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认识花儿,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花儿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2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2、音乐知识:(1)花儿的基本特点;
(2)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出示课题。
提问:1.身为临夏人,你能唱几句花儿吗?谁能给大家唱上一首?
(以上设计旨在从身边熟悉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文字,了解花儿的基本情况。
2、提问:花儿只有在我们这儿流行吗?
3、教师评价,顺势导入本课。
三、作品鉴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
1、教师播放录音,在学生初次感知后提问:谁来说一说花儿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相关文字,了解花儿。
(通过感知,呈现教学重点——“法术”)
2、唱花儿,模唱假声。
(通过感知,呈现教学重点——“法术”)
3、再听歌曲,思考风格、特点。
4、请1-2人谈谈,教师给以点评。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花儿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花儿往往以吆喝性的腔调开始,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花儿的曲调当地人称做“令”,如“河州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河州即今之甘肃临夏,素有“花儿之乡”之称。“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大气、磅礴,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通过感知,呈现教学重点——“法术”)
5、再次学唱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在实际欣赏中运用刚学到的“法术”)
6、问题讨论:歌词意在抒情,其意富有哲理,是什么哲理?
7、请1-2名同学谈观点,教师做好评价。
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就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我们用一首花儿来概括就是: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钢刀拿来头割哈,不死时就这个唱法。
8、提问:大家注意到没有?花儿的演绎过程中和平时听过的一些歌曲有什么不同?
以独唱为主,也有男女对唱,莲花山花儿有合唱帮腔,但都没有乐队伴奏,民间的风味更醇厚,似乎更能把人带上高原,俯视大地,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另外,这首歌是由著名的“花儿王”朱仲禄演唱,他用的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地道朴实。
10、复听歌曲。想一想所有的花儿是不是 有以上特点。
(在实际欣赏中运用刚学到的“法术”)
四、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结合前面的欣赏,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2、教师点评。
西北地区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石峥嵘,环境恶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以花儿、信天游等为代表的西北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小结旨在进一步强调“法术”,从而达到学生独立使用“法术”的目的)
五、拓展探究
1、欣赏几首西北花儿风味的创作歌曲。体会感知其中的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1)《美丽的家园》。
(2)《黄土高坡》
(3)《尕妹陪你下四川》
2、课后完成书本有关练习。
(学生独立使用“法术”,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