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12: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具有其他史料所未有的特点,能够拉近学生与日记记述者的距离,并能通过日记“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情境。因此将日记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同时它又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历史情境,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充分厘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历史思维,感受历史人物所思所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本课利用20世纪著名记者威廉夏伊勒的日记《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与威廉夏伊勒出版的自传其中所记载的日记内容作为史料,构建起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格局的历史情境,带领学生跟随历史人物的脚步共同深入了解、学习这段历史。同时,在课程最后延伸拓展日记的史料价值及运用要点,培养学生史料研读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教材共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法西斯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绥靖政策等方面介绍了二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介绍了二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及同盟国的建立、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介绍了雅尔塔体系、成立联合国、国际格局转变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法西斯国家的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雅尔塔体系内容等内容,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高中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后国际格局与世界大战的关系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全面认知。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本课教学目标:通过相关史料,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明白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文字史料与历史地图),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多个战场及战况,并能绘制相关时间轴;理解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时空观念)通过雅尔塔体系相关史料与历史史实的展示,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进行恰当的评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战争摄影图片)、战争相关作品等相关史料,认识战争的巨大灾难性,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怀,关注战争背后的个人;对战争进行反思与思考未来国家道路,肩负起保卫和平,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通过对日记史料的辨析,认识到日记史料的价值与其局限性,提高史料辨析、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教学难点二战爆发的必然性;二战对战后国际秩变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文字史料 图片史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利用日记来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配合教师讲解,采用提问法,活动探究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威廉夏伊勒女儿对威廉夏伊勒的一段介绍于《柏林日记》与《旅人迟归》两本书的简介导入。 听教师的讲解 创设历史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一、和平与危机:二战爆发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通过日记中记载1934年美元贬值,威廉夏伊勒开始进行工作引出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表现、原因,并且讲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应对——罗斯福新政。请学生根据课本及已学知识,回答世界其他国家德国、日本是如何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提出思考:为何这些国家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各国教师请学生回忆一战之后建立起的世界体系与各国的国情与发展情况,分别介绍各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一战后国际形势的回顾,总结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引出在这种情况下,“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与经济大危机时期“法西斯主义”的泛滥。利用课本17页史料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并补充威廉夏伊勒关于奥地利内战的史料,展现法西斯主义在世界的发展。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请学生回答德意日法西斯发展情况(课本100页),补充1935年10月墨索里尼出兵阿比西尼亚的日记,引出法西斯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战争策源地的史实。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通过日记介绍德国吞并奥地利,出兵苏台德地区,引出英法的绥靖政策,并通过课本102页史料阅读内容介绍绥靖政策的内容与其表现、危害。通过板书,总结二战爆发的原因,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听教师讲解,恰当补充关于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笔记回忆重要史实,并且思考教师提问回忆所学,回答各国之间存在的矛盾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总结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阅读课本100页,总结德意日法西斯发展情况共同总结二战爆发原因,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历史是特殊时空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落实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培养学生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思考问题。
二、灾难再临:二战的爆发及过程 二战的爆发通过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爆发,让学生回忆二战的开始时九一八事变,全面爆发是德国闪击波兰,总结二战是一场由局部到全球的战争。通过历史地图介绍德国前期的胜利,补充巴黎陷落与闪电战的相关史实。战争转机根据日记介绍二战中的重要转折事件,苏德战争与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引出战争转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简述同盟国协同作战,课本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与简单提及战争之中重要的转折战役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简述战争的胜利,德日的投降 回忆所学,阅读课本及地图,听教师讲解,整理二战爆发及过程时间线 扎实必备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三.世界重组:重构战后国际秩序 雅尔塔体系分别介绍二战后期同盟国召开的四次重要的会议内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重要内容,引出雅尔塔体系的定义通过表格介绍联合国的成立、宗旨、原则及作用,补充朝鲜战争、乌俄战争的相关史实,请学生思考“联合国真的能够维护世界和平吗?”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出示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世界格局的转折简单总结战后世界国际格局的转折:欧洲中心走向美苏两级对峙战争余思通过美苏两国虽然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同样给国内造成巨大损伤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受益者”问题,培养学生反战意识。通过两段战争之中普通人的遭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之中的每个人,关注宏大叙事背后的微小构成。 听教师讲解重要内容,并联系现实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并发言,对雅尔塔体系进行评价听教师讲解,感悟战争与和平的意义,战争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 锻炼学生辩证思考能力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家国情怀,并强调人民史观,关注个人。
小结及能力拓展 课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课内容史料延伸通过《柏林日记》中的一段关于德国战争之中欺瞒民众的记载与《柏林日记》的译者后记中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认识日记、新闻等材料。拓展关于日记史料的价值与其局限,提醒学生日记史料的运用方式。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观看一部介绍二战的电影,任选角度写一篇简短的观后感。 与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思考日记史料的价值与运用,恰当补充笔记。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史料延伸,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思考影视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课程内容过多,展示信息过于密集,课堂时长也把握较困难。日记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与讲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打磨。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