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1.国家意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亚非拉人民曾经遭受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压迫和剥削,只有团结起来、风雨同舟,才能共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2.学术支撑: 彭树智教授认为,不能把无产阶级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作用绝对化,要承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可以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彭树智教授的观点改变了学界中关于领导阶级的教条化看法。每个国家的文化、民族、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追求独立民主的道路也千差万别,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承认事物的多样性,以尊重、客观、公允的态度评价各民族的解放斗争。 结合上述两点,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包括时代背景、斗争智慧、工农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及殖民体系终将瓦解的时代趋势。民族民主运动的“共性”正是“大道不孤”的绝佳反映。“个性”则体现在各国的领导阶级、斗争方式等多个方面,这就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不同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共性与个性,最终同归于亚非拉人民对独立民主的根本愿望。
课标分析与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它是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又深刻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对应三个大洲的民族解放斗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斗争基本在同一时段,普遍诉求表现为追求独立民主,但是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斗争特点不同,这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我将通过详解几个典型国家的斗争道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并探究民族民主运动共同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影响。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相关内容,对印度、埃及、墨西哥三国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尚未了解其他国家的解放斗争,对20世纪前期的整体形势也还没有形成高度概括性的认知。高中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且经过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已经掌握一些必备的历史学习思路与方法,普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史料、总结概括。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和梳理课文,知道20世纪前期的世界局势,感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作用,深刻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自身的发展是推动解放运动的主要动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解析典型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由此体会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并深切领悟种种因素的不同导致各国的斗争方式也形态各异,从而能够客观、公允地评价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比较中国革命与其他国家解放斗争的异同之处,感受亚非拉各国领袖不同的斗争智慧,认同亚非拉人民普遍展现的反抗精神。结合本课所学和生活经验,理解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国际新秩序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以自主思考结合小组探究的方式,辨析某一历史观点的合理性,总结概括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难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涵与社会根源;各阶级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与其他国家解放斗争的异同之处。
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堂板书
教 学 过 程
环节&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3min 导语:金钱能够改变人的际遇,也能够改变世界发展的轨迹。西方国家在近代加速发展并超越东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巨量财富的积累与增值。然而,在欧洲列强掌握“财富密码”的背后,却是亚非拉人民的血与泪。 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熟知的殖民案例和侵略事件。 (2)梳理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 (3)教师解说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对殖民地人民的影响。 过渡:来到20世纪,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仍在继续。 引导学生回忆殖民体系形成的大概过程,从而快速掌握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背景,为学习本课做必要的铺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时空观念。
新课讲授40min 一、放眼寰宇——解读20世纪前期世界的整体形势 活动: (1)问题探究:20世纪前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人民而言,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通过研读史料、翻阅教材,尝试自主概括,最后教师进行精简归纳。 【参考答案:列强一战期间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列强的威望一落千丈;十月革命改变世界格局,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殖民地内部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出现较强的组织力量。】 (2)学生根据教材,在地图上标注本课涉及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并概括该国民族民主运动的表现形式与所得成果。 二、聚焦诸国——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异与同 亚洲·印度: (1)厘清概念:什么是“非暴力”?如何做到“不合作”?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栏目,概括“非暴力”的涵义;根据教材正文内容,说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三个阶段的内容。 (2)问题探究:亚洲国家中,中国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印度却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什么两国选择的道路如此相异? 学生研读史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印度“非暴力”思想的社会根源——印度的宗教文化与客观国情。加上教师对中国国情的辅助说明,由此理解中印两国斗争方式的差异来源于两国文化、民族、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但是中印两国的解放运动仍能找到许多共通之处:根植独立民主诉求、汲取民族文化精神、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等。 非洲·埃及: (1)问题探究:埃及华夫脱党纲规定: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埃及的完全独立。那么,华夫脱党人是否完成这一目标? 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埃及的独立是不完全的独立,英国保留了诸多特权。 (2)总体感知: 通过阅读史学名家的总结之语,引导学生了解尽管埃及护宪运动的成果有限,但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适用于亚非拉三洲所有民族民主运动的真理。 美洲·尼加瓜拉: (1)总体感知: 教师说明尼加瓜拉抗美斗争与墨西哥改革的大背景:尽管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已经获得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仍处于附属国的地位。此外,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扶持亲美政权的方式,依然操纵着拉美国家的内政。强大的美国与诸多的拉美国家,无异于“鲨鱼”与“沙丁鱼”之间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敢于抗美的尼加瓜拉游击队身上闪耀着不惧强敌、保卫祖国的伟大光芒,他们的精神是最宝贵的民族财富。 (2)对照分析: 展示尼加瓜拉游击队的斗争历程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感受两国之间共通的御敌智慧。 美洲·墨西哥: (1)问题探究:卡德纳斯曾说,“总统府的大门永远向工农打开”。他是如何贯彻这句承诺的? 学生阅读课文,说明每一条措施对工农阶级的影响作用。最后教师总结:卡德纳斯改革顾及工农的利益,保证了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由此可知,谁重视工农的力量,谁就能改造社会。 三、显微剖析——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活动: (1)问题探究: 观点一:历史学界曾经一度认为,资产阶级、爱国地主等群体的解放斗争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根本不可能成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地、彻底地带领殖民地人民摆脱列强的控制。 观点二:西北大学彭树智教授肯定资产阶级、封建王公贵族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历史作用,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可以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 你对这两种观点有何看法? 学生先自主思考、自由发言;而后教师总结,带领学生深刻理解“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民主领导力量的多样性”;明白马克思主义是灵活的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历史要有广博视野和人文情怀。 (2)小组合作:成员探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小组成员在一定时间内互相讨论,最后派出代表说明本组观点。回答时注意分点陈述、简要概括。教师在旁随时注意引导。 【参考答案:斗争目标的明确性、参与者的广泛性、地区的普遍性、发展的不平衡性、领导阶层的多样性】 (3)问题探究: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后自由举手发言。教师总结。 【参考答案: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概括的能力。 通过地图形成整体认识、涵养时空观念。 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对比、结合史料,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各具特色,这是由许多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唯物史观。 通过教师说明引导学生知悉拉美国家继续进行改革与革命的必然性,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 加强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尊敬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工农群众在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主体作用。 制造认知冲突,进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强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加强合作意识,锻炼概括能力。 启示类问题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课堂总结2min 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重难点,并形成思维导图。 (2)教师总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致辞中提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亚非拉人民都有着被奴役、被剥削的沉重历史,但也同样具备坚忍不拔、不惧外敌的精神。平等、独立、公平、发展,是亚非拉人民的共同心愿。纵观当今世界,已不再是殖民者猖獗压迫的时代。和平共处、互帮互助,才是全世界人民内心深处的心声。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运而生的发展方案。“一带一路”、亚投行、中国援非……这些大家耳熟能详事件,无不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利互惠的见证。 通过小结,巩固记忆,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教师引导,深刻理解世界人民携手合作的必要性。
课堂拓展 2019年8月26日,迈克尔·道能律师在《比陀新闻报》上撰文攻击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合作,称中国投资是“殖民主义在当今时代新的表现形式”。 思考:假如你是一名我国的驻外记者,你将如何撰文回击? 【提示:从殖民主义的概念、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史实、 中国具体的援助行为等方面考虑】 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思考的学习习惯;以人文情怀为驱动,对现实问题予以更多关注,增强为国家服务的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