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的关系。
2、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民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民歌,了解民歌,
2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很落后,常常表现出不屑一顾。但如果教师能抓住民歌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讲究自然美的本质特点,探索、体验民歌淳朴、自然美,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欣赏观看视频、诱思探究教学方法为学习指导策略,合理设计问题,诱导得当,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独立性为核心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乐在其中。
3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高亢的西北腔
导入: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1.什么是民歌 及民歌的分类
(民歌是) 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口头创作,他所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疑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如对劳动的歌颂,剥削统治的憎恨,对官府黑暗的反抗,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爱情的赞美,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情歌居多)、儿歌、风俗歌等。
山歌:花儿,信天游。
2.高亢的西北腔, 播放多媒体——
西北地理风貌讲解(高原纵横。山石峥嵘,黄土高原,寒冷,所以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这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有严峻和深沉!)
3,会唱哪些西北民歌?(走西口,)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作品赏析:
欣赏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1、“花儿”: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基本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歌曲简介: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的曲追求去实现.
3、聆听歌曲,感受风格。(歌词赏析:一段写景,二段抒情,)
4.学生体验歌曲(教师教唱)注意真假声结合.
欣赏二:《刨洋芋》
歌曲简介:
是一首山西民歌,歌曲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的内心世界,是借景抒情的佳作。
聆听歌曲,感受风格。(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充满喜悦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学生体验唱。
欣赏三:《脚夫调》
1、“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2、“脚夫”:又称脚户哥.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他们常年赶桌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在寂寞无助之中,借歌抒怀,消愁解闷.
3、歌曲简介: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歌曲旋律采用上下句的单乐段结构,上句旋律起伏较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一起即伏,表现了一种低沉、压抑、愤懑的心情。歌词语言精练质朴,形象生动。
4、聆听歌曲,感受风格。
归纳总结:
1.西北民歌的主要风格特点是什么?
2、形成西北民歌的这种风格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选听片段)
1、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
《花儿与少年》 —青海民歌
《赶牲灵》—陕北民歌
2、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创作歌曲吗?
《一无所有》
《黄土高坡》
《信天游》
1、学唱西北民歌
2、师生互动: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唱主句,学生唱和声伴奏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