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15: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中华指的是什么?
●真的有五千年之久吗?怎样证明?
民族的、地域(地理)的、文化认同的……
考古发现、文化典籍……
●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的?
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学习本课, 共同探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3、掌握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元谋人门齿化石
北京人复原像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原始人的渔猎采集生活场景
山顶洞人的生活场景(使用火)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砍砸器、刮削器等)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20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②种植作物与饲养家畜
③大量使用陶器
④养蚕缫丝
⑤使用玉器
①使用磨制石器
生活场景
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石磨盘、石磨棒,距今7700年以上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时期时代
燕辽文化区
山东文化区
江浙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龙山文化
黑陶
河姆渡文化
长江流域,水稻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彩绘陶器、粟
良渚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1)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2)母系氏族公社: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公社:贫富分化;不平等;部落或部落联盟;
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权贵阶层
——迈进阶级社会的门槛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原始社会组织
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
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神话色彩浓厚
华夏族的传说
炎帝
黄帝
炎黄部落联盟
华夏始祖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联盟
黄帝
炎帝
万邦时代
(1)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人物: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禅让制”
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禅让”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万邦”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五帝后期)

早期国家的特征
商和西周
(1)商朝存在的考古证据
①商代遗址
②甲骨文
③金文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②地方行政制度: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
内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2)商朝的国家管理
①中央官僚制度:
王事:多宰、小臣
神事:巫、祝、卜、史
民事:小藉臣、司工
军事:多马、多射、师、旅
③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1、商朝
2.地区:
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先代贵族(古方国)
1.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
巩固周王朝统治
3.目的:
4.对象:
5.内容:
2、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分封制的实施


卿大夫

诸侯
庶民
04
分封等级示意图
周王
诸侯
管理人民和土地,建立诸侯国
缴纳贡赋,服从调兵
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
权利:世袭领有封土;在封土内再分封; 高度自主的行政权力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分封制的权利和义务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1
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
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2、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分封制的影响
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2、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4)宗法制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总的来说,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严格等级,家国一体、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对权力的分配,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规定了分配的原则,是维系分封制的内核(血缘)纽带。
补充:礼乐制
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编钟:天子十二枚,诸侯九枚, 卿大夫六枚,士三枚。
礼:明尊卑,分上下,区分阶级;
乐:不同阶级有不同待遇
状况 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表现 农业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01
02
03
04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起源于商,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们普遍的衣着材料。
3、经济
探究1:结合夏商周时早期国家的表现,概括早期国家的特点
政治:
经济:
思想: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青铜铸造发达
礼乐制度  甲骨文
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早期民本思想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从部落到国家:唯物史观
夏朝的统治: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西周的统治:
经济
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武王克商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国人暴动与共和执政、西周灭亡
农业:井田制、农具
手工业:青铜铸造、养蚕缫丝
商业:工商食官
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起源)
奴隶社会
(早期国家)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过渡
(原始部落)
政治
文化
甲骨文、青铜文化、民本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