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2《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为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学情分析:
在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一草一木总关情,对于萧红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更是生命的家园,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容易引起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和“自由”的特点,对祖父的园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本课时将进一步走进祖父的园子,并从叙事的具体语句中体会思想感情;然后阅读课后的链接,品味小说的结尾,更深入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这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切合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易于产生情感的共鸣。本文教学时围绕学习活动,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在自主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在方法与策略方面,本堂课还采用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借助“阅读链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写法:借景抒情、选择典型事件进行具体描写。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PPT课件、学习活动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萧红走进了《祖父的园子》1~3自然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花园,这是一个果园,这里样样都有。
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回忆园中“样样都有”,为下一个环节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感受心中自由作铺垫。
二、心中园,一切自由
(一)园中的自由事
多么美好的园子,身处在这样样样都有的园子里,萧红都干了些什么事
学习活动一:回味趣事,寻觅快乐快速默读课文4-14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2.小组讨论:作者详细写了什么事 是怎么写的?
1.学生交流园中事。
(1)做的事情:栽花、拔草、铲土、种小白菜、浇菜、遛土窝、追蜻蜓、吃黄瓜、睡觉。(生板书在黑板上)
(2)师生配合朗读:我在园子里做了这么多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快乐、幸福、无忧无虑......)指导感情朗读:
a.这样的快乐,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溜平。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生齐读)
b.浇菜部分能再坐上动作,再快乐些吗?(生再读)
(3)改变部分句子成诗的形式,师生有节奏地读。读着读着,你读出什么?(排比、反复修辞)体会到什么?(我对祖父的依恋)
2.交流具体事例“铲地”
(1)作者写了这么多在园子里的趣事,哪一件事例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具体来写的?(铲地)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铲地”这件事写具体的呢?
A动作描写:
祖父:“锄头杆拔下来”“把草拔下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疼爱)我:“伏在地上”“乱钩一阵”“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体会我的淘气、调皮、贪玩)萧红哪里是在除草,简直是在胡闹嘛。联系生活实际,当你淘气犯了错误时大人们会有什么反应?(生自主交流)那么祖父对我是什么态度?
B神态描写:三个“笑”(体会祖父的宽容、包容、慈祥)
C语言描写:
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祖父的耐心和对我的疼爱)师生小结:与其说园子里的自由事让萧红难忘,倒不如说园子的那个慈祥的祖父让萧红怀念。这座园子是独属于作者和祖父的,在那里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让作者挥之不去,久久难忘。所以这也是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圈画“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到交流最喜欢的活动,再到感悟祖父之爱,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入情入境,感受到萧红心中的自由与快乐。
(二)园中的自由景
难忘的景,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忘的童年已经写完,作者为何又再一次写景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15~19自然段,看看这一处的写景和第一部分的写景有什么不同呢?
学习活动二:园子再现,感悟自由
大声自由朗读课文15-1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勾画出重点词句,写下自己的体会。
1.“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哪个句子最先跳入你的眼睛?说说原因。
(1)“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排比、光芒四射的园子)
(2)“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发出声响回应“我”吗?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对园子的热爱)带着这样的热爱读一读吧!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拟人、排比。体会到园子有生机、快乐)
B.“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体会到园子的自由自在)
C.“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7个“愿意”,体会到园子里的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还有哪个词——“随意”。老师把这部分内容也改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读一读吧。
D.景有感情吗?(没有)作者借助了哪些无感情的景表达情感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表达了她什么情感呢?(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写法就叫借景抒情。
学习活动三: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这样自由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发现园子中的哪些事物呢?请你也来仿照着写一写。
1.生配乐朗诵自己的文字。
2.师接读: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可是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睡醒之后......小结:在祖父的园子就是这样快乐无比,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三、梦中园,感怀神伤
同学们,留在萧红记忆中的园子快乐无比,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是同样在一本小说里,同样是写园子,《呼兰河传》里结尾部分却是这样写着的。我想请5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一读,相信读完之后,你会有新的体会。
学习活动四:对比阅读,重获体会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对比课文内容,说说从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配乐师生朗读。生从句子中谈体会。(师点拨:原本依恋、热爱的事物消失了;原本鲜活自由的事物萧条了;那样的美丽荡然无存。惆怅、凄凉,园子因祖父而温暖难忘;园子依然在,可是园中最深爱的人却不在了。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没有了最思念的人,这里再也不是祖父的园子了。)
2.补充资料:萧红的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也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漠,唯一疼爱她的只有祖父。(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生谈从资料中读到了什么?(坎坷、漂泊、居无定所)
3.所以祖父的园子对她而言,你觉得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一种思念、一种眷恋,一种回归家园的寻梦之旅,一生永远忘不了的园子;她潦倒时心灵的慰藉;艰难时心灵的寄托。)萧红从园子出发,又回到园子,完成了她短暂一生的回归。
4.师小结:这就是萧红的童年,有苦有甜,又笑有泪,有感伤也有思念。正如冰心所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萧红将她所有童年的记忆写成一本书《呼兰河传》。茅盾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萧红,走进《呼兰河传》,走进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深深的回忆......”
【设计意图】以文读人,充分联系萧红一生的经历,引导学生读读“阅读链接”,再次感悟到园子给予萧红一生的力量,更深入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配乐朗读课文。
2.整本书阅读《呼兰河传》。
【设计意图】课堂的结束是思考和阅读新的开始,通过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走向一位作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并给予一定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感受萧红文字的力量。
板书设计:
2.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样样都有
心中园——自由快乐 典型事例
梦中园——感怀神伤 借景抒情
教后反思
我所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为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这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切合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易于产生情感的共鸣。本文在教学时,我围绕四个学习活动,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在自主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体会,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在方法与策略方面,本堂课还采用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结合生活体验口语表达、运用方法落实写作、对比阅读形成独特阅读体验等方式,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从课本单篇到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我也许多不足:
1.在2022年《新课程标准》推行后,特别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在课堂上我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评价语,但是对于学生课堂生成及学生成果没有系统的评价过程。
2.没有很好的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这节课的所悟所感,如果再次重构这节课,我将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