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14: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
设计主旨
宏大历史事件背后是由一个个“人”组成,本课以一战中被摧毁的青年一代为切入点,通过整整一代“人”在战争中精神与肉体上的毁灭,来展现战争的残酷性,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的世界中,应该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树立反战思想,贯彻“立德树人”理念。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主要采取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扩展能力的过程。本课以一战中被摧毁的青年一代为线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境以及所选取的史料来建立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一战是如何摧毁一代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化对一战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构建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宏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是历史的转折点。在一战之后,国际秩序调整,对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观:从本单元开始,人类进入20世纪的历史,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所叙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教材前后内容都有密切联系:首先,前面所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其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战争创伤,欧洲衰落,美日崛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一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所以本课也与本单元后面三课密切相关。3.微观: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从原因、进程、影响三个角度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初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学习,对一战爆发的导火线、一战的进程与主要战役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帝国主义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中国与一战的关系和国际联盟的相关内容缺乏了解,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本课围绕“一代人的毁灭”,紧扣帝国主义与一战、国际体系与世界和平等问题,深化学生对一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表格与文字史料,从表象到实质层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当时世界存在的种种矛盾,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体会经济变动对政治军事的影响(唯物史观)2.通过填写表格,自主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和平意识。(时空观念)3.通过图片与文字认识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牺牲,体会中国对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形成对本民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家国情怀)4.利用相关史料,全面分析与客观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理解为什么该体系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形成有效解读材料与 分析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华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战后国际秩序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教学难点 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材料研读法
板书设计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代人的毁灭(一)帝国战争、理想坍塌(一战爆发的原因)(二)四年鏖战、生命崩逝(一战的进程)(三)战后秩序、和平幻灭(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介绍《西线无战事》这本书,利用卷首语导入材料:本书既不是控诉也不是自白,我只是试着描写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即使他们躲过了炮弹——埃里希 玛利亚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引出本课主旨:一代人的毁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帝国战争,理想坍塌 (一)一战原因1.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提问学生:哪次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刺杀事件)(2)展示材料,指出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之后各国的反映,说明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偶然性,提问学生:为什么一次刺杀事件能够引起列强这么大的反应,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一:左图为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右图为漫画《友谊链》材料二:各国对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反映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8日,塞尔维亚向德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对奥匈帝国宣战2.矛盾重重的世界(1)提问学生:除了在巴尔干半岛,列强还存在着哪些矛盾?(2)展示关系图(3)提问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3.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1)展示材料,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垄断组织,取代了自由竞争,争夺国际市场的速度加快,这提供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客观动力;但此时殖民地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新崛起的国家如德国必然会挑战原有秩序,产生矛盾。材料一:德、英、法、美经济发展比较表(摘自地质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地图册》第55页)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殖民地状况(摘自地质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地图册》第54页)材料三: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潘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想起源》材料四:德、法、英、俄军费对比(摘自地质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地图册》第55页)材料五: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2)利用流程图,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4.理想的坍塌(1)展示《西线无战事》中的原文,指出怀揣着满腔热血、奔赴战场的青年意识到战争的本质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发动战争的人眼中只有经济利益,奔赴战场的青年生命如蝼蚁一般,点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导致了信念的坍塌。材料一: 进兵营前,很多人还是生平第一次,兴高采烈地一起去刮了胡子……在我们眼中,生活、战争都充满理想色彩,甚至这一切都被我们浪漫化了……我们带着热情与良愿成为士兵。 ——《西线无战事》材料二: 在我眼里只有麻木无知地顺从凶残,顺从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敌视和争斗。但有人却在创造更精明的武器,撰写更辉煌的文章,不断炮制和延长着他们的仇恨和屠杀 ——《西线无战事》 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初中所学,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二、四年鏖战,生命崩逝 (1)教师活动,提问学生:一战当中有哪几条主要战线?主要战役有哪些?(2)展示表格(3)介绍1917中国“以工代战”的参战方式,指明华工的贡献:首先,他们的参战使中国得以参加战后的巴黎和会并且提出收回山东青岛主权等问题;第二,华工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上挖战壕、修工事、装卸物资、运送伤员、搬运尸体,甚至惨死在战壕里。提示学生华工的贡献如此之大,应该牢记他们的贡献。材料一:从左到右分别是被征召的华工前往集结地区、英国军官监视华工、以及欧洲最大的华工陵园——法国诺莱特华工陵园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应募的数万华工从中国威海出发,漂洋过海,远赴欧洲,为拯救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的命运而出生入死。然而,他们去了,他们努力了,他们回来了,后来他们却被集体遗忘了。——哈佛大学教授徐国琦(4)通过材料,点明一战造成的伤亡,指出一战也从肉体上摧毁了一代人材料一:照常工作——一战爆发初期英国流行的口号当树木落叶的时候,你们就回来了——德皇威廉二世对出征士兵的诺言材料二:从左到右依次是战壕里的士兵,战壕中的“人鼠大战”以及死在冲锋前线的士兵 材料三: 侦察机出现数分钟后,霰弹和榴弹就发射过来了。我们有一天就这样损失了11个人,其中有5个卫生兵。有2个被炸得稀巴烂,恰登说可以用调羹把他们从战壕墙上刮下来,埋葬在饭盒里。——《西线无战事》材料四: 阅读教材84-85页,找出一战主要的战线以及主要的战场,填写表格。
三、战后秩序,和平幻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内容(1)指出战后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内容材料一:从左到右依次是巴黎和会、国际联盟以及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a.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包括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调整的是欧洲、中近东和非洲的秩序】b.国际联盟的建立c.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公约》)【其调整的是亚太的关系】2.两场会议(1)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材料一:美国 “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伍德罗·威尔逊公务文件》,第4卷,纽约1970年版,第229页材料二:英国 战争使整个大英帝国损失严重,它成了欠美国8.42亿英镑的债务国,其国际金融地位开始动摇;在海外受到大大膨胀起来的美国和日本的排挤;自治领地和殖民地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长。——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材料三:法国(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右为战后法国北部城镇)材料四:《中日民四条约》部分内容 第一条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于中国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第二条中国政府允诺,自行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于胶济路线之铁路。如德国抛弃烟潍铁路借款权之时,可向日本国资本家商议借款。——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2)总结主要参会国的主要利益诉求。说明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都存在着种种矛盾,国际体系危机四伏。a.美国:争夺世界的领导权(希望保持德国比较强大的政治地位,借机控制英法;同时经济上也不愿意过多削弱德国,怕英法不还钱;在亚太地区削弱对手英法日,保持中国的贫弱状态并实行门户开放)b.英国:维持原有霸主地位(要求德国及其他战败国支付赔款以恢复经济;消灭德国海军以保持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在欧洲继续实行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反对过分削弱或肢解德国,以抗衡法国和抵制苏俄;在远东既要利用和日本的结盟反对美国扩张,又要反对日本独占中国,以保卫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c.法国:彻底肢解德国d.中国:收回在山东的权利e.日本: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地区3.一个组织(1)展示材料,提问学生:如何认识国际联盟材料:第五条: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联盟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第二十二条:a.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b.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c.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別之。(2)总结国联的利弊国联成立创新了国际组织结构,在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等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得国联在维护集体安全的机制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委任统治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德国战前在海外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于是,一战后战胜的资本主义强国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便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本是战胜国,理应收回战前被德国在山东占领的“租借地”,但操纵巴黎和会的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完全暴露出帝国主义强权外交的面目)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战后秩序的总体评价(1)结合刚刚所讲的有关于两场会议与一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内容,利用劳合乔治的话指出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从总体上来看充满危机材料: 历史证明一项作为外交技巧和政治家手腕的成就而受到胜利者欢呼的和约,即使从长远后果看来是适度而有节制的,也必将被证明目光短浅的,并且对胜利者来说,也是充满危险的。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课堂小结 (1)展示材料,提问学生,结合材料以及今天所学内容,回答课堂开头提出的问题:战争如何摧毁一代人?材料: 对于这一代青年来说,战争的亲身经历并没有过去,它将会继续影响着这些人,继续存留在梦魇中,在不安、怀疑、艰难或者不稳定的迷茫的状态中。那代青年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年龄段,经历了一场分不清对错的、不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他们的精神世界被战争摧毁了。战争不仅占据了现实,而且剥夺了他们的未来。那代青年对未来的绝望,是最大的悲剧所在,也是战争对他们最彻底的毁灭。 ——埃里希 玛利亚 雷马克(2)总结:一战如何摧毁一代人a.价值体系的崩塌——怀揣满腔热血,渴望杀敌报国,但自己只是既得利益者争权夺利、进行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的棋子。b.肉体的毁灭——残酷的战场从肉体上毁灭了那代青年。c.和平未来的幻灭——战后国际秩序矛盾重重,具有不稳定性,剥夺了这代青年所期许的和平的未来。(3)展示流程图,总结本课
教学效果预测
1.本课围绕“为什么一战造成了一代人的毁灭”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即对青年人理想价值体系、肉体的毁灭,和平未来的剥夺三个角度出发,将战争落实到“人”身上去,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反战意识。2.但本课的着眼点是“一代人”而不是“一个人”,所以不具备很强的感染力。3.所引用地图与文字材料过多,在现实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超时的现象。
思考:战争如何毁掉一代人?
自主梳理教材,并以关系图的形式,更加清晰地认识当时世界存在的其他矛盾,引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阅读教材82页内容,指出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其他矛盾。
结合所学过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殖民地掠夺等相关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先讲解一战的导火索,再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表象到实质,深化对一战原因的认识。理解经济变动对政治军事的影响,形成唯物史观。
听取教师讲解,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紧扣本课主题,指出战争对青年人的第一层摧毁——精神上的摧毁,从“人”身上体会战争的残酷性。
体会当时青年人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时的痛苦心理
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梳理,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形成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139-140,指出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的几次大会战。
阅读教材139-143部分内容,思考教室提出的问题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在初中已经具体的学过,从学生的已知入手,符合其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顺序,能更有效的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听取教师讲解,认识到一战不仅在精神上摧毁了一代人,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在肉体上摧毁了一代人。
对中国来说,“以工代战”使中国能够参加巴黎和会并提出收回山东青岛主权的诉求,与纲要上五四运动等内容联系起来,将世界史与中国史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介绍华工对一战的巨大贡献,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听取教师讲解,感悟华工的伟大
听取教师讲解,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基本内容
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英、法、美、中、日中的一个国家。每个小组解读一段材料,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别派一个代表担任会议的“外交官”,谈谈本国的主要诉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扮演外交官的形式,理解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的参会国各自有着自己的诉求,认识到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产生的矛盾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国际联盟与战后秩序,形成唯物史观,从国联的决策机制等方面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和平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当时的青年人能够在残酷的战场上幸存,能够维持住自己的价值体系不致崩塌,但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矛盾重重、危机四伏,他们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二十年的休战”,这剥夺了这一代青年人本该和平的未来。
从一代人的摧毁中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反战意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