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题为《走向整体的世界》,共分为两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本单元专题所述内容为公元1500年前后的历史,此阶段是世界历史的一条重要分水岭,自此之后,世界由孤立的个体连成了整体。本课内容承上启下,上承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所述分裂的世界,下接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课的重要地位。
本课为《全球航路的开辟》,共分为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呈现因果关联。第一子目主要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第二、三子目主要呈现新航路开辟的具体过程。
【学情分析】
已有:初中课本对“新航路开辟”所述较为详细,因此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过程有较好的基础。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的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释。经过初高中的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地图的认知与解读有较好基础。
未有:初中课本对“其他航路的开辟”未曾涉及,这是学生的知识盲区。
解决:设置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及所学知识,在历史地图册上画出15-17世纪时期的全球新航路,提升学生信息解读与应用能力;教师以“绘图+制表”的方式对全球航路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理念】
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横向发展指从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本设计从时空角度出发,分析时间、地理环境和文明形态等因素,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主题进行建构,共分为三个环节,探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引起了世界历史的大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新航路开辟前后的对比,认识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趋势。
2.通过历史地图,结合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相关史料,了解全球航路开辟的进程,树立时空观念。
3. 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关材料,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提升获取信息与解读史料的能力。
4. 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关材料,探讨全球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对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的重大作用,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5.通过全球航路开辟的艰辛过程,感受航海家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联系15世纪早期东方的远洋航行,比较中西历史走向的差异,展开海洋主题教育,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结合当代世界的变化,加深对全球化的认识,树立包容开放的世界观和文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A新课导入
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的部分视频:“绝大多数历史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设问:公元1500年前后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取出关键的历史信息,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新航路的开辟。
B新课讲授
一、开辟之因
材料1:当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时,当地人问他想要什么,他回答“基督徒和香料”。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2:1518年,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3: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讲: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们,凡有珍珠、宝石或其他名贵物件的人们,都走遍天涯海角去交换黄金。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张顺洪《世界历史极简本》
材料4: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的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5: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设问:他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设计意图:结合材料,学生可从经济、社会、思想和宗教等方面去找原因,有利于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西欧民族君主国建立的背景,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联,涵养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材料6:
“波特兰”海图
设问:他们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设计意图:以“波特兰”海图作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图中的历史信息,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西欧航海条件的成熟。
二、开辟之路
教师:西欧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我们都已经掌握了,那么他们走哪条路去呢?他们探索出了哪些具体的路线呢?
课堂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在历史地图册上绘制早期航海路线,并标注时间和对应航海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历史地图绘制标记新航路开辟的几条航线,提升历史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涵养时空观念;补充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故事,学习航海家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堂活动: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概况 成就
向东 葡 萄 牙 1487年 迪亚士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1497-1498年 达·迦马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所开辟的绕道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向西 西 班 牙 1492年 哥伦布 (意)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 (葡) 绕过南美洲,经(现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对“新航路的开辟”做具体梳理,加深学生印象。
课堂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在历史地图册上绘制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路、标注时间和对应航海家,并完成对应表格。
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概况及成就
向北 英国 1497 卡伯特 发现纽芬兰岛
法国 16C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17C初 哈德逊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俄罗斯 - -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向南 英国 1578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
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设计意图:通过绘图和填表的形式,掌握15-17世纪全球航线开辟的情况。观察出发地和目的地,理解随着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进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理解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提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水平。
三、开辟之果
小组合作:全球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教材38页内容,探讨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水平。由于这部分内容在下一课将会涉及,班级小组初步整理即可。
思考与探究:同样开展伟大的远洋航行,为何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英两个国家为何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去思考,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的解读、分析和评价,渗透时空观念,提升历史认识。从特定时间段去比较中西方的差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实现历史教育价值。
C教学小结
人类走向整体的世界有其厚重的历史背景,过程也是轰轰烈烈,影响也尤为深远。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持续进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进一步加强、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越加紧密,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人类世界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15世纪东西方都进行了航海活动,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东西方也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我们要注重海权意识的培养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在“变”中求“进”,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奋勇向前。
D作业布置: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梳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回顾其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认识。
E板书设计: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开辟之因
开辟之路
开辟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