒的,但殖民地世界中潜伏着的复仇者正在慢慢觉醒,正在对西方统治权发起最早的攻击。……这些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将以破竹之势前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西方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奠定了基础,为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浪潮的兴起开启了先机,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来回答。
学生:基本都能概括出来
答案如下
①对亚非拉: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为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二战后民族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浪潮兴起开启了先机。
②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为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师:补充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亚非拉人民用他们的实际斗争行动冲击了殖民体系,斗争中“民族自决”成为各国的普遍诉求,二战后,民族自决原则被写入联合国宪章,他们在国际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独立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继续为建立公正合理的而国际新秩序努力,推进国际格局的演进。
【思维拓展】这一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三个地区都在进行斗争,主要诉求却不尽相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也有争取民主的需求;在非洲主要表现为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在拉美,则是在其民族独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以争取民主的改革和革命为主要任务。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区域不平衡性?
课堂小结: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国家便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的道路。到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基本全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亚非拉人民在19世纪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大都以失败告终,进入20世纪,随着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发生,促进他们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再加上一战期间,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这些因素促成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他们的斗争形式多样,斗争力量层次的多样,斗争目标更加明确,极大地冲击了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推动国际秩序的演进。斗争虽然失败,他们并没有放弃,继续进行战斗,二战后,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诞生,最终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继续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努力。
目标检测:
1.19 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推动这一觉醒的根本因素是( )
A.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C.各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苏加诺等人成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继续争取民族独立。这表明当时印尼( )
A.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新特征 B.殖民者采取分化瓦解策略
C.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D.反帝反封建运动步履艰难
3.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正式形成。后来,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演变为“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这种演变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英国强国地位完全丧失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4.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农牧民成为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少妇女参加妇女救国会,知识分子在城市和农村宣传革命斗争传统,许多封建上层统治阶级和封建主,积极抵抗外来侵略,英勇献身。这说明( )
A.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进入了反攻的阶段B.民族矛盾成为埃塞俄比亚国内的主要矛盾
C.整个非洲地区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缺乏稳定的领导核心
5.1938年,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实行改革。他将一部分封建大庄园土地和外国资本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废除了封建大地产和债役制,鼓励建立农业合作社组织。这表明卡德纳斯改革( )
A.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注意缓和阶级矛盾 D.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殖民地的民主革命运动 B.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C.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2.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 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亚非拉反殖民斗阵具有多样性
3.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二战爆发前,作为埃及政坛上强大的政党力量,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反对未经人民授权或民选议会批准而组建政府、制定宪法及对外协商。华夫脱党的做法( )
A.促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 B.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C.抑制了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 D.使埃及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
4.在1898—1905年乔治·寇松任印度总督期间,英印政府一方面发展教育,改良农业生产、改革税制、减轻农民负担,大力修筑铁路、发展公共事业等,另一方面又孤立知识分子,不让印度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府工作。据此可知,当时( )
A.印度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C.英印政府禁止印度资产阶级参与政治
D.英印政府试图遏制印度民族主义发展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提出了许多纲领或口号。下列纲领或口号与图1中序号所示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
A.①——“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B.②——“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
C.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④——“美洲是英洲人的美洲”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拉美各国形成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所谓外向型经济模式。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发达工业国对拉美出口产品需求骤减,拉美经济陷入萧条。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在政策上重视民族经济。1949年,担任过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构成,中心国家在国家交换中通过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外围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这一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李新《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心—外围”体系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心—外围”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1-5.CDBDB
6.(1)经济危机对拉美经济的冲击;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起;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亚非拉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普雷维什的工作经历。
(2)举措: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西方作斗争。
影响:有利于亚非拉国家巩固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提高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