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0世界下半期的世界出现许多新变化,不仅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变化,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作为这个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必然要面对与资本主义的竞争,面对自身的发展完善问题,改革在所难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编排了苏联的改革及其结局、东欧各国的改革及其结局以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在比较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文化、道路自信。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本课内容虽已有所接触,但由于学习时间久远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对基本史实都已不甚清楚,也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的支撑,基于这一学情的判断,在授课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对苏联、东欧和中国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培植家国情怀,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通过分析图片史料与文字史料,探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就与失败的原因,辩证看待苏联的经济改革。(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挫折,形成对东欧剧变的正确认识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认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引导学生在青年时期树立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苏联、东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背景下,以问题式教学为核心,采用自主学习、教师讲述、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有关内容的梳理、拓展材料的研读采用自主学习方法进行;相关背景知识或场景、以及总结过渡等采用教师讲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苏联与东欧改革的教训等采用师生、生生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体系形成的背景四海之内皆兄弟——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非成败转头空——苏联与东欧的改革旗帜鲜明开新篇——中国的改革案例回首来时路——感悟社会主义真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讲授:十月革命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了现实,人类也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但是社会主义作为这个世界上的新生事物,一方面要面对资本主义的竞争,另一方面要面对自身的完善问题,改革在所难免,改革既要回应时代性问题、也要回应社会主义自身发展问题。我们学习本课,就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的改革应该改什么、不该改什么,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和思路,应该本着怎样的初心等问题。 听讲、领会。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一、四海之内皆兄弟——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通过图片材料开启新课。借助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宏观了解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八个东欧国家,四个亚洲国家)。2.随着冷战的打响,两大阵营形成两极对峙格局,以此说明社会主义遭遇外部强力的竞争、挑战。3.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以“斯大林模式”为样板,展开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到50年代初,东欧各国基本上都确立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 回忆思考选修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深化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了解战后苏联的经济恢复与存在的问题。
二、是非成败转头空——苏联与东欧的改革 通过文字材料,复习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利弊,了解战后初期苏联经济恢复与斯大林模式的延续。(成就 ①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②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通过阅读教材、文字材料和表格填充,讲解、探讨苏联的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阅读教材,总结改革措施;史料教学,分析改革评价:赫鲁晓夫改革采取的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阅读教材,总结改革措施;史料教学,分析改革评价:前期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阅读教材,总结改革措施;史料教学,分析改革评价: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法。1991年,苏联解体。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东欧改革的过程及结果。解释东欧剧变及表现。4.通过所学,总结启示:改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敢于突破僵化模式的羁绊;国民经济比例应协调发展,关注民生的改善;改革中应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回忆所学,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而后补全表格。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能力。
三、旗帜鲜明开新篇——中国的改革案例 教师导语: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之路相继失败,是不是说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呢?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时,中国经过艰苦的探索,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阅读教材列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取得的巨大成就。2.播放视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国际歌的旋律激荡在会场,党旗更加鲜艳,党徽更加闪耀。3.展示文字材料,布置讨论话题:为什么中国改革与苏联、东欧会呈现不同的结果?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阅读教材,梳理成就,同时展开思考、讨论,分析判断后,得出结论。 将课堂从历史往事延伸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四、回首来时路——感悟社会主义真谛 通过文字材料列出中外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布置讨论话题:社会主义的真谛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回顾本课所学,思考提出的问题。 在深度比较中升华学生的历史思维,为本课做结。
课堂小结 作为新生事物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道路,只要心中有人民,只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事业完全可以在和国情充分结合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人民的拥护下全面发展,人民也将不断享受社会主义建设所释放的红利,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