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神》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军神》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2 14: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一课是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体会先辈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军神》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文章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记叙方法,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文章线索,叙事清晰,生动感人,以“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文章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情绪变化的描写凸现了人物性格,全篇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伟大的军人以及军魂的赞颂与崇敬之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获得人生感悟。
课后的“阅读连接”安排了《丰碑》一文,供学生拓展阅读使用。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严寒之中,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 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 12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 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1课,齐读课题。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名字呀!这里的军神指的是谁?那又是谁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背后的故事。
2.读词语,理清脉络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自由读、齐读,读完词语,请学生们说发现。
发现:
①蓝色词语部分写沃克医生,红色词语部分是写病人刘伯承的,而且描写沃克医生的词语更多。
②四组词语分别发生在: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二、医生问诊,发现身份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1-11自然段,思考在问诊时,医生和病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指生分角色朗读:
①沃克医生
②病人
③旁白
3.师生交流:沃克医生发现病人刘伯承的身份是军人。
4.教师简介背景后交流刘伯承受伤的原因。
5.创设情境,感受伤势的严重:如果此刻你就是沃克医生,揭开绷带,你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手术前的对话
1.过渡语:事不宜迟,接下来要尽快做手术才行,可是,手术前,病人却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出示第 12-15自然段,同桌合作读,思考病人提出了怎么的要求。
2.补充“麻醉剂”的作用(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的治疗。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
3.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4.教师补充资料——疼痛 12级表格,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级数越高,代表这疼痛感越强。10级痛——手指被割断。刘伯承这次手术是持续性的。5.所有这些,就是因为刘伯承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这个清醒的大脑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补充资料,指生读。
四、走进手术过程,感受军神意志
1.师生合作读第 16、17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沃克医生的紧张,刘伯承的坚强。
2.呈现视频资料,直观感受刘伯承的坚强。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 1916年,回到沃克医生的那间手术室。
3.师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1)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
(2)作者主要抓住当时刘伯承的什么来进行描写?
(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
(3)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病人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自我克制忍受能力。)
(4)读一读,通过“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表现出病人的痛苦,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五、手术结束,医生感叹
1.抓住“七十二刀”感受人物品质:
(1)“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割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2)你从“七十二”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无麻药手术的漫长、痛苦,感受到刘伯承当时头脑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
2.从沃克医生的语言描写中。体会沃克医生由衷的赞美。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是因为他在手术中能忍受一切艰苦,具有不怕一切的无大畏的精神。
②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因为他表现出来的意志跟钢板一样坚强,自我克制的毅力是超人的。
③“你堪称军神!”这是对刘伯承将军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六、了解沃克,感受坚强
1.引导交流:作者明明要写军神刘伯承,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沃克医生,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联系全文,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并思考原因。
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通过讨论总结,我们发现,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都是因为刘伯承的所作所为,刘伯承用他的行动征服了这个德国医生,也征服了我们所有人。
七、拓展思维,真情流露
1.教师配合视频资料介绍刘伯承,渲染情感。
2.借助投影出示:“我想对刘伯承说的话”。让学生先写再交流。
3.出示一首赞美刘伯承的诗歌——《赞军神》,让学生齐读。
八、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堪称军神的故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板书设计
11.军神
刘伯承 病人 军人 军神
沃克医生 冷淡 惊讶 肃然起敬
《军神》评测练习
一、读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一针见血(①xiě②xuè) 2.勉强(①qiǎng ②jiàng)
3.施行(①sī②shī) 4.刘伯承(①céng ②chéng)
二、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给下面的叙述加上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
( )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指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 )被抓破了。
1.根据文意,在【B】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用所填词语造句。
2.语段【A】是对人物__________ 的描写。语段【B】是对人物___________的描写。
3.这位“病人”是______________,被沃克医生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 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司令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关注人物,走进军神。本课教学中,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刘伯承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表现,进行阅读思考,让学生体会。问诊时:补充刘伯承受伤的资料,了解病人伤势的严重性,却在问诊时如此镇定。手术前:刘伯承不用麻醉药,体会病人的坚强,只为“一颗清醒的大脑”。手术中:刘伯承忍受痛苦,“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体会刘伯承是军人中的楷模。手术后:笑谈“数刀”的情景,从 72 刀再次体会病人的超出常人的坚强。这样,学生从中感悟到一般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表现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二、关注朗读,感悟军神。“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三、小组合作,感悟变化。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联系全文,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并思考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交流,学生不难发现沃克医生从开始“冷淡”到“惊讶”最终“肃然起敬”,变化之大,都是因为刘伯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了这个德国医生,再一次感受到了军神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四、拓展思维,真情流露。
在课文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真情表白。借助投影出示:“我想对刘伯承说的话”。我让学生先写一写再交流。学生们踊跃地举手,有的说敬佩刘伯承爷爷坚强的意志,有的说要向他学习,还有的借此机会表决心今后应该怎样做。听到这些,我感到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已经达到了,孩子们已经深刻理解课文。这时,我适时出示一首赞美刘伯承的诗歌——《赞军神》,让学生们通过齐读的方式,把自己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课堂气氛再次被渲染了。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总体来说我是满意的。通过这节课,学生们感受到了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体会先辈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深入地学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但满意不代表没有遗憾,都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比如有些地方我讲的比较多比较细,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发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多为学生搭建平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