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14: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
设计主旨
当提起一战及其战后秩序,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壮烈的战争场面、争锋的国际会议,常常忽略了这些宏大场景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为了凸显人文关怀,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课选取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以小见大,展现一战前后波澜壮阔的世界图卷,引领学生们在展开宏大场景的概述与分析时,也看见那个时代的民众时而惴惴时而欢欣的目光。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初中原有的一战知识为基础,借助教师设计的问题链、认知冲突,对在新情境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初中的感性认识阶段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宏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在20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的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后来国际局势的演变具有深远影响。中观: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隶属于第七单元,从本单元开始,人类就进入了20世纪的历史。本课为本单元的开篇,线索清晰,逻辑顺畅,但内容繁杂,教材描述简单化,其囊括多方面内容,体系庞杂,为之后国际局势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其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初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背景下,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战后的国际秩序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酝酿了另一场大战。微观:本课包含3个子目,分别讲述了一战的背景、经过和战后的国际秩序,子目间遵循时间顺序。学情分析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一战相关知识基础,但多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高中教学对于一战过程的相关内容涉猎较少,重点为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辩证思维要求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认知层次具体目标素养达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知识层面通过一战过程的相关地图和图表,梳理并识记一战三条战线、两个阶段中的标志性事件。2、分析理解层面通过一战爆发背景和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关结构图,结合问题链和具体图文材料,理解一战的爆发原因、性质、影响以及战后国际政治秩序下潜伏的危机,增强历史理性思维能力。3、价值观层面通过聆听有关茨威格个人际遇的相关讲授,结合回忆录的内容研析,感悟宏大战争对于渺小个体的深刻影响,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二)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教学法、材料研析法
板书设计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太平世界”,是耶,非耶?——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短暂郊游”,是耶,非耶?——三条战线——持久而残酷的伤害“昨日”世界,会否重演?——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今日世界,何以大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导入新课,并作为线索贯穿全课。教师讲授:提起一战,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壮烈的战争场面、争锋的国际会议,却常常忽略了这些宏大场景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茨威格作为一位生长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世界主义者,他的一生青云直上和式微衰落、富裕繁华和颠沛流离构成了无比激烈的反差。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战前后波澜壮阔的世界图卷。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茨威格的“目光”,以别样的视角看一看一战及其战后秩序。 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回忆有关一战的内容储备。 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太平世界”,是耶,非耶? 1.引用《昨日的世界》选段,展现茨威格此时期的内心世界,营造问题情境,向同学们抛出两大问题:“如果我要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即我长大成人的那段时间作一个简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如此说:这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茨威格《昨日的世界》①为何作者称其为“太平的黄金年代”?②“太平的黄金年代”是否真正太平?2.结合文字材料和结构图分析一战前的世界概况、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的性质及其原因:①为何作者称其为“太平的黄金年代”?②“太平的黄金年代”是否真正太平? 认真阅读史料,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之下理解一战爆发的内在逻辑、一战的性质及其原因。 通过茨威格回忆录的选段,展现一战前的社会概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凸显“大历史”下的“小切口”,展现人文关怀。通过两大问题串联本子目,构成一对认知冲突,“太平的黄金年代”是否真正太平,并结合结构图进行推导,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短暂郊游”,是耶,非耶? 1.引用茨威格《昨日的世界》选段,展示一战爆发前民众对于这场残酷战争的乐观估计和幻想。“在老百姓看来,一九一四年的战争也不过是一次浪漫色彩的短暂郊游,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他们随时都会被召唤,把渺小的“我”融化到火热的群众中去,把个人的私心消灭在其中……在他们面前突然出现了他们一生都很少碰到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机遇:他可能成为英雄。“——茨威格《昨日的世界》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4-85,结合地图梳理一战的过程。展示一战中中国华工的照片,讲述华工的贡献。3.引领学生通过史料研读,结合数据、文字等具体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与世界格局的影响。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认真阅读材料,体悟一战前人们的心理状态。阅读教材P84-85,结合地图梳理一战的过程。研读材料,归纳总结答案。 通过展现一战前人们的心理状态,与后面一战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利于凸显战争的残酷性。以图表的方式梳理,利于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其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昨日”世界,会否重演? 过渡:引用《昨日的世界》选段,展示茨威格对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冷静态度,展现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心理的变化。我们欧洲的表面似乎是风平浪静的,可它的底下却潜藏着危险的暗流。——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提出问题:茨威格何出此言?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是一个怎样的秩序? 1.向学生讲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内容以及会后成立的国际联盟的概况及其评价。过渡: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2.讲解华盛顿会议概况及其主要内容。3.引领学生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并结合教师讲解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①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②用外交谈判与妥协达成国际条约的方式,相对于阵营敌视和军事对抗来说,是一种进步。局限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使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埋下了体系崩溃和更大冲突的种子。最后,引用茨威格在二战期间自杀前的“绝命书”,展示其在二战期间自我世界的幻灭,自然而然地回答了本框题“昨日世界,会否重演”,展现渺小个体在世界大局之下所受的深远冲击及无奈,宣扬反战思想。与我同操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亦已自我毁灭……要想再次开始全新的生活,那是需要有特殊精力的,但是我已年过花甲,我的精力在流离失所、颠簸流浪的漫长岁月里已经消耗殆尽……我这个人过于性急,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 1942年2月22日于彼德罗保利斯 阅读《昨日的世界》选段,体悟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心理的变化。结合教师讲解和相关图文材料,对于目标问题加以领悟。结合图文材料,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索。阅读茨威格自杀前的“绝命书”,体悟个体在世界大局之下所受的深远冲击及无奈,内化反战、爱好和平的思想。 展现茨威格在一战后心理状态的变化,凸显一代文人在“众人皆狂热”背景下的清醒冷静,并引出战后国际秩序的学习。运用史料教学法,通过带领学生分析相关史料,锻炼学生的史料研析和历史解释能力。以茨威格“悲剧性”的结束,自然而然地回答了本框题“昨日世界,会否重演”,展现渺小个体在世界大局之下所受的深远冲击及无奈,宣扬反战思想。
四、今日世界,何以大同? 1.展示材料,引出茨威格“世界公民”的理念。“我把自己信念的一切力量都贡献给了这个愿望:实现欧洲的和平统一……我整个一生热烈追求人性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茨威格《昨日的世界》2.以图表展示美国极端利己主义政策之下频频“退群”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并进一步引出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当今各国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听取老师的讲解,思考为维持国际秩序世界各国应承担的责任,了解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通过将茨威格“世界公民”理念与时事相结合,展现历史学科的现实关切,以史为鉴。将落脚点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利于增强四个认同、四个自信,内化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关注人类命运的国际视野和珍爱和平的价值观。
作业布置 历史小论文:向一个美国朋友阐释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要求:结合史实,史论结合,500字以上,至少包含以下关键词: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思考如何将其与一战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并化为文字。 通过此小论文的布置,体现本课对于当下时事的关切,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内化家国情怀。
教学效果预测
本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以茨威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书为线索之一,利于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际遇。针对部分教学内容难度大的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大量思维结构推导图,如一战爆发原因、一战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相关图示,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本教学设计双线并行、相互交织,可能会显得线索不够清晰,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本教学设计材料丰富但稍显冗杂,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