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课件(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课件(4)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6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09 15:16:51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高亢的西北风
课题:高亢的西北风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使学生对西北民歌有所认识和了解,体验感受西北民歌独特的地方风格。
(2)了解民族民歌的音乐要素与人文地理地域的关系。
(3)加深对独具特色的“花儿”“信天游”音乐印象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三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旋律动势及情感、风格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人文地理地域特色所形成的音乐框架在民歌中的作用,如何鉴别和认识西北民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频音响教材、钢琴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欣赏、示范、对比法
教学环节:
情景画面演示:青海湖、黄土高坡、山西图片。
美丽的青海湖
黄土高坡
山西风光
1、范唱导入
教师范唱一首西北民歌《三十里铺》,提问学生对本首歌的直观感知,并说明此歌的地理方向性(东西南北),教师给予点评。
2、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辽阔的大西北,和大家一起揭开神秘的西北民歌的面纱。
3、新课探究、分组学习
(1)民歌概念: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战胜自然,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的主要指向: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
(3)西北民歌的主要代表:“花儿”“信天游”
(4)花儿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其特点:山歌性质、高亢、悠长。信天游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其特点:山歌性质、高亢、辽阔、起伏、工整、平稳、细腻。
(5)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曲谱音响视听。
(6)刨洋芋(山西)曲谱音响视听
(7)脚夫调(陕西)曲谱音响视听。
(8)教师在学生整体视听三首不同风格的民歌后,清唱一遍,让学生再次感受其风格特点。
(9)探究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旋律特点:
采用民间格律诗手法,结构形式:单乐章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10)探究刨洋芋(山西)旋律特点 :
歌词采用比兴创作手法,表达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11)探究脚夫调(陕西)旋律特点 :
采用单乐段结构,旋律起伏变化丰富,刻画了脚夫丰富细腻的心情。
(12)总结分析三首民歌的不同艺术特色。
A: 上去高山望平川:高亢、悠扬、开阔、大气磅礴
B: 刨洋芋:叙事、抒情、短小风趣
C: 脚夫调:起伏、悠扬、舒展、高亢
(13)师生互动。
听唱:教师范唱几首西北民歌,引导学生对比鉴别并说出其属于那个地方特色民歌。
兰花花、走西口、三十里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吴哥放羊、绣荷包、拉手手亲口口、赶性灵、人说山西好风光、
想亲亲、打秋千、绣花灯、送情郎、开花调、拜大年、三朵花
唱给太阳、采花调、花儿与少年、牧羊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
拓展(1)搜集更多你喜欢的西北民歌并能熟练演唱几首。
(2)写一篇听后感,谈谈自己对西北民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