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配套教学设计(20)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配套教学设计(20)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09 15:06:2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2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
3重点难点
一、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
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活动2【活动】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3、欣赏民歌《赶牲灵》
4、欣赏民歌《走西口》
5、对比欣赏歌曲特点
6、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⑵运用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
⑶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师: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师: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
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
1、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感受方言语调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4、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
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活动3【活动】拓展与升华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3、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4、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