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主讲教师: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 校:
册 别:选择性必修上
学 科:高中语文(人教版)
知人论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你记得的孟子语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战国时期邹国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____。孟子上承孔子、子思之学,“受业於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
人生经历: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回邹赴媵——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讲学著书
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该书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 散文集。
孔孟
语录体
名轲,字子舆,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 滕文公下》
“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孟子 公孙丑上》
孟子生活的时代:大争之世
孟子的主张?
性善论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政学说
个人道德的“仁”推演到政治方面的“仁政”
孟子的学说是孟子对时代的思考与回应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善端,把他们发扬光大,我们就会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任其泯灭,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这就是他的“性善论”,“王道论”是“性善论”在政治学上的运用。本章是最能体现孟子这种思想的篇章。
解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任务一 借助工具,疏通文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不足以事父母
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④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⑤自贼者也
⑥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⑦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⑧无辞让之心
⑨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①乍:突然
②事:服侍,赡养
③忍:狠心 对待别人
④怵惕:惊惧。恻隐:怜悯
⑤贼:伤害、残害。
⑥内:同“纳”,接纳。
⑦所以:……的原因
⑧辞让:推辞谦让
⑨要:同“邀”,求。
小结延伸
所以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连词,表因果
连词,表因果
是
人之有是四端也
斯是陋室
介词,用来……的
代词,此
事
不足以事父母
表判断
动词,侍奉
今日之事何如
名词,事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结延伸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有是四端而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任务二 研读孟子之道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分别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2.孟子如何论证这四端的重要性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对比论证,通过有无“四端”和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假设论证,通过假设,论证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主题探究:从文中你能看出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目的吗?
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为了推广仁政。
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性善论”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请尝试为本文绘制思维导图
提出论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可行不忍人之政
论证过程
举例
排比
比喻
对比
孺子将入井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四心—四端
犹四体
若火、泉
应有“四端”
足以保四海
不足事父母
扩充“四端”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任务三 品读孟子之文
请自选语句,写一段文字,品读本文体现出来的孟子语言特点,及其对论证观点的帮助。
示例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赏读:此处以日常生活现象借喻,既通俗明了,易于理解接受,体现了孟子说理的生活化特点,具有很强的形象感,同时又有很大的说服力,体现了孟子说理的逻辑力。
示例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赏读:此处文字相当严整而有匠心,实现了说理的理性之美和文字组合的形式之美的结合。本段先以一组否定排比句开篇,论证了怵惕恻隐之心的非功利性与自发自觉性;进而既之以一组否定排比句,文字简短,语气斩截,富有气势;最后以一组肯定式排比收尾,语势在否定反复中走向肯定,特别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语言特色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
排偶句式,气势磅礴
善于运用论证手法
逻辑严密感染力强
任务四 孔孟比读
请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之处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仁、诗教、君子、礼、义、恕等
提倡仁、义、恕,
克己复礼
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是“三纲”,途径是“八目”
不忍人之心、
四心、四端等
人生来都有善良的本性
都主张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比较《论语》《孟子》的言说形式、说理风格,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 《论语》 《孟子》
语言
形式
说理
风格
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简练精警
语录体,孔子语录或孔子和弟子谈话记录,没有时间先后顺序和共同的主题,离说理散文有一定的距离
一般只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论证;寓深邃之哲理于具体之形象中,使抽象的理论文字具有盎然的诗意
多为口语,通俗易懂,同时又吸收了书面语之长,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
对话论辩体散文集,虽留有语录体的痕迹,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围绕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具备了说理散文的典型特征
灵活巧妙的论说方式;善用比喻、寓言说理;情感激越、文辞犀利、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
气势浩然
雍容和顺、迂徐含蓄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而孟子却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请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现实生活,探究他们的“合”与“不合”。
作业与思考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