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赶牲灵》,了解“花儿”与“信天游”的民歌体裁的基本特征。
2、对比与演唱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黄土高坡》与《脚夫调》的旋律,体会民歌旋律中四度跳进的特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儿”与“信天游”的基本特征。
4、聆听与学唱《刨洋芋》,感受与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学生一般情况下较为喜欢通俗流行音乐,对中国民间民族歌曲欠缺了解,通过教授与活动拉近学生对中国民间民族歌曲的了解。
3重点难点
1、唱几首民歌的旋律,体会民歌的特点。
2、掌握弱起节奏,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刨洋芋》。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听一段熟悉的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这首曲子的旋律线。(老师指引)。
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ppt播放西北高原风光图片)。
师:刚才的图片展示的是哪里的风景?背景音乐是哪里的民歌?(西北)
(一起唱《黄土高坡》的旋律,并用手指比划旋律线)
师: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高原,去领略那纯朴而富有激情的西北风情。
师:西北地区是什么样的地形呢
(高山,山地)
师:很好,西北的民歌旋律起伏很大正是与它的地形有关。(展示ppt)这就是我国的西北五省:晋、陕、宁、甘、青。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欣赏完了西北的风光之后,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西北的民歌。首先欣赏第一首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思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呢?
生: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节奏自由。
(ppt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花儿”是民歌中的一种山歌,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看看《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民歌与《黄土高坡》的旋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自由回答)
师:两首歌曲中都有-、-的旋律出现,这些是陕北民歌中旋律的四度跳进。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叫做度,比如do-fa,从do开始数,doremifa,经过了四个音,所以do-fa就是四度的关系。
(再次演唱两首歌曲的旋律,加深对四度的认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的歌曲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以用赏析诗词的方法品味歌词,并由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首曲子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上句采用“2+2+3”的七言奇数结构,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例如: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师:刚刚歌手在演唱时,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生:方言。
师: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个、者哟、哎等)、发声方法,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再次聆听音频,体验民歌的特点)
师:听完“花儿”的代表作,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花儿”的特点是什么?
生:(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师:西北民歌大多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而且,歌词创作采用我国的古诗韵律,现在请欣赏另一首陕北民歌《脚夫调》。
二、《脚夫调》
师:在欣赏陕北民歌《脚夫调》之前,请问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脚夫?
生:自由回答。
(PPT展示:“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思考:有几句?歌曲中表达了脚夫怎样的一种心情
(ppt播放视频。并介绍:《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
生:上下两句;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PPT展示歌谱)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的旋律,再体会陕北民歌四度跳进的旋律特点。
师: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信天游《赶牲灵》,思考这两首曲子,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总结信天游特点,ppt展示: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信天游有两种类型:一种节奏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另一种则节奏工整,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
《刨洋芋》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山西民歌《刨洋芋》,听听这首曲子表现什么情绪。(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师:带节奏朗读歌词,并思考: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
师:每一句开头都是0X。
(用击掌方式,掌握歌曲的弱起节奏,并带节奏朗读歌词,熟悉歌谱。)
(教唱歌曲《刨洋芋》,体会山西民歌的特点。)
师:旋律是由四个短句组成,第一短句整个歌曲的起始部分;第二短句采用合头换尾的手法,将第一短句加以变化;第三短句重复第一短句,强调乐思;最后一句用了换头合尾的方法,将第二短句加以变化。这就是我们说的起、承、转、合的比兴手法。
(再次聆听女声合唱版《刨洋芋》)
师:歌曲表达了丰收的喜悦,请同学们用歌声表达这种喜悦。
(再次演唱歌曲。)
活动4【练习】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沉浸在美妙的西北民歌里,请同学们说说看,西北民歌中“信天游”与“花儿”的特点。(生自由讨论并总结)(“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花儿是青海民歌,信天游是陕西民歌。)(“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花儿幽婉辽阔、信天游爽直高亢。)师: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以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结束课堂。)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