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配套教学设计(3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配套教学设计(3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09 15:09: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了解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怎么上过音乐课,学生对音乐课的有兴趣有热情,但是音乐知识匮乏,音乐素养低下,在音乐理论知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所以只能在音乐课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循序渐进的提高。对于本课西北民歌,很多同学在电视上听到感受过。
3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民歌
提问:什么是民歌?
讲解:
1、定义: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声。
2、特点:口头创作,不由专业人员谱曲,凭个人记忆,口传心授。生活环境、方式、人的性格等,与民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分类:按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活动2【导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聆听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思考这是那个地方的民歌?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高亢的西北腔
活动3【活动】西北风貌
通过幻灯展示西北个行政区地图,图片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地貌,风土人情。
活动4【讲授】西北民歌的分类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山歌的一种,亦称少年、山曲、野曲。意指在山间、田野演唱的歌。主要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活动5【活动】上去高山望平川
简要介绍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通过分析歌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反复聆听,在黑板画出歌曲旋律线,帮助学生了解西北民歌的特点。
活动6【活动】刨洋芋
1、问:你们知不知道洋芋是什么啊?
洋芋其实就是土豆。《刨洋芋》这首歌,歌词是采用比兴的手法,先以“土溜溜的蚂蚱”做起兴,而后引出主题——刨洋芋,生动的描写了刨洋芋的动态、神态,表现了农民看到了自己丰收的来动成果时的那种满腔喜悦的自豪的心情。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试着去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2、跟着音乐试着演唱歌曲《刨洋芋》感受音乐情绪及旋律特点。
活动7【讲授】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也称顺天游。由于其形式简便,旋律优美,劳动人民在山野间自由的即兴编唱,歌声信天而游,飞传四方,人民便称之为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甘肃、宁夏的东部地区。是当地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苦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活动8【活动】脚夫调
1、了解《脚夫调》及其背景
2、反复聆听《脚夫调》,并分析其旋律特点,感受体验信天游的风格。
活动9【练习】西北民歌的特点
问:通过听赏这三首西北民歌,大家感受到西北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旋律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表现了西北地区的人民粗犷豪放、质朴、风趣的性格特征。
活动10【测试】拓展与探究
1、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西北民歌的范围。
2、唱课后第二题的旋律框架,体验它的运行特点,并在乐曲中感受由它所概括的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活动11【作业】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那些西北民歌?
2、欣赏《黄土高坡》、《三十里铺》、《一无所有》、《走西口》歌曲片段,判断哪些是西北民歌?哪些是通俗歌曲?这些通俗歌曲与西北民歌有什么关系?
3、感受体验民歌是歌曲创作的源泉,在《西部放歌》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